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个人电脑_苏联时期电脑系统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2.80年代美苏工业技术对比,差距十分悬殊
3.前苏联的“死手系统”到底是什么,为何说其真正报障了世界的和平?
4.我国第一台大型计算机是何时诞生?
国家自动化科技情报系统 (ГΑСНТИ)是通过数据通信网由全苏、中央各部门、加盟共和国和跨部门、跨地区自动化情报中心联结而成是自动化情报系统。这些中心按专业建立分布式数据库,定出服务规则,以磁带和缩微品等形式交换情报,共享情报资源。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死亡之手最出名的不是它多神秘,而是它非常强大,强大到可以直接毁灭对手。值得一说的是,死亡之手是不会乱来的,必须要满足自身的激活条件才可以发动攻击。话说回来,死亡之手幸亏一直没有被启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死亡之手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西方都未能确认死亡之手的存在。在苏联解体之前,曾有几位熟悉苏联军队设施的人公开承认了死亡之手的存在。如果国家发生战争遭受了全面核攻击,并且高级***被敌人斩首,死亡之手系统将自行启动,发射核弹攻击对手。
死亡之手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可以发射的核弹数量,高达2000枚的核弹是绝对能给对手造成毁灭性打击的。正是因为这样,死亡之手才长期处于?待机?状态,这都是为了防止误触发。如果发生战争,死亡之手首先会通过收集全国各地的大地震动强度、核辐射、气流等数据的方式来判定国内重要的工业设施、通信设施和主要城市被破坏的程度,验证国内是否遭受了核打击。
如果死亡之手验证的国家损毁程度已经?达标?,那么,死亡之手将开始下一步的程序。死亡之手将在最短的时间内确认高级***的生存状况,如果***尚有能力指挥军方发动核反击,死亡之手则不会接管。如果经过多次尝试依然不能联系到高级***,那就意味着这个国家首脑已经不存在了。这时它将开始联系负责实施核反击的指挥官,如果依然没有有效的通信,死亡之手将被立即激活,并开始发动核反击。
80年代美苏工业技术对比,差距十分悬殊
计算机网络仅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地区到全球的发展过程。从应用领域上看,这个过程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1、具有通信功能的单机系统
六十年代:大型主机
2、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
3、计算机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
八十年代:PC机,局域网技术蓬勃发展
4、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全球信息产业的基础。
九十年代:信息时代,信息高速公路,Internet
前苏联的“死手系统”到底是什么,为何说其真正报障了世界的和平?
由于管理落后,技术水平低,苏联的经济效益比美国差,效率比美国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投入多,产出少,消耗高,浪费大。如,苏联钢的成材率只有70%多,比美国低10%,仅此一项每年要比美国多损耗1,000多万吨钢;在钢一钢材一机器的过程中,每年比美国多损耗钢3,000多万吨。苏联1吨钢只出半吨机器,金属消耗比美国高50%。由于消耗高,苏联钢产量虽超过美国,而金属工业品却比美国少。苏联每年有20%的化肥在运输、储存中损失掉了。化肥施用不合理,效果差。结果苏联生产每单位农业产值的化肥耗量比美国高40%,生产每单位粮食产量的化肥耗量比美国高60—100%。苏联每年浪费4亿吨标准燃料。加之技术落后造成的能耗高,每吨标准燃料只能生产国民收入375美元,美国则能生产608美元。苏联每年在采购、运输和加工中损失的木材占木材产量的一半。苏联每1,000立方米木材只能出25吨产品,而美国则能出100多吨。苏联建筑业每单位产值的水泥耗量比美国高得多。苏联其他物质消耗也高于美国。
产品质量差。苏联的原材料和工业制成品,除少数产品(主要是军工产品)的质量赶上或超过美国外,大多数产品质量都不如美国。产品质量差是苏联经济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也是苏美经济实力对比中苏联的一个明显弱点。如苏联金属质量普遍不如美国,特别是钢的强度低。这使苏联生产机器设备的安全系数过大,加大了机器设备的重量和体积,一般比美国的重20—25%,金属切削机床重70%。苏联90%的水泥是400号以下的低标号水泥。苏联生产的化肥有20—40%不符合技术标准,有效成分比美国低。
再如 汽车 工业,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前期,苏联因大量引进西方技术而得到较大的发展,技术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但与美国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如美国的汽车生产企业已普遍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而苏联只有少数企业才有。苏联的汽车发动机尽管有了较大改进,仍未达到美国的性能标准。与美国比;苏联生产的汽车功率不足,维修次数多,需要的保养时间长。苏联生产的货运汽车多为中型通用车。美国生产的货运汽车则向两个方向发展,除小型车外,多为大型专用车。
苏联石油工业的技术水平与美国差距更大。一个苏联钻井队钻井1万英尺要用14个月,而美国只要34天。苏联的地震勘探设备最多能探测7千英尺,而美因至少可达1万英尺。美国的海洋石油开发技术也比苏联先进。
森林工业在苏美两因都是重要的工业部门。美国的森林工业早已实现了机械化。苏联森林工业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如木材的机器采伐量只占全部采伐量的五分之一弱。
