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一个系统要多少钱_1亿美金打造电脑系统设计
1.失败一个损失几百万美金,研发小米芯片成本有多大?
2.比尔盖茨毕业于什么大学
3.美国著名的的IT公司有哪些
4.计算机专业的前景
5.AI与HR的未来
6.美日韩在芯片领域的霸权是如何一步步确立的
7.高科技有哪些?
PalmComputing公司是由杰夫霍金斯(JeffHawkins)于1992年1月成立于美国硅谷,目标是要成功设计出一个轻巧方便且人性化的笔式随身电脑。PalmComputing公司花了一些时间规划公司的资金募集与营运策略,也积极寻求合作伙伴。1992年六月十五日,当时三十五岁的唐娜杜宾斯基(DonnaDubinsky)正式加入了PalmComputing公司,虽然刚开始唐娜对“手写随身电脑”的所知有限,可说是“好奇心”远大于专业知识。但是,唐娜后来竟然与杰夫成为一对完美合作的顶尖拍档。杰夫从投资GeoWorks的布鲁斯唐勒维(BruceDunlevie)的创投公司取得五十万美金资金,从Tandy公司取得三十万美金,另外还从其他创投公司找了五十万美金,才开始了PalmComputing的第一个产品。
1993年十月,PalmComputing推出第一个产品“Zoomer”。可惜这仍是一个不够轻巧、效率不甚佳的笔式电脑,难以在市场销售。更糟的是,Apple公司的NewtonPDA在同年八月抢先推出,夺下市场的声势先机。令人惋惜的是,两个产品都没有成功,连接下来的HP、GO、Sharp、Toshiba等厂商推出的PDA产品,也都陆续败阵下来。幸好PalmComputing公司还有剩余资金可用,没有垮下来,还可以进行洗新革面的检讨。因此,从Zoomer的客户中,开始分析PDA产品对用户真正有用的功能。他们发现90%的Zoomer用户都拥有PC,从PC传送档案与更新应用软件有很重要的意义。PalmComputing公司还发现,PDA产品的主题不应是要替代用户的桌上PC,而是要替代传统“纸张”的一些单纯功能。思考再思考后,杰夫找到两个简单的基本原则,作为改进Zoomer产品开发的基础。这两个原则后来成为PalmPilot产品成功的重大关键。 第一个原则是简化手写辨认系统的沉重负担,因为杰夫相信让人学习新笔法来配合机器是可行的。由机器来应付人们复杂难懂的字迹,是还不实际且不讨好的做法。因此杰夫发明了的Graffiti输入法,以新创的特殊简单笔法输入英文、数字、符号等,让大家能有效率且方便地输入资料,也因此让辨认系统运算负担降低了许多。甚至后来的分析还发现,事实证明,Graffiti笔法的学习其实比想像中简单,许多用户还因这新奇的笔法感到乐趣。 第二个原则是关于大小的问题,到底多小才是恰当的?杰夫大胆地决定要做到能放在衬衫口袋中才算满意。这个关键性限制让新产品的简单化目标达到完美的成功,所有可以牺牲的功能被全数删除,所有可以变成“选用”的功能都不是必要的。 重新思考市场需求后三个月,也就是1994年八月,一个雏型模型做出来了。两颗4号小电池就能启动且长时间使用,内建四个应用,包括“时程管理”、“电话簿”、“待办管理”、“记事本”等,售价三百块美金以下。PalmComputing公司决定将这个革命性的新产品开发专案的代号订名为“Touchdown”。1996年4月,“Touchdown”专案任务完成,终于出了正式名称改为“Pilot”的轻巧随身PDA产品。众所周知,这是个非常成功的产品,推出之后的十八个月内,就卖了一百万台, 破天荒地超越了电器史上彩色电视机与录放影机的畅销记录。三年多来,陆续有“Pilot1000”、“Pilot5000”、“PalmPilotPersonal”、“PalmPilotProfessional”、“PalmIII”等机型上市,以及1999年3月开始推出的“PalmIIIx”“PalmV”、“PalmVII”、“PalmIIIe”等系列产品,累积至今,据悉已经有超过三百万台的惊人销售量。更可贵的是,PalmOS程序开发平台的开放架构,吸引了众多为PalmOS平台开发应用软件的程序师,现今流通的共享软件(shareware)与免费软件(freeware)已经超过10000种,各种优良的应用软件还在急速扩增中。 全世界至少有一千万的用户在使用PalmPilot,随着PalmIII、PalmIIIx和PalmV几种型号的推出,用户也由较专业的使用者发展到普通用户。讨论有关使用技巧的新闻组中出现新用户的比例剧增。虽然Microsoft开发了针对PalmPilot的WindowsCE,并且邀请众多的硬件公司支持生产类似的产品,但Palm仍然占有PDA市场的六成比例。奔迈Palm: 一部改变人们生活与工作方式的移动化电脑从可联机的 Pilot 万用记事本一直到 TreoTM智能手机,Palm 依然致力于移动化电脑系统的开发 十年前,Palm, Inc. (Nasdaq: PALM) 以第一部可联机的 Pilot 万用记事本 – 结合行事历、联络人、待办事项,以及笔记,功能超强但只有161克的掌上电脑,成功俘虏所有上班一族。今天,Palm 已售出 3000 万部以上的移动化电脑产品, 同时以不断改善世界各地人们的公私生活为己任,并坚守其对未来的展望:未来的个人电脑系统,必定是移动化电脑系统。 第一部推出市场的 Pilot 万用记事本,售价人民币2千余元 (美元290),它之所以能获得空前成功,主要因以下两点:它不仅能和台式电脑轻松同步化,而且使用方式超简单 – 我们常将其称之为 Palm 产品使用体验。Palm 除了坚守其设计理念之外,更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产品内加入了数项新功能,例如:电子邮件、无线上网功能,以及多媒体功能 – 从影像到音乐都有。目前最新的产品为 TreoTM 智能手机,它将掌上电脑与移动电话的功能精华集于一身,并通过部分全球电信运营商(1)提供电子邮件服务。 