1.谁能解析一下柯南剧场版的《贝克街的亡灵》?

2.上海地铁车厢谁造的?

谁能解析一下柯南剧场版的《贝克街的亡灵》?

江川做电脑系统的厂家电话-江川做电脑系统的厂家

亮点一:独特的设定

《柯南》以往的剧场版恐怕没有哪一部的背景设定像这部一样创新而具有浓烈的科幻色彩了——借助虚拟游戏进

《贝克街的亡灵》

入过去的时空。有人说,这种构思很没意思,竟然借助虚拟游戏回到过去。我很奇怪,难道还要借助时光机不成?《柯南》好象还不是科幻动画——虽然这种倾向也蛮突出的。更何况并非真的回到过去,只是一个将过去的现实和混合虚拟的世界。如果有人想出更巧妙的构思,那么我承认自己孤陋寡闻,您就当我什么也没说过好了。真的。至少,我本人认为这个设定非常优秀。

我不知道虚拟游戏是否可以做到像片中那样具有强烈的真实感——未来大概是可以的。反正《柯南》是动画,有点超前意识完全正常。制作人员一定是颇下了一番苦功的。一百多年以前的伦敦,其景色十分真实,那种阴郁暗淡,处处布满未知的恐怖与的雾都的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还有一点,因为进入游戏,柯南的法宝们完全失去功能,只能靠头脑行事。这点不仅符合逻辑,而且是编者意欲让柯南充分发挥推理头脑的体现。

亮点二:真实的人物

《贝克街的亡灵》

人物塑造一向是《柯南》所长。这部剧场版更加突出。偏偏有人说弘树的性格塑造失败,好吧,我来说说弘树的性格塑造如何成功。弘树本身在全片出场很少,其他都是寄托了他的生命和愿望的人工智能电脑“诺亚方舟”以声音出场,但这个天才少年的形象却塑造得非常丰满,富有光彩,不愧为全片的关键人物。弘树本身天性温柔,这连语言都不需要,只需看片中他那种清澈无怨的眼神,微微含笑的表情就知道,更别说他斯文柔雅的清秀嗓音(声优表演后面会具体说)。他站在楼顶,用那种令人心酸的微笑,流露出孩童的稚气,轻轻说道:“我能否像诺亚方舟一样飞起来呢?”之后……结束了10岁的生命。我想有一点悲悯心的人看到开头的这段,都不能不感到心有点被揪了一下的痛。这样一个孩子,两年后却借助自己创造的电脑化身为日本新时代的缔造者出现,要以50个孩子的生命赌出日本改变了的未来。然而,虽然一再断绝大家的希望,仍然在关键时刻帮助柯南赢得游戏的胜利,正如柯南所说:“你无法让自己变得冷酷无情……”他善良的天性,即使注入冰冷无形的电脑中也未曾改变。在游戏结束之前,没有人知道弘树除了想要改变日本的愿望之外,还有一个和大家一起玩的愿望。令人欣慰的是,他完成了这个愿望,感到很满足,可是却是在死后做到的,他终究是在孤独无爱的时候离开人世的。望着他在游戏中向柯南道别时的纯真神情,心里无法不感到酸楚,这实在是很可怜的一个孩子。极温柔极聪明的一个孩子,就这样被世间的贪欲和大人的邪恶所扼杀。谁又忍心怪罪诺亚方舟的无情行为?弘树的塑造,有血有肉,矛盾而统一,怎么不算成功?

至于其他的人物,那些参加游戏的孩子,以诸星等人为主,虽然是作为配角描写,也是极其自然,毫不做作。他们有着上流人家孩子的骄横高傲之气,但不失孩子的天性,在危难时刻想到保护别人,犯了错误也知道道歉悔过。相信弘树的心意不会白费,即使父辈如何人品卑劣手段阴暗,经过这一场生死考验,他们总会有所领悟,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亮点三:深刻的意义

《贝克街的亡灵》

矛头直接指向日本社会的教育制度和事业上所谓“世袭制度”,单是这点自揭疮疤的勇气接值得嘉许了。以往的剧场版似乎都没有这种深刻的社会意义垫底,因此《贝克街的亡灵》在这点上就前进了一大步。我以为,真正优秀的动画,不仅仅是带来的效果,当然也不是单纯说教,能让人于精彩之中悟出些什么,在往后的日子时不时思考些东西,也就足以称得上佳作精品了。而弘树最后要柯南转告孩子们的话:“真正的人生可不像游戏那么简单喔!”虽然是一目了然的道理,却意味深长。

