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破坏敌方计算机和网络系统为主要作战样式的特殊战斗是什么

2.国防系统使用的什么操作系统

3.信息优势的表现

4.美国联合战术信息分配系统(JTIDS)的分析评述

5.美军网络空间作战利器——“网络航母”

6.美军是怎么模拟电脑大战的,曾把哪两个国家设为假想敌?

美军作战电脑系统_美军电子战系统

美军称指挥信息系统为英文US military claims command information system

一、扩展资料

指挥信息系统是综合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装备,实现对作战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的自动化。

保障各级指挥机构对所属部队和武器实施科学高效指挥控制与管理,具有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通信、信息对抗、安全保密以及有关信息保障功能的各类信息系统的总称。

二、系统组成

1、信息收集分系统

由配置在地面、海上、空中、外层空间的各种侦察设备,如侦察卫星、侦察飞机、雷达、声纳、遥感器等组成。它能及时地收集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作战行动及战场地形、气象等情况,为指挥员定下决心提供实时、准确的情报。

2、信息传输分系统

主要由传递信息的各种信道、交换设备和通信终端等组成。这几部分构成具有多种功能的通信网,迅速、准确、保密、不间断地传输各种信息。可以说通信自动化是作战指挥自动化的基础,没有发达的通信网,就不可能实现作战指挥自动化。

3、信息处理分系统

由电子计算机及其输入输出设备和计算机软件组成。信息处理的过程,就是将输入计算机的信息,通过按预定目标编制的各类软件进行信息的综合、分类、存储、检索、计算等,并能协助指挥人员拟制作战方案,对各种方案进行模拟、情报检索、图形处理、图像处理等。

4、信息显示分系统

主要由各类显示设备,如大屏幕显示器、投影仪、显示板等组成。其主要功能就是把信息处理分系统输出的各种信息。

包括作战情报、敌我态势、作战方案、命令和命令执行情况等,有文字、符号、表格、图形、图像等多种形式,形象、直观、清晰地显示在各个屏幕上,供指挥和参谋人员研究使用。

5、决策监控分系统

主要用于辅助指挥人员作出决策、下达命令、实施指挥。在作战过程中,指挥员可随时针对不同的情况,通过决策监控分系统输入指令。此外,决策监控分系统还可用来改变指挥信息系统的工作状态并监视其运行情况。

6、执行分系统

既可以是执行命令的部队的指挥信息系统,也可以是自动执行指令的装置,如导弹的制导装置、火炮的火控装置等。

以破坏敌方计算机和网络系统为主要作战样式的特殊战斗是什么

进入到了21世纪初,美国已经迫不及待地拿出了“未来作战系统”,并要在30年内让整支美军脱胎换骨,希望能够在新世纪里继续雄霸天下。这些全副武装的未来战士,头盔将装上先进的夜视镜,当敌人躲在隐蔽处时,这个装置就会发挥其功能了,它可以帮助战士们更快更准确地发现敌人及其隐藏的位置。

使战士瞄准敌人的准确性大大提高。再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即使敌人在1000米之外的距离,只要轻声说句“对准目标开火”,这时手腕上绑着的弹夹就会发射出一颗15毫米的“特殊子弹”,这颗子弹已经将敌人牢牢锁定,然后子弹便像手榴弹一样飞向敌人,接着就是爆炸,弹片分别向各方向飞出30米,消灭了敌人。战士们的装备还会有通信器材和电脑,这些器材都将提高部队的行动能力,同时也将使他们自身的安全获得更大的保护。看来“终结者”真的离现实越来越近了。