过去十年中,PalmTM的产品曾被送上太空搜集资料,也一度活跃于珠穆朗玛峰 (Mount Everest) 探险队中,更帮助商界顺利完成了数以百万计的交易,不论男女老少,大家都爱用,成功赢得全球消费者的心。从医生、地产经纪,一直到学生、名人,甚至各大企业的行政总裁,大家的生活与工作,都有 Palm 产品陪伴其一路成长。 多媒体素材:包括语音,照片,和 Palm年表。语音部份包括Palm创办人、业界分析员和 于Palm工作多年的员工的心声。 “说实在的,第一部 Pilot 万用记事本竟然如此成功,连我们都感到有点意外, Palm 的行政总裁Ed Colligan 先生说。“不过在我和Jeff Hawkins第一次对谈时,他的说法令我深为折服:个人电脑系统的未来 – 真正的个人电脑系统 – 将会变成具有高度移动力之产品。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设计 Pilot 的原因。此理念依然延续至今。Pilot 和其后的多种 Palm 产品,已俨然成为数百万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 它让人们可以和公司及家人保持联系,即使出门在外,也能收发电子邮件和浏览网络,同时还可以让他们随身携带最喜爱的档案、音乐、照片,以及影片。对于我们的成就,我深以为傲,更对未来充满期待。 去这些年来,忠实客户已购买了 3000 万部以上的 Palm 产品 – 包括 300 万部智能手机。其中最主要的,都是个人消费者,通过 Palm 产品的协助,他们的生活变得井井有条,而且随时都能接收重要信息。对大多数个人消费者而言,Palm V 掌上电脑 – 造型优雅,且具备高效率功能 – 是第一部能够吸引新奇事物与流行时尚追求者的产品,同时也成了主流市场的焦点。其它来自商界与服务业界的客户 – 例如:医生,也可以运用决策支持软件,提升他们对医护站与病人的医疗服务质量。 目前针对 Palm OS(R) 平台产品提供支持的开发厂商,已超过 29,000 家,他们不仅研发创新的消费性与企业应用软件,同时更推出各类硬件 – 例如:键盘、GPS 装置,以及条形码扫描仪,是 Palm 最强而有力的后盾。当 Palm 将 Windows Mobile(R) 平台纳入,成为其智能手机的平台选择之一时,也意味着它的开发厂商团队,又获得了再一次的成长。 帮助 Palm 掌上电脑和 Treo 智能手机营销世界各国的零售商、代理商,以及经销商伙伴。有许多自 1996 年以来,即跟随 Palm 一起打拼的零售商,至今依然是我们最好的合作伙伴,其中包括 Circuit City、CompUSA、J&R、Fry's,以及 Staples。Palm 和代理商 – 例如:Ingram 和 Tech Data – 及经销商 – 例如:CDW、PC Connection,还有 PC Mall – 之间,同样有长达 10 年的合作历史。 还有代表全球前几大移动电话系统业者与代理商的电信运营商。 以及满怀热诚,努力传达公司理念的员工–未来的个人电脑系统,必定是移动化电脑系统。 他们的支持,不仅给予公司更多创作灵感,更帮助公司制定出产品发展的趋势。 今天,Palm 除了继续提供多种移动化电脑系统产品 – 从功能最简单、外型最吸引人,售价 低于人民币900元 (US) 的万用记事本,一直到功能超强,配备无线技术的掌上电脑 – 之外,更将智能手机列为发展重点。这些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可以让客户收发电子邮件、存取联络人和行事历之类的个人数据、聆听音乐、拍摄和分享照片,此外,还能藉由额外软件,欣赏实时电视节目、聆听 podcasts,或将其贴到个人blogs上。 Palm 同时吸引了为数众多的企业用户。配备 Treo 智能手机的公司已超过 8,000 家,他们都将 Good Technology 公司出品的 GoodLinkTM,当作企业电子邮件之标准软件。 目前在 Fortune 1000 大企业中,已有 40% 使用 Treo 智能手机,另外还有 35% 正在进行测试或试用。Frost & Sullivan 在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发现,移动专业人士多半倾向选择 Treo 智能手机而非其它厂商产品,原因如下:它内置大量商业应用软件、高度弹性化、可选择操作系统、功能强大,而且使用方便。 2010年04月29日 惠普12亿美元收购Palm 惠普与Palm于2010年04月29日共同宣布,双方已经签署了一份最终协议。根据此协议规定,惠普将以每股Palm普通股5.70美元的价格收购Palm,交易将以现金结算。按此计算,此次收购交易价格共计为12亿美元。目前此次交易已经得到了惠普与Palm董事会的批准。此次合并将会提高惠普进一步参与快速增长、高利率智能手机市场和移动设备市场的竞争能力,特别是Palm公司独特的webOS(网络系统)将有助于惠普充分利用诸如多重任务处理和通过应用方案共享最新信息等功能。 根据双方的合并协议,Palm股东将收到每股普通股5.70美元的现金。此次交易将在惠普截至20107月31日的的第三财季期间完成。此次交易完成之后,Palm现任董事会兼首席执行官乔恩-卢宾斯泰恩仍将在合并后的公司中任职。
失败一个损失几百万美金,研发小米芯片成本有多大?
婕斯公司的创始人是一对非常和蔼可亲的犹太夫妇,先生Randy? ray是一位电脑专家,有40多年电脑相关行业的经验,他曾为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太空梭发射程序系统设计软件,夫人 lewis是一位数学专家,夫妇二人在全球的网络管理系统中有超过二十年的专业经验,而Wendy更曾经两度获得全球网路行销界二十位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为很多网路行销的公司做后台的设计,所以我们婕斯公司的系统和操作平台都有它的不可复制性!