亮点四:感情的羁绊

小兰和新一之间的思念是《柯南》永远的感情主线。他们已经不仅仅是青梅竹马的恋人,在无法“见面”的情况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流逝的时光里,他们将对方当作彼此的信念,危急时刻总有此相伴。有人说,小兰太过依赖新一,总在关键时刻想“新一会怎么做呢”。我却并不认为小兰无主见,危险时经常保护柯南,想到新一实在是情深所致,她知道新一头脑好,那么危急时借用一下他的做法有什么不好?对于不能和恋人相见的小兰来说,回忆是她与新一感情的唯一羁绊。如果剧场版中少了这样惯例的细节,那才真的奇怪。小兰在柯南被开膛手杰克按住时回忆起新一所转述的那句话:“如果能够确实地让你毁灭,为了公众的利益,我很乐意迎接死亡。”然后下定决心,从车顶纵身而下。无疑是极令人动容的情节。虽然并非真正的死亡,仍然让柯南深感悲伤,心灰意懒。足见小兰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亮点五:小孩子心思

在步美、光彦、元太几个真正的孩子身上,总会安排一些符合小孩子心理的细节。这些细节并不特别重要,但却是极精彩和具匠心的刻画。像《朝向天国的倒计时》中哀因想起亡姐而悲伤落寞地说,在这个世界上,我的位置在哪儿呢?这时步美他们走过来,笑着指着哀的座位说,灰原同学,你的位置不就在这里吗?然后一个个坐下,一个个说:“我就坐在这里。”看到此,一瞬间的好笑之后是险些落泪的感动,小孩子的心灵,就是这么单纯,这么可爱。做个小孩子又有什么不好。而在《贝克街的亡灵》中,孩子们到达伦敦,站在桥上,步美感觉有些冷,柯南立即脱下外衣给她披上,光彦也脱下了衣服,想了想,递给哀;元太亦不甘示弱,脱下外衣去拿给小兰。一个很小的细节,却同样带给我会心一笑的感动。《柯南》中的几个孩子,都像是生活在现实而非虚构的世界里,虽然没有天使一样的容颜,却活色生香,宛如我们身边真实的影象。这是《柯南》的又一处专长,很多动画都做不到。

亮点六:出色的音乐

一向出色的BGM,在这部里也不负众望,老的几首自不必说,我个人还很喜欢游戏结束后所有蛋形密封舱旋出时的BGM,所有人都舒了一口气,尤其是做父母的更是劫后余生般地欣喜若狂,而互相凝视的父子和微笑相对的恋人,内心涌动着深挚的感情。这首BGM很优美大气,正适合此时的气氛。

而说到由B’Z演绎的片尾曲《everlasting》,杂志上都说好,私下里却是褒贬不一。有人说黄金,有人说垃圾。我个人还是比较满意的。虽然柔和优美远不及NO。4小松未步的《只要有你》,清新宜人比不上NO。5麻衣的《always》——毕竟是摇滚乐队又是男性歌手的说。但那金属的中蕴含清泉般的钢琴声,恍如天际云端上流淌下来,直入内心深处,稻叶浩志沙哑颤栗而又明亮的高音迂回流转,倾诉着令人动容的深情。但是如果不配上ED画面看感觉就会差不少。总的来说,还是可以的。

亮点七:豪华声优阵

《贝克街的亡灵》

之所以放到最后说,是因为声优注定是不会忽视的环节,无论其他方面多么薄弱的片子,声优总是要作为卖点的。而《贝克街的亡灵》的声优阵容无疑不输于以往任何一部剧场版。主役声优自不必说,其他的像折笠爱、绪方惠美、速水奖、平田广明、高乃丽……光是听名字就够震一震了。高山南**演柯南自然是用驾轻就熟,炉火纯青来形容都嫌不够了。而主役以外表演最为出色的要数弘树和“诺亚方舟”的声优折笠爱**了。弘树清醇稚嫩的声线,渗透温柔悲悯的气息,开场自杀前的自言自语,平静而无所怨恨的语气让人心生酸楚;而“诺亚方舟”的声音则充满压迫感,不带多少感情的因子,正符合电脑的特点。然而那醇厚磁性的饱满音色,听听也觉得是种享受。最后面对柯南揭穿身份,诸星转换为弘树的虚象,“你是什么时候发现的?”清澈温柔的声音让人心旷神怡,象征着弘树的善良本性从“诺亚方舟”中释放出来。