国防系统使用的什么操作系统

网络战

网络战是一种黑客行为,它通过破坏对方的计算机网络和系统,刺探机密信息达到自身的政治目的。

20世纪70年代初,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开始迅猛发展。80年代,计算机网络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开始普及。1983年,计算机病毒首次试验成功。1988年11月,莫里斯病毒的出现,证明了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和可被攻击性。计算机病毒的流行及其巨大威力引起了许多国家军方的关注,并用于军事目的。90年代初,美国国防部成立了一个计算机病毒的研究组织,研制具有大规模破坏作用的恶性计算机病毒,作为计算机网络战的辅助手段。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美军首次实施了计算机网络战,利用网络战手段打击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网络信息指挥控制系统,使南联盟的信息资源与作战效能受到重创,对达成空袭目的起到了重要作用。南联盟和俄罗斯“黑客”也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网络系统发动了连续攻击,使北约的通信控制系统、参与空袭的各作战单位的电子邮件系统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损失,部分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受到破坏。由于网络战的巨大威力和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愈加显著,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开始组建网络战力量,美军成立了网络司令部。网络战关键技术和理论研究受到高度重视,网络威慑、网络攻击理论与实践得以发展。有些国家已培养了高水平的网络战人才,并开发出许多破坏能力很强的病毒及攻击性网络战武器,网络战进入飞速发展时期。网络战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为主要目标,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为基本手段。主要包括网络对抗侦察、网络攻击和网络防御。网络对抗侦察,是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获取敌方网络中有利于网络攻击的信息。网络攻击,是在网络空间采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等技术手段,利用、削弱和破坏敌方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防御,是在网络空间主要采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等技术手段,保护己方网络系统,对抗敌方的网络攻击。网络战主要特点有:作战力量广泛,可以涵盖所有精通网络技术的人员;作战手段专业性强,且技术更新快,需要网络战人员平时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互联网的开放性使作战目标平战模糊,作战空间延伸至全球;作战模式非对称,作战进程具有突变性。网络战通常由网络战指挥机构制定网络战总体计划。对目标网络的侦察、情报搜集行动,主要采用分散指挥。网络攻击比较敏感,须集中授权统一指挥,运用各种手段,一举达成攻击目的。实施网络战过程中须谨慎选择作战目标,防止无限制地扩大作战范围,使战争升级。实施网络战,应遵循国际法和国际公约,用国际法和国家间公约限制和规范网络战行为,防止因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公约而造成外交上的被动。同时,要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措施,确保己方指挥网络正常工作。未来作战,网络空间将成为重要的战争空间,网络战力量成为军队的重要作战力量,网络领域斗争可能成为重要的战争诱因,网络武器的技术等级和系列化程度将更高。

信息优势的表现

不是windows

不是外国的

是军队自己开发的

unix内核改制的

我国计算机领域最大的痛,莫过于长久以来的“无心无魂”,即没有自主研发的CPU和操作系统。这对于国家安全来说,绝对是一个莫大的致命伤。但让我们欣慰的是,龙芯系统的成功研发,让我们真正的拥有了属于自己的CPU,而就目前的水平而言,其完全有足够的运算能力,完全可以用在部分国防系统中,尤其是嵌入式系统中。有了自己的芯片,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己的操作系统了。但众所周知的是,开发一款操作系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消耗的人力物力,要远远高于开发自己的芯片。例如,微软公司开发Windows操作系统就投入了上千的开发人员,数年的开发时间,以及上亿美元的资金!而且,这仅仅是开发某一个Windows版本的开销!显然,这对于目前中国的科研投入而言,是很难达到的。因此,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国防系统可以使用优秀开源操作系统,比如Linux、FreeBSD等等。就国际而言,美军最强的F35战斗机就已经决定采用Linux操作系统。而且,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也在2001年推出了安全加强Linux(SE-Linux),并将其放在开源社区中,同时表明会将其用在部分安全部门,并会在要害部门中逐步的将其推广。

原文地址: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美国联合战术信息分配系统(JTIDS)的分析评述

一、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发展迅速

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和精确打击武器一起构成的探测——打击系统,已成为当今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核心。随着技术进步和军事需求的新变化,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其内涵逐步扩展,功能不断增强,系统名称也在不断变化。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和使用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国家,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就已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指挥与控制”(C2)系统;60年代,随着远程武器特别是战略导弹和战略轰炸机大量装备部队,通信手段在系统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于是形成了“指挥控制与通信”(C3)系统;70年代,美国将情报作为指挥自动化不可缺少的因素,形成了“指挥控制通信与情报”(C3I)系统;到了80年代又加上“计算机”一词,变成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与情报”(C4I)系统;海湾战争后,综合电子信息系统进一步增加了监视与侦察功能,演变为C4ISR系统。经过50多年的发展,美国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已由最初个别指挥机构分别建立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和在各军兵种内部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发展成为三军一体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当前,美国正在着力构建全球一体化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军事强国都把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作为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的“龙头”。从各国情况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主要有三种发展新趋势:一是继续大幅提升信息获取、处理和使用能力;二是实现一体化无缝链接,实现在全球任何地方获得全方位信息支援;三是提高生存能力,不断提高抗干扰和抗毁伤能力。