机器制造工业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技术装备水平和技术进步有决定性的作用。苏联机器制造工业的技术水平在多数产品和技术工艺上比美国落后,在采用电脑管理、自动化生产系统上普遍不如美国。苏联的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企业主要采用金属切削工艺,使用金属切削机床效率低、消耗高、浪费大,每年仅金属切屑就有800万吨之多。
在建筑业中,美国已大量使用以合成材料等为主的第三代建筑材料,苏联基本上还在使用以钢材、水泥、混凝土和砖为主的第二代建筑材料。
苏联棉花产量超过美国,但在纺织原料中用合成纤维代替棉花的水平比美国低得多。美国的合成纤维占纺织原料的60%以上,而苏联只占20%。美国化纤产量是苏联的3倍。
苏联学者也指出了苏联经济结构的这种落后性,认为:“使用金属和木材的高水平说明,我国工业主要还是在利用天然材料及其开采和加工的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发展的”
苏联原材料工业的比重比美国大得多,加工工业比重则比美国小,原材料利用效率差。
苏联原材料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原材料占苏联 社会 总产品的一半以上,对原材料部门的投资占苏联国民经济总投资的27%。苏联40%的生产固定基金和40%的劳动力集中在原材料工业。仅采掘工业的固定生产基金就占全苏生产固定基金的21.4%。相比之下,美国采矿、采石部门的固定资本投资只占全部固定资本投资的4.4%,美国采掘部门的就业人数只占非农业部门就业人数的1.1%左右。
现在苏联有20多种工业品的产量超过了美国,但在这20多种工业品中,多是作为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原料和燃料,如铁矿石、铁、钢、钢材、石油、水泥、化肥、木材等
两国经济实力的对比,重要的是最终产品的对比,关键是利用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生产最终产品的效率和效益。苏联由于管理落后和技术水平低,不能把对美国的原材料优势转化为最终产品优势。结果与美国比,形成一系列的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多,而最终产品少的低效率情况。
我国第一台大型计算机是何时诞生?
“死手系统”是指核国家的系统一旦瘫痪,该系统就会发出核密码,导致所有的核武器捆绑在一起。这个系统能使有核武器的国家不敢随意使用核武器,所以一定程度下,能够保证世界和平。
死手系统最出名的就是前苏联的“周界”,目前这一系统也被俄罗斯所继承。俄罗斯战略核导弹的主控系统名为”卡兹别克”。”周界”是卡兹别克的替代指挥系统,用于自动指挥实施大规模核反击。
周界系统的主系统用于向所有军事导弹发出发射指令,无论其位于发射井、飞机、潜艇还是地面移动系统中。该系统完全实现自动化,人为决策因素被排除或最小化。这是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复杂的软件系统,能接收并分析大量不同信息,能控制战略导弹部队观测站的遥测和导弹预警系统的数据。死手系统与数百枚洲际导弹相连,可以自动分配打击目标。此系统不会分辨打击的目标是不是攻击的目标,只是按照预定程序打击。
因为俄核弹的打击目标大多数是美国本土目标,至于美国的死手系统会锁定很多目标,这样一来,就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牵扯进来。死手系统不需要任何人力的介入,核反击可以直接自动激活,即使整个国家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如今,核大国的死手系统已经成为阻止核大战爆发的极端压制手段,在核捆绑的压力之下,爆发核大战就意味着世界的毁灭。
我国第一台半导体大型体计算机103机(定点32二进制位,每秒2500次)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诞生,并于1958年交付使用。
我国第一个“计算机系统结构设计”小组于1957年在中科院计算所成立。20世纪50~70年代,它承担了中科院计算所代表性的计算机(119、109乙、109丙、757、717等计算机)的系统结构设计任务。参与成员则根据当时前苏联计算机****、前苏联科学院列贝捷夫院士的建议,由年轻的数学专业毕业生组成。
第一任小组负责人是国际网络权威人士闵乃大教授,第一个正式设计任务则是1958年5月国防部门的“导弹防御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设计。
设计工作由北京大学张世龙和第二任小组负责人虞承宣,加上6名数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组成,其中周巢尘、沈绪榜等3人后来分别由不同领域(软件、航天、系统结构)、不同单位被选为中科院院士。
扩展资料: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后,中国研制的计算机,几乎全部使用进口元器件、进口部件。
由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迅速发展,数千万甚至上亿个晶体管逐渐能够集成在一个芯片上,20世纪80年代及其之后得到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是普通个人使用的“微机”(PC机)及超强“微机”(后者可以组成服务器或者并行处理的高性能计算机)。
而其他各式各样的计算机(包括超级中小型计算机在内)由于性价比问题,无法和微机竞争,就自然逐步退出舞台了。
国际上没有及时调整战略的计算机公司,例如CDC公司、王安公司等,纷纷倒闭。虽然如此,国内那一段过渡时期为了满足用户需求而研制的各种机型也曾有过较大贡献,例如张修领导的KJ8920,在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软件方面就很突出。
百度百科-我国第一台半导体大型体计算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