这对夫妇为什么要创办婕斯公司呢?这还要说到randy几年前身体上的一个问题,randy多年前膝盖软骨组织磨损,99%的医生都建议动手术,但手术后可能要长期拄拐杖,randy决心寻找不动手术的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找到了加州的Dr.nathan? newman纽曼博士,他拥有干细胞再生的顶尖技术可以恢复年轻状态,几次会诊后,让他膝盖的软组织自然再生,randy又可以行走自如。他又发现纽曼博士利用干细胞技术研发的复活青春精华露,有能够让皮肤修复和再生的神奇功效。犹太人敏锐的眼光和生意头脑看到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商机,因为他们一直为多家公司提供后台管理服务并拥有一个能把全球的市场连在一起的互联网平台,于是randy与纽曼博士以及美国抗衰老协会会长Dr.Vicent? Giampapa博士一起组成了jeunesseglobal,婕斯环球集团,一个拥有全球性的平台+全球独一无二产品的公司就这样诞生了。
JEUNESSEGLOBAL,婕斯环球公司,总部设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在2009年9月9日开始向全球的80多个国家同时招商,短短六年过去了,婕斯已经发展到全球将近140个国家,并设有20多个海外客服及产品配送中心,同事和全球五大信号用卡公司合作,多币种24小时联动。婕斯也在商业界不断创造奇迹:公司6年时间达到全球年销售额11亿美金,成为业界历史上发展最快公司。10亿美金对于一家公司来讲可以用里程碑来形容,世界上通过5-6年的时间做到10亿美金销售额的公司并不多,只有苹果公司,Facebook还有谷歌和亚马逊,他们都有几个共同点,全球,品牌和互联网。但只有婕斯在营运的过程中提供给消费者重新分配利润的机会,让我们不仅仅只是消费者,还可以成为消费商和经营者。
因为婕斯突出的表现,公司获得六项美国商业大奖,其中包括年度最佳公司,另外还获得被称为美国商业奥斯卡的泰利奖的12个奖项,近两年,婕斯一再被评为全球网络营销企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的第一名!这都是因为婕斯掌握了全球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大经济环境下的变化趋势+领先的生物科技技术,可以说婕斯真的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平台,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选择大于努力,跟上趋势才能事半功倍。
比尔盖茨毕业于什么大学
芯片代工行业迈入10nm工艺后,成本压力越来越高。10nm芯片的开发成本已超1.7亿美元,7nm接近3亿美元,5nm超5亿美元。如果制造基于3nm开发出NVIDIA GPU那样复杂的芯片,设计成本就高达15亿美元。芯片成本主要由流片费用、IP授权购买费、自研部件费用、高通专利费、研发工程师工资奖金等5部分组成。
1、流片费用
“流片”指的是“试生产”,就是说设计完电路以后,先生产几片几十片,供测试用。如果测试通过,就照着这个样子开始大规模生产了。7nm FinFET工艺流片费用约3000万美元(参考麒麟990流片费用,同时兼顾考虑联发科与台积电同属地区,可能有优惠),约合2.1亿人民币;麒麟990处理器正在用台积电7nm Plus EUV的工艺制作(第二代7nm工艺更加成熟,加入了EUV紫外线光刻技术),仅流片费用就高达3000万美金。
2、IP授权购买费
被授权方将会向授权方支付一笔授权费来获得IP,并在最终芯片产品销售中,以芯片最终售价的1%~3%向授权方支付版税。授权费用实现IP开发成本的覆盖,而版税作为IP设计公司的盈利。
按生命周期5000万颗算,各种IP授权购买费按每颗40元算,这大概20亿。单ARM CPU授权一项,每次约1亿美金。
3、自研部件费用除比较复杂的APU外,自研部件还包括多模通讯基带(2G/3G/4G/5G等),相机ISP(图像信号处理器),各种控制开关,微核等。这部分很难估算,而且是长期的研发的成果,这部分成本暂复算为10亿人民币。
4、高通专利费
按5000万颗算,每颗交10元,合5亿人民币。
5、研发工程师工资奖金
1000名工程师每年按50万计算,3年合计15亿。
人力成本占研发成本主要部分,项目开发效率与资深工程师数量相关,国内资深芯片设计工程师年薪一般在50~100万元之间。EDA工具是芯片设计工具,是发展超大型集成电路的基石,EDA工具可有效提升产品良率。
20人的研发团队设计一款芯片所需要的EDA工具购费用在100万美元/年(包括EDA和LPDDR等IP购买成本)。英伟达开发Xier,动用了2000个工程师,开发费用共计20亿美金,Xlinix ACAP动用了1500个工程师,开发费用总共10亿美金。
以上各项共计 2+20+10+5+15=52亿人民币。
没错,52亿!而这些还不包括架构开发,生态构建等的费用。
美国著名的的IT公司有哪些
比尔·盖茨没有毕业于任何大学。在哈佛大学读了一年就退学了。
比尔·盖茨,1955年10月28日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企业家、软件工程师、慈善家、微软公司创始人。曾任微软董事长、CEO和首席软件设计师。
比尔·盖茨13岁开始计算机编程设计,18岁考入哈佛大学,一年后从哈佛退学,15年与好友保罗·艾伦一起创办了微软公司,比尔盖茨担任微软公司董事长、CEO和首席软件设计师。
比尔·盖茨1995年-2007年连续13年成为《福布斯》全球富翁榜首富,连续20年成为《福布斯》美国富翁榜首富。
2000年,比尔·盖茨成立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2008年比尔盖茨宣布将580亿美元个人财产捐给慈善基金会,2014年比尔·盖茨辞去董事长一职并击退卡洛斯·斯利姆重回世界首富。
2015年美国当地时间9月29日,《福布斯》发布美国富豪400强榜单显示,微软公司创始人盖茨凭借760亿美元净资产,连续第22年高居榜首。
2016年3月1日,福布斯公布了最新一期全球富豪榜单,虽然比尔·盖茨的个人财富比2015年少了42亿美金,但他这次以750亿美金个人财富仍连续三年位居榜首。2016年10月,《福布斯》发布“美国400富豪榜”,比尔·盖茨以资产810亿美元,第23年蝉联榜首。?