以诸星为代表的几个上流人家的孩子,用了绪方惠美、高乃丽、爱河里花子、斋贺MIZUKI等实力派男声。不过我个人觉得,虽然演得都很棒,但综合起来看还是绪方惠美**的感觉最好,这倒不是因为最爱而偏心。且不说音色上很明显是她的声音最接近真正的孩子,诸星蛮横高傲又警觉倔强的个性(虽然大部分的出场其实是弘树化身,为别人做了嫁衣)淋漓尽致,单说音色的特点就相当突出,说实话,若不是看了CAST表,我至今也搞不清楚,除诸星外的那三个孩子的声优,究竟谁是男装丽人玛丽亚的代言人谁是岩田光央爱搞怪的老婆大人谁是声优界的花木兰盗贼王JING的配音。所以……不多说了。

速水奖先生是我相当喜欢的男声优,没想到那般优雅知性的声音会为开膛手杰克代言(虽然先生最近配反派也特别多),但是听起来却没有任何不妥,那种凶狠狞恶的腔调异常生动,而且速水先生即使是配反派声音也仍然珠圆玉润地沉稳,邪恶的笑声也饱满而有张力。虽然只寥寥数句台词,也足以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凶手辛多拉的声优(名字看不清楚),很陌生的一位大叔,但是不要被屏幕上辛多拉那张阴沉的老脸所迷惑,这位声优的声音非常有魅力——是属于中年人的那种深沉浑厚的魅力,宛如并不寒冷的漆黑暗夜。不要误会我喜欢欧吉桑的声音,只是我真的很欣赏这种独特的成熟。也许这位大叔并非专职声优,有可能是演员。

上海地铁车厢谁造的?