二、传统日趋实现智能化

与传统相比,现代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能够获取并利用有效信息来修正弹道,准确命中目标,因而具有极高的战斗效能。新型智能化的出现,是军事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它使从原来的不可控发展到部分可控或完全可控。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已经历了三代,目前正在向灵巧型、智能型方向发展。灵巧型是一种在火力网外发射、“发射后不管”、自动识别与攻击目标的。智能型是能利用声波、无线电波、可见光、红外线、激光等一切可利用的直接或间接目标信息,自主选择攻击目标和攻击方式的精确制导。

为适应迅猛发展的世界新军事变革,特别是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实施精确打击的现实需要,世界各发达国家目前都在大力发展新型。据悉,随着科技发展及其在领域的广泛应用,未来发展将呈现出如下新特点:一是精度高。采用新型制导技术,其命中精度将提高一个数量级以上,打击效果也将同步提高。二是射程远。各种防区外发射的新型将成为发展重点,一些甚至可能具备洲际作战能力。三是隐形化。新型除采用高速飞行、改变弹道飞行轨迹、实现导弹末端弹道机动等措施提高突防能力外,还将广泛采用隐形技术,实现隐形化。总之,新型将广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使之真正具备自主搜索、自主选择、自主攻击的能力。

三、信息化作战平台不断更新

信息化作战平台,集成了光电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众多高新技术,具有很高智能化水平和综合作战能力。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等西方军事大国就开始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新型高性能武器装备的研制中,因而出现了种类繁多的信息化作战平台,如美军的M1系列主战坦克、M2系列步战车、宙斯盾驱逐舰、F-22“猛禽”战斗机,俄罗斯的T-90主战坦克、“现代”级导弹巡洋舰、“金雕”战斗机等。这些作战平台安装有多种信息传感设备和通信器材,可与C4ISR系统联网,具有较强的探测、识别、打击、机动、定位和突防等综合能力,并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未来的信息化作战平台将配有多种通信设备和探测设备,并具有足够的计算机联网能力,能够与上级和友邻互通作战信息,为精确火力打击提供目标信息,为作战行动提供及时而有效的辅助信息。未来,几乎所有作战平台都将或多或少地采用隐形技术,同时还将向轻型化和小型化发展,“发现即摧毁”将成为现实,传统大型或超大型作战平台面临着巨大威胁,所以重视作战平台的机动能力,实现作战平台的轻型化、小型化和隐形化成为重要发展趋势。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无人作战平台系统将在战场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人化作战将可能加速成为现实。到2010年,在地面、空中、水下等战场上,人们可以看到用于实战的机器人哨兵、机器人工兵、机器人步兵,甚至无人智能坦克、无人智能潜艇等无人化作战平台大量涌现。

四、信息战武器峥嵘初露

随着军事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在未来武器装备发展中,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信息对抗为目的的信息战武器将大量涌现,并成为未来武器装备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作用原理上看,目前世界上已经研制和正在研制的信息战武器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计算机病毒。这是一种人为编制的有害程序,它能在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把自身精确地或经修改后复制到其他计算机程序内,并对原程序进行置换和破坏。二是预置陷阱。就是在信息系统中人为地预设一些“陷阱”,以干扰和破坏计算机系统的运行。三是电磁脉冲武器。这是一种利用电磁能对敌方的电子信息系统进行干扰、破坏乃至摧毁的武器。

信息战武器是夺取未来高技术战争制高点——信息优势的法宝。目前,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军事大国不惜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秘密研制各种信息战武器。据外刊报道,一些国家正在进行通过无线技术把病毒注入敌方计算机系统的计划,准备用10 年时间研制出能在远距离注入计算机病毒的计算机病毒炮。此外,还有人设想制造纳米机器人和芯片细菌等破坏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芯片细菌能像吞噬垃圾和石油废料的微生物一样,嗜食硅集成电路,对计算机系统造成破坏。

美军网络空间作战利器——“网络航母”