2018年3月6日,福布斯2018富豪榜发布,比尔·盖茨以900亿美元排名第二。
计算机专业的前景
一、微软(英文名称:microsoft,中文简称:微软公司或美国微软公司)始建于15年,是一家美国跨国科技公司,也是世界PC(Personal?Computer,个人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先导,由比尔·盖茨与保罗·艾伦创办于15年,公司总部设立在华盛顿州的雷德蒙德(Redmond,邻近西雅图)。以研发、制造、授权和提供广泛的电脑软件服务业务为主。
二、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或万国商业机器公司,简称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总公司在纽约州阿蒙克市。1911年托马斯·沃森创立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拥有全球雇员?30多万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戴尔(Dell),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朗德罗克的世界五百强企业,由迈克尔·戴尔于年创立。戴尔以生产、设计、销售家用以及办公室电脑而闻名,不过它同时也涉足高端电脑市场,生产与销售服务器、数据储存设备、网络设备等。
四、英特尔是美国一家主要以研制CPU处理器的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个人计算机零件和CPU制造商,它成立于1968年,具有50年产品创新和市场领导的历史。
五、惠普(HP)是世界最大的信息科技(IT)公司之一,成立于1939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市。惠普下设三大业务集团:信息产品集团、打印及成像系统集团和企业计算机专业服务集团。
百度百科-微软
百度百科-IBM
百度百科-戴尔
百度百科-英特尔
百度百科-惠普
AI与HR的未来
电脑时代是充满光荣与梦想的年代,白手起家成为亿万富翁的神话层出不穷,苹果电脑的Steve Jobs,Microsoft的Bill Gates,Dell电脑的Michael Dell,不过他们绝对想不到,有人只用了两年,就踏入了他们的行列,这就是Intenet宠儿Yahoo!的创始人:杨致远。
“生逢其时 Right Time At The Right Place”
杨致远,台湾人,2岁丧父,10岁随母亲移民来到了美国加州,虽然第一天上学时他知道的英文只有一个单词-鞋子(Shoe),但凭着中国人的聪明天赋,他还是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成绩,顺利进入了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 斯坦福大学是硅谷的人才摇篮,惠普, Sun, SGI, Intel, AMD, Cisco,电子艺界,3DO等赫赫有名的高科技公司都是由斯坦福毕业生创立的。杨致远只用了四年时间,就获得了本科和硕士学位.不过他并没有马上去工作,因为他觉得自己还没有经验,所以就想办法留在学校,正好戴维.菲洛有个研究项目需要人,于是开始了两个人的博士课程.
戴维是杨的同学,不过资格要老一些,1988年从Tulane大学毕业,他们在研究生时曾经一起合作过项目,杨记得"戴维写了项目所有的程序, 我则什么也没做,所以我知道不管怎样今后我一定要和这个家伙合作." 戴维和杨致远是不同类型的人,杨擅长社交,天生是个组织和领导者,戴维性格内向,是典型的富有才华的学者, 戴维能将电脑和网络的各种信息控制得有条不紊,但是他的住处却是一团糟,杨则正好相反,卧室相对比较整洁,电脑上却略逊一筹,"Yahoo!的创立部分的原因是我总是落后戴维半步,我想知道他到底从哪里能知道每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过他们还是有很多的相同点,他们有共同的专业,课程,指导老师,杨致远和戴维的寝室紧挨在一起,他们的合作可以称得上是名符其实的"肩并肩的战斗".
“我从来没有想到我的业余爱好会变成生意”
杨致远和戴维的博士研究方向是自动控制软件,不过不久他们发现这个方向已经被几个公司给垄断了,发展机会不多,正在心烦意乱,幸好这时出现了Mosaic第一个Web网浏览器,Web网给Internet带来了极大的活力,很快就把他们给迷住了,他们制作了自己的主页,主要内容包括杨的高尔夫分数,还有他们很喜爱的日本相扑运动资料.他们在Web网上通宵达旦地游历,博士研究工作被放到了一边,的是指导老师这时不在国内,象许多上网的人一样杨和戴维各自收集自己喜欢的站点,并开始互相交换,先是每天交换,接着是几小时一交换,再接着随时都在交换,收集的站点资料越来越多,他们开发了一个数据库系统来管理资料,并把资料整理成方便的表格,将它命名成"杨和戴维的WWW网指南",站点名单越来越长,他们将站点分类,很快每一类站点也太多了,他们又将类分成子类,Yahoo!的雏形诞生了,核心就是按层次将站点分类,直到现在这一点也没有改变。
杨致远和戴维把指南的地址给了很少的几个朋友,没有多久就有数以百计的人开始访问他们的指南,他们在设计指南时并没有想到给大学外的其他人使用,不过Jerry的电脑属于斯坦福大学网络的公开部分,所以只要知道地址就可以象杨致远隔壁的戴维一样访问.站点的访问者越来越多,他们开始扩充指南的功能,提高搜索效率,加上了最新站点,最酷站点等功能。
每一点改进他们收到了大量鼓励的电子邮件,很多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如果没有这些数字化的掌声,如果封闭在实验室里,Yahoo!是不会出现的."
"我们两个是Yahoo!"