整理]对有关上海地铁的一些说法

本人就是设计地铁车站的,所以对那个有关上海地铁的帖子非常关注,看来大家都对上海地铁很关心,提了很多问题和建议,我想这对于我们

提高设计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此先谢谢各位了!在这里先要解释一些问题: 1。地铁一号线不是德国人设计的,是我们中国人自己设计的,但是是在香港地铁公司的协助下搞得,当时来了不少英国人,不过只待了一阵子(鬼子才不会帮着你画施工图呢),当时主导的设计单位是北京城建设计院(当时全国唯一做过地铁的),参照的设计完全是香港地铁的翻版,如果有人去过香港旅游,看看最老的东椿线,是不是很像一号线阿? 2。二号线的设计的确是个败笔,但是这个败笔和网上传的完全不是事,主要的问题是环控制式选择失误,造成能耗、造价过高,普通老百姓不可能感觉得到的,其余所有的标准都比一号线高很多,网上有些帖子说的瑕疵有的夸张了,有很多是施工没有到位。 3。 三号线完全受到了体制的限制,整个线路所属的土地是属于铁道部的,因此设计由铁道部的设计单位主导,整个工程在协调铁路与地方等方面的确有点问题。 4。关于人民广场,哈哈哈,我可是现在正在施工的M8线人民广场站的主设计啊,将来大家看到的可是3条线换乘的枢纽站了;现在大家矛盾集中的主要是1、2号线之间换乘不方便,问题出在短的换乘通道太窄了,瞬间客流过于集中,运营部门出于安全考虑,不可不用所谓的顺时针换乘,那么为什么会窄呢,主要是客流预测不足(别怪我骂人---我们上海交通研究所的客流预测模型真***不知道在算些什么),我们做设计的拿着错误的资料怎么可能做出合理的方?!不过这个问题也已经已引起重视了,将来大家会从一个宽大无比的换乘大厅里走过,再也不会有什么拥挤的情形了,不过如果这块用地市批不下来的话。。。。。当我白说。 1、2号线的换乘我刚才解释过了,眼下都是应急的临时措施,远期绝对不是这个样子的,等到那个巨大无比的换乘大厅启用以后,相信没人会骂了,呵呵。 5。车辆的问题,这个问题说来话长,1、2号线用的是德国西门子的车,真贵啊!所以到现在8节编组始终也没有办法凑足,不过共和新路高架的1号线北延伸段开通后,就要上8节编组了,不然真的要挤爆头了;3号线(轻轨)新买的是法国阿尔斯通的车辆,说实话质量是比德国人差,所以老出故障(没办法,希拉克访问上海的时候定的)。车辆的问题还真不是一家人家能决定得了的,拿这次M8线的车辆来说吧,M8是杨浦的交通特大干线,我觉得那条线的特点是: 决大多数人是只上车,不下车,一直到人民广场!瞎子也知道这条线人会有多少,这么巨大的客流量竟然选用小车型(就和莘闵线的一样),看以后怎么打架吧!没办法呀,上海从法国引进了一条专门生产小车的生产线,总不能生产出来没人要把?都是领导定的!我们做设计的坚决反对,有什么用呢,所以我在这里叹叹苦经。5号线用的是啊尔丝通的车,国内制造。5线的最大缺点在于恒温车厢,在夏天到还好,可以保持在20度,但是到了冬天,恒温20度的话,板凳是冻屁股的。去年冬天我就被整整冻了一个冬天。 另外,为节约投资,5号线用设备基本为全国产,所以运营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做运维的人是最了解这个情况)。这里我并非鼓吹“外国的月亮圆”,只是实事求是的说而已。5号线路线设计很怪,到沪闵路东川路口忽然转向西一路到闵行底的天星路(几乎是个荒无人烟的地方),而不直接南下到江川街道的核心繁华地区,并为今后南下延伸奉贤、金山做准备。现在5号线客流稀少,闵行江川路街道的大部分居民搭乘号线并不方便。如此脱离百姓实际需求的工程,怎会不门庭冷落导致亏损?是不是闵行开发区的企业出了部分建设资金?5号线的线路走向是由市区两级规划部门和建委决定的,他们的理由是考虑远期发展闵行区的中心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至于是不是有其他内幕,我没有能力回答。 6。自杀问题。这个问题现在刚刚冒出来,以前还真没想到过,不过这里要告诉大家,1号线本来就设计有屏蔽门的(主要是考虑节约空调,也起到安全作用),不知什么缘故就是不安装,说是太贵(妈的装修倒搞得那么豪华,装这点门居然没钱),人家广州深圳都装了,真丢人,呼吁一下,你们都去造造舆论,强烈要求安装。 7。说个变态的,4号线(明珠二期)上体场车站原来设计和1号线上体馆站有个非常方便的换乘楼梯,站台直接到站台,号称零换乘,当时还登过报纸,自打4号线出了事情之后,头头脑脑的都害怕了,因为这个也是施工风险比较大的,于是决定取消这个换乘楼梯了,让乘客都从站厅绕着走,我这个气啊(这个车站也是我主设计的),我还指着这个将来能得个白玉兰奖什么的呢,现在算什么?!可领导决定了我还能怎么样?!以后我是不敢和别人说那是我设计的了。4号线的事情大家都很关心,别的不好多说,只有一点请大家放心,线路肯定要修复的,不会废弃,尽管难度很大;明年六月左右4号线就要试通车了,不过暂时不经过那段地方,4号线和3号线连在一起,作“C”字型运营(原本应该是个圈的,现在就断了那一处)

共和新路北延伸今年10月通车(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远期设计和一号线不用换乘的,可以一直坐到莘庄,但是试运行的时候肯定没法这样做,具体的运营安排我也不清楚,根据我的经验,春节前肯定不适合普通乘客上下班乘坐(票价、时间都会有所控制)。首先,北延伸启用的话,整个1号线必须用8节编组,不然肯定挤爆头,会出大乱子的,原先考虑近期6节,远期再改造,后来发现不行,所以决定一步到位。其次,3号线的车和1、2号线是通用的,如果有必要当然可以开到1、2号线上去,只不过3号线的车是专门用于室外的,保温隔热效果比较好,用到地下浪费了。3号线的站台相对比较简单,现在在某些站台装了一些遮风的包厢,我想将来候车的时间短了,可能就没有什么感觉了,毕竟地铁和公交是一样的东西,可能我说的不一定对哈。3号线在火车站的那根通道的确是失败,现在这个样子是没法改了,不过我们在协助原来的设计单位,考虑一票换乘(就是不用出站再买票进站了)。