JTIDS系统体现了许多高新技术,系统采用的新技术有:时分多址、直接序列扩频、跳频、同步密钥、级联纠错编码、相关检测、动态网管理技术等,该系统实现了突发频率和传输信息离散化、随机化,使发射电波密度降低很多,信号近似随机噪声,因而提高了系统的保密性和抗干扰性。JTIDS具有用户多、容量大、反应速度快、机动性能好、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能好、可靠性高、一机多用、顽存性及使用灵活等特点。它除能在美国各军种之间互通外,还能在美军与北约盟军之间互通。该系统与单功能系统相比,其生产和维护费用可以节省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该系统在C3I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海军作战使命事实上比其他军兵种的作战业务更广,一个海军战斗群将执行反潜战(ASW)、反空战(AAW)、反水面舰艇战(ASUW),对陆基目标攻击作战,监视作战和两栖突击作战的战斗任务。该系统的动态网络管理结构,适合于各种复杂的作战情况。海军使用的新型分布式时分多址(DTDMA)方式保存了基本的信号形式与编码方式、同步与控制的原理,采用组网算法而不需要中央控制台,分布式时分多址提高了系统在多功能条件下的灵活性。

1991年,美国首次进行第二代JTIDS数据链传输试验,试验是成功的,证实了JTIDSⅡ级、ⅡM级和ⅡH级终端机具有可靠的数据通信、话音通信功能和定位功能,其话音传输速度为16kb/s。。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部署在海湾地区的航空母舰等大多数舰艇和各种飞机上,都安装了JTIDS终端机,海湾战争期间在长达700h以上的运行中,该系统仅出现一次事故。

以前美国三军的设备体制混乱,大量设备使用重复、浪费大,通用性和互通性差,相互干扰严重,采用JTIDS系统能够克服这种混乱现象,保障战术火力单元、机动控制系统、防空作战系统、近距离指挥中心、雷达控制处理中心、电子战与情报控制处理中心等战术战位之间的通信联络畅通,而且实现了三军的战术通信、导航、敌我识别功能的一体化,这是军事战术设备的发展方向。JTIDS作为海军战术数据链路Linkl6,是最有发展前途的数据链路,大约在21世纪30年代,美国部队将全部采用Llnkl6E。

美军是怎么模拟电脑大战的,曾把哪两个国家设为假想敌?

美军网络空间作战利器——“网络航母”

与普通航母利用各种舰载机以及导弹、火炮等自卫武器攻击敌方海上、水下和空中目标不同,网络航母可以携带网络攻击和防御武器,在网络空间自由穿梭执行攻防作战、情报获取、侦察监视等任务。

美军对网络作战领域的先进技术、先进武器始终保持着极度迷恋与疯狂追求,其现有网络空间的作战武器装备可谓平台繁杂、项目众多,涉及技术领域十分广泛,囊括了网络态势感知、网络攻防和网络作战指挥控制等多个领域。

2018年以来,美军又启动了“网络航母”项目,该项目是美军发展新一代网络武器的典型代表,既是美军实施网络作战的“统一平台”,也是美军先进技术应用的载体。

据国防部官员描述,“统一平台”系统是一种可以携带网络攻击和防御武器,在网络空间自由穿梭的标准化平台,作战人员可以对其实施指挥控制,执行攻防作战、情报获取、侦察监视等任务,由于该系统类似于海上的航母、空中的飞机和陆地的坦克,因此又被称为“网络航母”(CyberCarrier),是美军为网络任务部队在网络空间执行作战任务打造的主战装备。

“网络航母”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早在2004年,美国空军就提出了“网络飞行器”的概念,这是空军根据空中战场和网络空间的相似性,结合现实中无人飞行器和网络技术的特点发展而来的,其主要任务和目的是为美国军事信息系统提供灵活、分布、自主的保护能力。

2009年6月,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宣布,成立隶属于美国战略司令部的网络司令部,8年后,网络司令部于2017年8月升级为美军第十个联合作战司令部,实现了网络运营业务与网络作战任务的分离,网络作战任务部队也随之得到迅速扩充。

2015年,美国国防部在《网络空间战略》中首次推出“统一平台”(Unified?Platform,简称UP)概念。

经过3年多紧锣密鼓的研究与准备,2018年10月,美国空军代表网络司令部及其他军兵种网络司令部担任“网络航母”的执行代理,从洛克希德·马丁、诺斯罗普·格鲁曼、雷神和博思艾伦等6家参加竞标的公司中,选中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简称诺·格公司)担任美国网络司令部“网络航母”项目的系统协调机构。

为项目提供持续的发展、集成、部署和保障支持,并与诺·格公司签订了金额为5400万美元的采购合同,于2021年10月底完成。

与普通航母的区别

作为“网络版”的航空母舰,“网络航母”与普通常规航母之间有明显的区别,在作战空间、作战手段和作战效果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具备能力