在Web网上不言自明:一个站点流量(指访问次数)越大越好,他们开始不断地增加更多更好的各种服务来吸引更多的访问者,站点的名字也改成了Yahoo!. Yahoo一词来源于Swift的<格列佛游记>,指的是一种未开化,纯朴,平庸的生物,杨和戴维意指他们两个是Yahoo,Internet网上提倡的是谦逊,不过也有另外一种说法是Yahoo!是"另外一种非官方层次数据库"的英文字母缩写(Yet Another Hierarchical Officious Oracle).到1994年冬天,他们发现流量增长太快了, Web网进入了飞速发展期,Netscape正式成立,随着Yahoo!的流量的与日剧增和数字化的欢呼声越来越响, 虽然同时还得操心博士学位的课程,但他们开始认真考虑将Yahoo!变成生意。
他们两个都没有任何商业上的经验,而且Yahoo!也缺乏明显的收入来源:向用户收费,他们会跑到其他地方去;向站点收费,他们绝对不会理睬;卖广告,这违背了Internet网最初的宗旨(自由,非商业),不过不管怎样,Yahoo!的商业价值不容忽视,Yahoo!每天要接待数以万计的访问者,任何拥有大量忠实追随者的事物总是有价值的.
“终于成为领跑者”
Yahoo!也有很多竞争对手,华盛顿大学的WebCrawler,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Lycos,还有一个收费站点Infoseek等,这些站点都提供关键字站点索引,这些索引由电脑程序或网虫快速搜索网上站点内容建立,看起来比Yahoo!内容更全面,但是Yahoo!的分类层次有自己的优点,索引搜索方法的威力取决于搜索覆盖的范围,这也正是它致命的弱点,在web网上每个英文单词都出现过无数次,不根据前后内容无法确定其真正意义,所以搜索列出的大部分结果都没有意义,Yahoo!的站点则不同,是有层次组织,最顶层有14大类:商业,经济,,电脑科技等,每大类下面有子类层,如类有幽默,笑话,趣闻,音乐等,音乐下又分歌剧,卡拉OK,流派,机构等,用户根据自己需要可以一直到最底层:真正有内容的站点,Yahoo!覆盖的范围很广,底层约有40万个独立站点,每周还有上千个新站点加入, Yahoo!的分类层次完全是由Jerry和戴维而不是由电脑来完成,这需要极大的工作量,但其分类索引包含了杨和戴维的判断选择,内容更准确有效,这正是Yahoo!的精华所在,其他的Web索引站点提供的关键字查找只不过是电脑服务,Yahoo!则是一个精心构造的Web信息大厦。
但也不是只有Yahoo!一家提供层次目录服务, 其他还有如网络星系,Web网虚拟库等,不过由于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很快大部分都消失了.到1994年下半年,Yahoo!成了层次目录服务的冠军。
成功是甜蜜的,不过Jerry和戴维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他们每天埋头分类整理层出不穷的站点,他们的电子邮件信箱满得来不及去清除,电话总响个不停,在1994年秋天,他们非常兴奋地迎来了第一个百万访问日,这意味着一天内Yahoo!有10万个访问者,斯坦福大学提供的已不能维持Yahoo!的运转,他们去问学校是否要接管Yahoo!或让他们去寻找合作伙伴,学校很大度的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事,Marc Andresson听说后,在Netsacpe给yahoo!提供了Web空间。
“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
非常web网的商机已成熟了,Netscape发布了第一个浏览器测试版,并将浏览器上Internet目录的按钮指向Yahoo!,热线建立了第一个有广告的Web站点,大众媒体开始大肆报道Internet现象,风险投资基金也向web涌来,Yahoo!是Web网上最热的站点之一,虽然Jerry还名不见经传,但已有一大群投资者找上门来。
第一个打来电话的是英国路透社,路透社是世界上最大的新闻和金融服务商,有150年的历史.路透社负责市场的副总裁John Taysom从伦敦到洛杉矶考察Web网上的商业机会,他到达不久就从当地报纸读到有关Yahoo!的报导,很快就成了yahoo!的常客,并认识到"Yahoo!事实上缩短了信息与人类的距离",他开始考虑将路透社的新闻业务加到Yahoo!上,当他打电话给杨时,他很惊讶杨说"如果你不打电话给我,我就要打电话给你”,正是英雄所见略同,关于Yahoo!的发展Jerry经过几个月的思考,最后认识到”Yahoo!不仅仅是Web网目录服务商,而是一种新媒体”,他的竞争对手认识到这一点则要落后近半年。
Yahoo!和路透社成了朋友,而不是合作伙伴,路透社希望将新闻有偿提供给Yahoo!,而Yahoo还没有任何收入,Jerry意识到他们需要商业方面的帮助,至少得有一个企业发展书,他有一个老同学正在哈佛大学读商业管理,帮着写了一份五页的书,拿着它Jerry和De开始不停地拜访风险投资者.同时他们还要每天整理分类站点,只能轮流睡在电脑旁边.每天的睡眠不足4小时,在人几乎累得要崩溃时,他们找到了Sequoia投资公司。
Sequoia是硅谷声名最显赫的风险投资基金,Sequioa投资过数百家高科技公司,其中包括:掀起个人电脑革命的苹果电脑,开创游戏机工业的阿达利,最有名的数据库公司Oracle,网络硬件巨人Cisco,现在轮到Yahoo!了.
Sequoia的合伙人Mike Moritz还记得他第一次访问Yahoo!工作间的情景,"两个Yahoo!创始人坐在狭小的房间里,服务器不停地散发热量,电话应答机每隔一分钟响一下,地板上堆着比萨饼盒,到处乱扔着脏衣服" 不过Mike并不关心他们的房屋清洁,但他还不十分清楚Yahoo!的发展机会在哪里,Yahoo!缺乏管理,名字也拗口,Jerry将他们的模式总结为”在Web网上提供免费服务”,风险基金还从来没有先例投资一种免费的服务或产品.但Mike很快认识到Yahoo!是一种新兴媒体,有巨大的商业机会.