地铁的出入口是有防洪措施的,如果您注意,可以看到出入口地下部分有一套设备写着“地铁防洪专用“,一般雨水不会淹进去的(淹进去也不怕),如果有大洪水,地铁可以抵挡1.2米高的水位(真到那时,全上海都完了);说到地板防滑,这个事情我也很头痛,我们现在用的玻化石材料在实验数据和小样试验中都是防滑效果不错的,但是实际使用的情况却不是很理想,我们正在和冠军、诺贝尔等材料商协商开发新的品种,不过看来要满足所有要求有点难度,可能以后会侧重于防滑效果,牺牲美观性了。

动物园附近应当是2号线的西延伸线,一直要到虹桥机场的,现在已经施工的是虹桥临空园区、威宁路等,问题是碰上了宏观调控,进度都不敢加快。2号线西延伸你有的好等了,本来只到临空园区站,现在改成虹桥机场终点站,最近碰到宏观调控,最乐观的你要等到08年.

现在正在施工的有4条线: 1。4号线(明珠线二期),就是出了事情的那条,明年6月左右试通车,c字型运营,具体情况我前面说过,它是在宝山路、虹桥路两个站和明珠线一期接上的,形成一个圈。 2。6号线,在浦东,干得热火朝天呢,外高桥到三林地区,06年通车。 6号线还没有批下来,不过完成建设量已经很多了,所以大家还是比较乐观的,应该是06年。9号线应该也没有问题,只是好几个节点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地方上的变化又比较多,拖了后腿。 3。8号线(杨浦线),浦西的大部分都开工了,中原小区到浦东环球影城(世博会那里),也是06年,不过有点危险。觉得最惨的就是浦东三林的,M8本来说好去那里的,结果一个世博会,改道环球影城了,那边的要等R4、M5,不知道哪年哪月了 4。9号线(申松线),一期工程松江到宜山路,宜山路那边还没有动工,原来说06年的,进度太慢,几个节点矛盾突出,好多内情一时也说不清楚,大体是这样:这条线路由港铁建设有限公司(其实是香港地铁建设公司和本地合作的)作代理甲方,天津的铁三院作总体设计,这两家单位的工作作风都和本地不太合拍,结果工程进度非常缓慢,反复奇多,我一个兄弟就是做七宝站的,光施工图就出了7遍,那叫头大啊,现在别的没什么,宜山路站还没有动工呢,以他们的效率,我估计2年内是看不到希望了,9号线应该也没有问题,只是好几个节点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地方上的变化又比较多,拖了后腿。

----最主要的是港铁水土不服。以大陆总包、分包、厂商的实际水平,达不到精确管理的基本素质要求。就港铁设计的投标商务表格,表与表之间的关联关系就根本没几个人弄得懂。不过有关申松线的情况我前面也介绍过的,主要是由于港铁建设(建设方)、铁三院(设计总体)这两家的工作方式与本地情况不是特别适应,结果在很多环节上配合不好,进展特别慢,也不能全怪人家,本地的工作方式讲究灵活处理,绝大部分时候是不按照规则办事的,否则周期就长得令人难以置信了,但是港铁和三院都不是这样的,在很多处事的方法上有冲突 ,另外规划的摇摆不定也使整项工作难有定论,反正最近刚刚对某些重要节点做出决定,不过天晓得会不会过几个月又推翻,施工图已经不晓得出了多少遍了。港铁和三院是一定要等到部门有正式文件才会动手的,但没有一个人敢拍板,这事情就可能一直拖下去,我们以前常规的做法是造成既定事实,先做,做到一定程度也就只有这一条路可走了,这种方法效率很高,但是容易留遗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建设速度奇快,但是遗憾颇多。 ----现在的情况是,弱电系统招标什么时候截止都不明确。市府原来引入港铁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加强上海地铁建设的竞争,而是吸引港方的投资。港方的管理水平是高,但现在的问题是建设方的管理水平远远高于总包商、系统分包商的实际水平。大陆建设商的实际管理精度跟不上港方的要求。就说港铁精心设计的那些商务表格吧,确实体现管理水平。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预测能力,根本无法填好这些表格,也会担上很高的商业风险。但这些表格间的相互关系,7家总包商中,就西门子熟悉些,阿尔卡特可能还凑合,其他几家都半懂不懂。我跟某些系统分包商解释了不下5遍,有人还是搞不清楚。天知道就这样拉上去干,还会闹出什么笑话来。