根据目前公开的资料,美军此次大力推进的“网络航母”项目将主要具备以下3种能力:

一是它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环境及网络架构,利用踩点、Ping扫描、端口扫描、操作系统辨识、漏洞扫描、查点等技术手段,跨越和突破不同网络之间的防火墙、入侵检测、路由网关、身份认证等一系列网络安全措施,实现在网络空间的自由飞行。

二是能够搭载病毒、木马及其他具有攻击性的网络软件,指挥人员可通过远程遥控,指挥“网络航母”利用携带的软件武器打击目标。

三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网络作战武器的智能化水平必将不断增强,为了应对结构复杂、规模庞大的网络系统,“网络航母”将拥有自复制、自组网、自感知、自保护、自消亡等自我决策能力,为作战任务提供灵活的部署和攻击方式。

总体评价

从强化全球网络战略威慑角度看,“网络航母”可携带搭载美军现有上千种病毒、木马及其他各类具有攻击性的网络软件。

根据作战对手目标网络操作系统环境及网络架构特点,合理选择网络攻击资源,灵活选择适当的攻击方式。

这对于世界各个网络主权国家而言,必将形成严重威胁,作为美军网络空间部队的“标志性武器”,“网络航母”一旦建成并投入使用,美军在网络空间的霸主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从整合现有力量资源角度看,据公开资料显示,美军目前已初步组建形成了133支网络任务分队,人员总规模将近6200人。

但来自各军兵种的网络任务部队均有各自独立的武器系统,存在情报融合难、标准不统一、兼容性差等问题不断凸显,横向上各网络任务分队之间难以实施有效配合,纵向上网络司令部对下属各分队难以实施精准实时的指挥控制,同时,各个网络作战系统之间的不统一,也使得综合保障难度变得越来越大。

美军打造“网络航母”这一标准化、规范化的作战平台,能够整合各个分散的网络作战系统,打造属于网络司令部自身独有的标准化、体系化、通用化的军事网络作战平台,统一网络作战资源,统一指挥控制,从而进一步提升其网络作战能力。

“网络航母”尤其关注全球部署能力,必将成为夺取制网权,抢占网络空间战略制高点的又一利器。一旦建成,集网络空间态势感知、攻击与防御于一身的“网络航母”必将大幅提升美军网络空间作战能力。

为了提高官兵对病毒武器袭击的警觉性,他们曾以“两伊”(伊朗和伊拉克)为假想敌,模拟了美国遭受“电脑大战”打击的情景。

2000年2月的一天,伊朗恃强凌弱,要挟邻国沙特阿拉伯减少原油产量,以使全球原油价格上涨,从中牟取巨额利润。美国闻讯后,准备向沙特派兵,伊朗对于海湾战争的结局记忆犹新,于是决定不在沙漠中与美军较量,而是采取一种奇特的方法。首先,伊朗雇佣了俄国电脑专家和印度电脑程序编制员,把计算机病毒通过网络输入到美国程控电话交换系统,使华盛顿的电话全部失灵,还在电话系统软件中插入许多“天窗”,使纽约的证券市场股市狂泻。利用事先设定好的计算机“逻辑炸弹”,破坏了美方的空中指挥和铁路运输系统,使装有军事物资的火车开错地方,民航飞机也因受到袭击而坠落,机上400多人全部丧生。同时,大批的电脑“寄生虫”倾巢出动,一举摧毁了美军指挥机构的电脑网络,使美军向中东派兵和调拨军用物资的计划流产。最为不可思议的是:美方的战地指挥员虽然通过无线电接到上级的命令,但他们浑然不知这些命令是假的。电脑大战以美军的溃败而告终。

2001年1月17日(美国轰炸伊拉克首都巴格达10周年),伊拉克对美国采取计算机病毒入侵技术,于是出现了以下情景:纽约股票交易所在开盘一小时之后,计算机闪了几下突然停止运转;大型喷气机因指挥塔要它在拥挤的跑道上着陆而坠毁;在海湾游弋的“艾森豪威尔”号军舰上,愤怒的水兵要求知道他们在国内的银行账户为何变得分文无存。

在以上假想的战例中,入侵者不是荷枪实弹的军队,而是无声无形的电脑病毒。美国军事专家称:“用计算机病毒进行战争,比用核武器进行战争更为有效、更现实、也更人道,且不担世界任何政治舆论的风险,但其破坏效果却更令人难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