与此同时其他投资者包括MCI,Microsoft,Netsape等也找到了Yahoo!,美国在线是最有吸引力的一个,AOL是全美最大的联机服务公司,他们需要网络信息索引进入Internet,如果Yahoo!卖给他们,Jerry和De很快就会成为百万富翁,如果不卖,他们威胁道Yahoo!将面临和AOL的正面交锋,这不是虚张声势,AOL有足够的财力建立自己的Yahoo,当然他也可以买一个yahoo!的竞争对手.Netscape也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送股票给他们,Netsacpe的股票即将上市,比起Aol的股票来价值更高,经过仔细考虑,Jerry和De拒绝了他们.主要原因是"Yahoo!是我们自己的事业". 最后在1995年4月合作确定了,Sequioa对Yahoo!估价为400万美金.
“Yahoo!的转型”
有了资金,Yahoo!正式开始运转.Jerry和戴维雇用了第一批工程师,他们终于摆脱了繁琐的分类整理工作,他们认识到要想把Yahoo!发展壮大,管理人才不可缺少,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请来了Tim Koogle担任首席执行官,Tim也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曾担任Motorola加拿大公司总经理,Jerry和戴维很高兴能将管理工作交给Tim,戴维继续掌管技术队伍,而Jerry将工作重点放在企业发展战略和公共关系上。
Tim上任后得第一项指示是公司要创收,每一个页面上都有了旗帜(Banner)广告,Netscape八月的上市已经表明谁赢得了Internet,谁就是大赢家。目录服务和搜索引擎的竞争愈演愈烈,美国在线购买了Webcrawler,Microsoft和Netscape也加入进来。
提供路透社的新闻服务是Yahoo!发展的重要战略,原来Yahoo!只是提供其他站点的内容索引,现在直接在自己的站点上提供服务内容,这样就扩大了广告收入来源,因为广告版面是按页计算的。新闻服务只是第一步,11月开辟了天气预报,96年春天有了股票证券信息,在夏天和秋天更是开展了一连串的新服务项目,通过不断增加服务项目,Yahoo!进入了用户的日常生活,Yahoo!成功地重新定位自己:不再是通往Web网的大门,而是各种信息服务的综合体。
Yahoo!的"在Web网上提供免费服务"的宗旨证明是正确的,Web网上评价一个站点的商业价值在于流量,流量越多增长的流量也越多。Yahoo!在这一点上十分成功,初次访问Yahoo!的用户会发现查找有用信息很方便实用,他们就会回头再来,稳定的客户群是流量的保证,Yahoo!有上百万的稳定用户,这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场所来提供信息服务,越多的服务流量就越大。"这是一个正反馈,我们提供的信息越多,就有越多的用户,用户越多,广告客户就越多,我们的信息就更多。"杨总结道。
“7个月翻了10倍”
到1995年8月,Yahoo!的转型改造基本完成,随着业务的扩展资本的扩充也到了必要的时候,实际上Yahoo!开始登广告后就有盈利了,但需要更大的资金注入来争取更大的发展,Yahoo!开始第二轮融资,Jerry和管理层要求公司估价为四千万美金,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毕竟七个月前公司的估价才四百万美金,但投资者没有任何犹豫就同意了,杨后悔的说:"我们可以要得更高",这一次的投资者是日本软银公司。
软银公司1981年由日本的韩裔孙正义创立,是日本最大的软件营销商,占有日本软件市场50%的份额,刚刚斥资21亿美金收购了Ziff-Dis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出版商。孙正义是从Sequioa的一个合伙人那里听说Yahoo!。杨致远对软银的投资十分满意,一来Yahoo!正和ZD商谈合作出版杂志,二来日本的上网人数正在剧增,建立日本Yahoo!正是绝好时机,杨一直认为Yahoo!是一种媒体,是一种文化,他相信只有本地化的Yahoo!才能成功。软银购买了5%的股份,两家公司很快宣布将合作成立日本Yahoo!,没多久,报摊上出现了ZD出版的Yahoo!网上生活杂志。
Yahoo!的第二轮融资带来了新的发展,公司聘用了一批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很快他们就面临严峻的考验,十二月Netscape宣布将他的浏览器上Internet目录的按钮连接站点指向了Excite,原来这个按钮是指向Yahoo!的,根据计算Yahoo!有20%的流量来自于此,到一月份Yahoo!仍然是Web最大的站点,虽然流量下降了10%.脱离了对Netscape的依赖,Yahoo!继续迅猛发展。
“上市,美好的一天”
到1996年,Yahoo!考虑公司股票公开上市,Netscape的成功上市证明投资大众是多么狂热,甚至盲目追捧Internet高科技公司,()在上市前孙正义提出需要更多的Yahoo!股份,他希望成为一个合伙人,而不是一个投资者,这个界限是30%的股份,杨和戴维痛苦地接受了,"这就象要送掉自己的孩子,没人信我,但就是这种感觉"杨回忆道。因为他们知道孙是Yahoo!通向日本的领路人,还有Ziff-Dis的影响力,但他们谁也不愿意出售自己的股份,结果三家平分达成了交易,最后的股份分配是软银占37%,Sequioa占17%,Jerry和戴维各占15%,为此软银支付了6000万美金。
Yahoo!在96年4月12日成功上市,两个Yahoo!的竞争对手Lycos和Excite在Yahoo!前几天上市,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投资大众对Yahoo!的热情,上市价是每股13美元,开盘就报24.5元,最高达到43元,当天的收盘价是33元,Yahoo!的市值达到八亿五千万美金,是一年前Sequioa估价的200倍,这真是美好的一天,杨和戴维的身价都超过了一亿美金。
“品牌战役 Do you Yahoo!”