1、现在很多公共设施都喜欢外表流光异彩,并不注重实际的使用效果,地面到处用光亮的大理石就是一例。别说下雨有水会滑,也不说女孩子的小高跟会打滑,就算大老爷们穿个底磨光的皮鞋照样会溜冰。各大商厦也这样,以前的地铁站台走道也这样。相对1号线延伸几个站台好一些,用了很多毛糙的花岗石,走起来抓地力比较强,就算底盘高的高速过转也很平稳不会侧滑。 2、1号线北延伸3、4月份出的碰撞事故据说损失了2节车厢,估计2千万打了水漂。那次事故据说是西门子信号的问题。但奇怪的是为什么会出面低调处理,看来其中必有文章。 3、关于站台安全装置目前主要是屏蔽门和安全门。 安全门与屏蔽门有几分相似,是地地道道有中国特色的产品,1米多高,也就类似马路施工用的**的那种护栏板,安装在月台上,地铁来时可以降入月台下面,平时栏在月台边缘,隔离月台和隧道,这玩意儿别的没什么,就是便宜,据说也 就2-3万1米,可以防止乘客被意外推入或失足跌入隧道,但并无法防止有人存心翻越跳入。而且对站台的环控(空调节能)、减少噪音、降低灰尘等并没有什么贡献。现在上海也准备上,据说6号线会试点。 屏蔽门,广州地铁装了,是Westinhouse的,Otis旗下的。暴贵!上海的1号线北延伸的马戏城站已安装了一套,是上海一家公司与法国法维莱以及深圳方大三方合作的,打的是法维莱品牌,实际真正法国的技术也就是门机和控制电脑,门板门框构件玻璃面板全部都是国内制造的,上海人负责安装和保修维护,法国人吃肉,深圳人喝汤,上海人只能舔盘子还时时得提防别把盆子给砸碎,真可怜。价格同样暴贵,这次中国人好歹也赚了点,这么一大堆东西价值也只有总价的20%左右,那个法国的门机控制系统却要占了超过70%,暴利!那屏蔽门一个单元也就3米左右,价格却要12万人民币,大小和价值与一部高配置的桑塔纳3000相当,也就是说一个站台近百米长,屏蔽门的投资相当于两面各停1遛新的桑塔纳3000。这次马戏城站装了80个单元的屏蔽门总价千万人民币,厉害吧? 衡山路的那个屏蔽门纯粹是国内自己照样子搭的,样子有几分象,可粗糙无比,而且控制方面是在差得太远,那是几个国内专家不买老外的帐搞的,做了半吊子又半途而废,唉,又交了学费。其实如果真要交到了那么多钱,我们中国的屏蔽门也就研究出来了。可能现在的人比较急躁,喜大好功的缘故吧。别看屏蔽门不大,可技术含量倒也不少,至少要承受200牛的人群挤压的力,框架用的是30号的H型钢,看起来轻巧实际整个站台却要用去数百吨的钢材,因此安全上还是有保障的。 现在4号线全线14站台都要安装屏蔽门,总价1亿多,也是法维莱的,还是法维莱深圳方大和上海三方做,这次可能国产化的东西可以多一点,也改变不了喝汤和舔盘子的命运,无非汤浓一点,盘子上剩得多一点。 上海这个屏蔽门还真有些暗毛病,就是门开启的时候,屏蔽门与地铁车厢之间有30多公分的空隙,小孩或小个子的成人可以被夹入,而不被安全系统所识别,可以想象当列车启动时被夹在里面的人会怎样,象不象搓面条?