投资大众的狂热期过后虽然Yahoo!的股价有所回落,但相比竞争者Yahoo!仍然是最耀眼的明星,到96年夏季公司贸易额已达到预计98年收入的8倍,他的竞争者只有一到两倍,华尔街的分析家将这归结于Yahoo!的品牌效应,例如Ziff Dis将网上生活杂志加上Yahoo!的名字后,当月销量翻了一倍。。Yahoo!的管理层已认识到Internet市场的成功并不只取决于流量,而要决定于品牌。"Yahoo!非常酷,它不是一个技术公司,而是一种品牌,一种文化,这使Yahoo!与众不同的酷。" 分析家评论道.Yahoo!酷主要是因为Jerry和戴维酷,他们白手起家成为亿万富翁的是无数传媒的焦点,Yahoo!是按他们的意愿建立的:独立,年轻,富有创造力,还有谦逊。
Yahoo!在各种传统媒体上大力宣传,它是做电视广告的第一家Internet公司,负责市场策划的是Karen Edward,她原来在20世纪福克斯**公司负责宣传,"Do you Yahoo!"的广告语由她提出,可与耐克的"Just Do it!"媲美,广告语加到了所有Yahoo!的广告上,市场策划的目标是使Yahoo!成为流行文化的品牌,而不仅仅在网上,要让一半的美国人知道Yahoo!的名字。针对潜在上网用户Yahoo!在电台,电视台,杂志,报纸,各种印刷品上做了大量宣传,同时花巨资在Microsoft和Netscape的浏览器上加上yahoo!的连接按钮,在数以万计的站点上都有yahoo!的连接,无论你上网与否,你都可以看到Yahoo!醒目的标志。
“要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媒体”
Yahoo!的市场战役取得了极大成功,不过Yahoo!真正的实力来自于Yahoo!的分类层次。Yahoo!由一支超过50人的队伍来完成原来Jerry和戴维两个人的工作。每人每周要浏览请求加入的上千个站点,将它们分类安放到合适的层次,Yahoo!对站点的选择不带任何政治和道德观点。使用人工来进行站点分类是一项极大的工程,这50人的队伍是Yahoo!极大的财富,他们非常年轻全部受过大学教育,Yahoo!向其他媒体提供的各类站点素材都来自他们耐心细致的工作,这使得Yahoo!的内容非常准确,精细,竞争对手很难模仿这一点,除非他们雇用比Yahoo!更多的队伍.这些站点大都用算法来搜索,而用算法来搜索站点和人工浏览在内容准确性上无法相比,电脑毕竟还不具有智能.所以一般站点的分层只有两到三层,而Yahoo!通常的都有十几层,用户上网大都会迷失在巨大的信息海洋里,各类站点有近百万个,而且还在高速增长,Yahoo!提供的详细分类索引能帮助用户迅速找到相关的站点,这就是Yahoo!流量一直居高不下的秘诀,它是有成千上万个人年的细致工作构成的。
按照Yahoo!惊人的发展速度,可能几年内Yahoo!将会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媒体, 现在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新闻杂志是<时代周刊>,它的发行量有400万份,年增长率大约为2%.在1995年 Yahoo!的日平均访问量是300万页,96年秋天超过了1000万,年底达到了6500万,而且每一页的内容可以说用户都看了,因为信息是他们主动选择的,这正是和传统媒体不同的方式,也是未来媒体的主要特征:用户主动地选择信息,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还有一点不同就是Yahoo!可以通过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准确的定位用户,这对广告商有极大的吸引力.
My Yahoo!是一项创新设计,给长期Yahoo!用户提供方便的服务, 用户选择个人感兴趣的信息内容,如个人购买的股票信息,最新体育比赛消息,某类新闻,My Yahoo!将它们全部组织在一起,不用用户在四处查找,给用户极大方便。当然Yahoo!从中可以更加了解了用户的爱好兴趣, 针对用户背景的标题广告定位更加精确有效,一个明显的好处是可以提高My Yahoo!广告的价格。
“创新不断,新一代媒体”
Yahoo!要成为最强大的媒体,当然不能局限于美国.第一个海外公司日本Yahoo!成立于1996年四月,紧接着法国,德国,加拿大,英国,韩国等也相继成立Yahoo!分公司,所有分公司使用本地语言,当然他们用同一种分类层次,大部分分公司都是Yahoo!和当地企业合作成立的.Yahoo!在全美各大城市开设了一系列分公司,1996年六月旧金山是第一家,紧接着纽约,芝加哥,华盛顿,波士顿等,各地分公司主要提供各类当地信息如交通,职业招聘,体育,消遣信息等.
Yahoo!系列提供了各种新的服务项目,电话黄页和指示图就是其中之一,用户可在Yahoo!上查到美国任何一家公司电话和地址,还有公司地址路线图,很难估计这个项目能取得多少收益,但Yahoo!取的方针是只要对用户有吸引力就是好的,而且电话黄页全美一年销售额是100亿美金,可以预计未来这个项目收益会是可观的.
Yahoo!系列最有意义的项目是分类广告,分类广告包括房产信息,汽车,招聘和个人信息,Yahoo!不需要一张纸就可以提供各类清单,分类广告的收益将十分可观,旧金山公司开办四个月后就吸引了450家广告客户,这几乎是旧金山新闻报的全部广告客户. 分类广告不再是简单文字,可以由图象,声音,影象,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如价格在什么范围,什么型号准确得到想要的信息。 网上购物也成为一门大生意,Yahoo!和VISA在年合作开设网上商场,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Yahoo!19年的利润是6741万美金,比96年增长了242%.新闻,,电话黄页,分类广告,网上商场,Yahoo!系列的新型服务,创造了新一代的媒体.