你说的那个30工分以上间隙的问题,我5年前就提过了,当时看到设计详图我就觉得有问题,不过提也提了,也没见什么反应,现在的图纸我还没看到过,如果是法维兰 的,估计应该会注意的,毕竟人家做过很多,有经验的阿! 其实我觉得屏蔽门复杂就复杂在控制系统上,门机算什么?说白了就是商场里的自动门,这个东西我咨询过几家日本厂家的,虽然不太懂,不过听了个大概,就这个意思,其他的像什么门扇拉构造联结件什么的都是一钱不值的普通机械,不过人家一做系统整合就不得了了,弄得很神秘的样子,漫天要价 我看到的是国内自己画的详图,所以说“如果是法维兰的设计,就应当会注意的”,我还真没看到过法维兰的图纸呢。 --------------------- 很遗憾,这还正是法维莱的原版图纸,估计是欧洲人马子比较大钻不进吧? 在设计上其实也不必太迷信国外公司,他德国的法维莱和法国的法维莱我都有接触,总的印象并不完全是人文、严谨,毛病漏洞也不少。

再说这个法维莱在在欧洲也不是什么先进的公司,在世界范围那就其效益来说也就数造列车空调的上海法维莱最好。 不过对于屏蔽门的控制方面,法维莱的确花了很多心思,严密,不计成本,每个单独的门体单元都有一套PLC,单元与单元都用串口连接通讯,最后连到总控电脑系统,结果一个站台80套门,就是80套PLC电脑的网络,和网吧差不多了。 我也觉得屏蔽门没有理由开这么高的价格,前面有一篇文章专门讲屏蔽门招投标的,事实上根据招投标结果是有可能免费安装的。 -------------- 安装的要求是很高的,而且每个站台都不一样,都需要单独测量,单独设计,每个结构件单件制造,这也是成本高,安装周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估计也很难进行免费安装。因为这三家公司法国人管技术设计,深圳人管玻璃门体,上海人管安装,如果安装免费了,上海人吃什么啊? 我想问一下,为什么那个屏蔽门造价这么高? 不就是个自动门吗? (我外行,随便问问) ------------------------ 屏蔽门是自动门,但太高级了。打个比方,一个是有线电话,一个是移动电话。屏蔽门安装要求非常高,对刚性和强度的都有要求。一方面以前没有经验,另一方面现在的地铁隧道结构设计存在局限,很多屏蔽门的结构都需要重新测量,重新设计,重新构建,所以成本很高。如果今后地铁的设计能从土建就开始话应该可以便宜很多。你所看见的只是屏蔽门最直观的一部分门体,很多结构和控制你并不能看到,你所能看到的每米也就万把块,大头你都看不到。

还有法维莱我去过了,就不知道为什么那么便宜的零件组装的空调为什么要40万一台 还听说一节车厢要120万US$ ,为什么呀,难道暴利是可以接受的吗?! =================== 这就是品牌, 这个空调打法维莱品牌以前也就20万左右,因为垄断没有竞争对手所以价格也就往全进口产品上去靠了。老实说产品到真是不错,用的这些零件也不是你所说的便宜零件,那壳体是全不锈钢的数控加工,手工焊接而成,与罗斯莱斯有一比,然后外面还要化学腐蚀再喷,换热器都是用加厚的紫铜亲水铝箔为原料,用45%银焊条焊接加工而成,最新的全铜换热器不是用铝箔而是用紫铜箔制成,据说有杀灭空气中的的特殊功效,再说现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厉害,售价当然也要水涨船高。还有,要看这空调卖谁了,卖给青岛南京国产车用价格好说,卖给庞巴迪就对不起,上浮个几十点。另外,列车空调是铁道部管的,有一个独立的封闭体系,不是随便哪家都能打进去的,所以说有垄断性。国内能列车空调的也只有法维莱,广州,石家庄三家,另外两家规模和品牌都差很多。目前上海地铁西门子车厢上和莘闵线阿尔斯通车厢上的空调也都是由上海法维莱制造的

很多朋友多提到地铁车厢为什么那么贵, 不就是把个火车车厢改小点吗?我也说不好为什么这么贵,一节西门子的车厢要1千多万人民币呢!如果说我们唐山生产的车厢只要50万人民币的话,一节西门子的车厢可以装备20列唐山的车辆,足足有3列多6节车的地铁了。我也坐国北京的地铁,也没觉得比上海的要好20倍! 我反正也说不好,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所知道的西门子车厢。国产的车新的时候还行,可跑不了几天就到处山响,坐在上面颠沛流离,左摇右晃,嘈杂不去说,还脂肪运动,整个就像随时会散架一样。而这个西门子车就不一样了,跑了5年还是那么平稳,安静,前端时间国内自己大修了一批最早的西门子车厢,该换该修的一弄,简直和新的一般无二,实在令人惊叹不已,要是国产的车,这么几年下来估计也等不到大修就得直接报废了,不用拆就散了。德国人设计的零部件的确有时候很笨重,可还就需要那瓷实劲儿,一部能当几部用。这次1号线北延伸撞坏的那两部车可真让人心痛啊。 空调系统,不是空调,而是空调系统,老外强调系统是有道理的,不是光安个冷气机吹冷风就行的,它主要由带电加热的冷气机,风道,电加热座椅,座椅下的电加热器,地板电加热等组成。夏天,由于风口布置得很多,吹出的风并不是很大,但强调的是安静,柔和,舒适。站在车厢任何一个位置只感觉凉爽舒适,听不到风的声音,只感觉到有风吹过来但无法判断风从那里吹来。为了追求送风的舒适,当送风温度低于设定值时还会自动启动电加热系统,达到温度恒定的效果,这种境界是我们国内设计师想象不出来的。国内的设计比较直接,搞几个风口用高风速低送风温度大噪音对着脑袋就狠命吹,如果刚从太阳底下进来可能感觉还比较痛快,可呆久了难免会头疼肩酸背抽筋。不过国人还是刚从温饱走来,对舒适度的要求还是比较粗犷的,洋人的设计并不是很对中国人的胃口,在1号线刚运行的时候就友很多乘客反映空调不够冷,所以在以后车厢的设计上就根据中国的国情特别加强空调的配置。当然这除了设计理念的问题外,还和上海的气候以及上海地铁高峰时候乘客人太多有关,高峰时候人多得连水都泼不进更别说凤吹不到了。 德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天冷,夏季凉爽宜人,所以在德国很少有家庭安装家用空调,因为夏季最高温度也只有30度多一点,而且还都是在午后那段时间,早晚很凉爽,不用说空调,连电扇用得也不是很多。他们也许很难想象上海从天亮就30度,中午太阳下面50度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来的持续高温,所以德国人在空调设计上还是趋于保守,无论是汽车还是火车。

我说论述的空调的新风量,以及送风量,并未谈及空调冷量的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在站台地下通道、展厅层、站台能感觉到的那种只有在海边才能感受的大风(不一定是凉风),恐怕安装屏蔽门以后就再也感觉不到了。关于冷量,安装屏蔽门肯定可以大幅度减少空调的设计冷量,据测算安装屏蔽门以后设计的冷量仅为没有屏蔽门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包括先期的设备投资以及空调运行的费用都可以大大地降低。所以原来没装屏蔽门的站台安装屏蔽门以后,原来的空调设备至少有一般可以作为备用机,电费也可以减少,但不知道这减少的成本会不会让利给乘客,说不定运营公司仅会告诉我们“会以更优质的服务来回馈广大乘客”。关于地铁里面设置公共厕所的问题,我觉得这个很值得探讨一下。 如果我不是设计人员,我猜想也许我也会支持在地铁里设置公共厕所的--毕竟方便么,但是我是专业的设计人员,我知道在上海这种地质条件下,地下工程的代价有多高,多安置一套厕所的代价有多高,地下造个厕所的费用,地面可以造3个豪华公厕了。所以以前设计时,那么多的专家讨论来讨论去最终决定不考虑公厕,现在老百姓呼声很高,所以我们现在的设计是考虑增加公厕的,但是也尽可能的避免增加造价,情愿牺牲一些其他功能。

本身在辛庄往上海火车站方向,早晨7~9.30已经饱和,每天象包粽子一样,近些天好象又有很多楼盘开,辛庄到漕宝路站明显无法容纳了,原来莲花路到上海体育馆站需要10分钟,近几天因人太多无法关门,要用至少20分钟,地铁承载已经超饱和了。设计能力是2分钟一班,最大可以上8节车,那样的话好很多,关键看他们有多少钱买车了,没钱总归没办法吧?

自从这个星期一南站地下站台开通以后,1号就挤的要死人了!! 我在莲花路上车,都还有个比较宽松的位子站,结果这周一吓我了一跳,站台上全是人,由其是漕宝路站,人更多。今天是周三,结果先是空跑了一辆车去前面“救火”,然后第二辆车,也就被塞的满满的了。唉,再这样下去怎么办啊,莲花路站后面又有新楼盘要交房子,再过些天再加上几千号人抢地铁,这可叫人怎么活啊!!!!

乱哄哄的也没好好整理,各位看官就凑合着看吧。 转的!!!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