“不要放弃梦想”
杨认为对未来发展很难预测,不过他相信Internet仍然会飞速发展,他相信:"Yahoo!未来十年仍然会在最前沿,问题只是会有多大的成功。我喜欢我现在的工作,最令我激动的是能将传统世界融入新媒体,戴维和我还有Netscape的Marc等是第一批这么做的人,不过我们做得更多,Yahoo!是一个消费品牌,我们的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与消费者.经营Yahoo!的感觉好象被人从直升飞机上扔下,是第一个在山上滑雪的人,不知道哪儿有树,哪儿是悬崖,也好象在月球上登陆,总之非常令人激动的感觉,而且很安全. 因为我不会失去任何东西,我是白手起家,即使我又两手空空,我也不在乎.因为我度过了美妙的时光,我有一支极好的队伍至今没有任何人离开Yahoo!"
杨致远现在仍然超负荷工作,虽然不再只睡四个小时,但每天工作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每周有两到三天在空中飞行。
杨将他的成功主要归结于生逢其时,另外就是处在市场的前沿,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我从来没有想到戴维和我的业余爱好会成为生意,如果奉献的精神就没有现在的Yahoo!,我能给其他人的建议就是‘不要放弃梦想Don't Follow your dreams’”.
其他:
杨致远的头衔是Yahoo!领袖(Chief Yahoo!)
欣赏的人物:商业巨头 Bill Gates 和物理学家 Albert Einstein,很欣赏Einstein的一句话"使每一件事情尽可能的简单","我们想使Internet简单化"
杨和戴维向standford电子工程系捐款200万美圆,成为standford大学的最年轻教授。
美日韩在芯片领域的霸权是如何一步步确立的
AI与HR的未来
AI与HR的未来,AI不是HR的敌人,而是工具。工具不会逼人死,只让不会使用工具的人失业。那么大家知道AI与HR的未来怎么样?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AI与HR的未来1一、“不是人”的时代还有多远?
几个月前,片区的菜鸟驿站跟风了自助取货和自助寄件,物流员工们只管把包裹码上货架,至于怎么把别人寄来的二十斤书从最高层取下来,那是客户的事情。这让我心有余悸,急急的找一线前端的朋友打听,这无人概念是“没有人”呢?还是“不是人”呢?前端朋友说,马老师现在推广的暂时是“没有人”——WHAT!在我看来,“没有人”是素质问题,“不是人”才是科技问题。素质问题很缥缈,科技问题倒是可以期待,那什么时候能实现“不是人”的时代呢?
这不,马上要AI了么?
AI是无限接近于人的“不是人”。小伙子问“不是人”的时代还需要研究人的HR做什么?
存在于虚拟世界的人工智能,想要在现实世界完全替代人,起码需要制造业再一次飞跃。这种飞跃,不是三十年前的效率和量的飞跃,不是十年前的产业升级,而是对设计、生产、精密化整个流程的高度升级。看看现在制造业的哀鸿遍野,就知道“不是人”的时代还远得很。HR在最近的五年,乃至十年,还要管人。即便将来“不是人”的时代到来,这个世界仍然挤满了人,只是工作内容不同。就象《春风沉醉的夜晚》里的纺织女工,其实和坐在电脑前做图的美工并无二致,如今“电脑在手,天下我有”的现代豪情,只是科技工具给人的幻觉。
二、AI与人类智慧的关系
柯洁和阿尔法狗磕上了。一台电脑是怎么在人类发明的古老游戏里赢过人脑的?毕竟人类玩围棋已经近千年。问题就在这里了,阿尔法狗存储了人类千年来的棋谱,它巨大的脑子里有千年来无数棋手无数对阵的经验,而柯洁的人脑里能存储的棋谱必然有限。阿尔法狗还能通过无数棋局的对比,测算出对方下一步落子的概率,迅速得出对策,这也是柯洁无法做到的。可这并不是AI的胜利,恰是它的失败。如果没有千年来棋手们积累出的大数据,阿尔发狗拿什么去测算?阿尔法狗在对阵中的胜利,是千百万个柯洁的胜利。它的每一次加速,每一次落子,都闪耀着人类棋手的智慧。所以,没有人类智慧的不断积累灌输,阿尔法狗只能和古人玩。AI不是洪水猛兽,只是人类为自己创造出的又一伟大工具。人类在不断创造并使用工具,将AI 和人对立起来,是愚昧的。
有人说AI终有一天会自我学习、自我创造,独立于人类智慧而迅速发展。——ROBERT将统治世界。现实世界的问题,必须以现实世界体验中产生的智慧去解决。ROBERT和人组成的现实世界,ROBERT数据分析的速度可能胜过人类,可人类智慧从来不靠速度取胜,而是多元化。多元化不仅意味着人类智慧因文化差异而无可穷尽,还意味着随机与变异,即不按常理出牌才是人类智慧的常态,这是AI所不能的。即便有一种无限接近人类而不是人类的智慧存在并发展,那也是与人类智慧此消彼长。人类与AI的关系,就象数的两极,发于原点,交集于无穷远处。看似南辕北辙,实则互为补益。
三、AI不是HR的危机而是机遇
社会化大生产被科技工具和人本需求从内到外肢解成更小的作业单元,甚至个人都能作为独立的作业单位参与生产。外包作业单元参与流程的案例不甚枚举,大到矿业投资,小到个人理财,事务所和独立咨询师只是壳的不同,业务内质并无差别。科技将时间和空间联接起来,效率甚至高过了流水线作业。这种肢解不仅存在于单一的底层,而是纵穿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任何行业都不能幸免,包括HR。
HR本身有事务型和专家型的分层,三支柱理论正是这种分层在企业内部的实现。在以上所述的市场情况下,三支柱理论可以进一步社会化。执行BP留在企业,SSC交给专业流程公司,COE由外部专家完成。事务型HR在现有的从业人员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很多HR知识还在教育人们解决底层事务性问题,一旦强大的AI能够替代这些工作,这些人与知识都将被淘汰,让人产生无上惶恐。实际上,知识在不断的淘汰。如果不坚持学习,五年就会成为新时代文盲,这与AI是否产生没有关系。ERP让管理人员失业了吗?财务软件让会计消亡了吗?EHR让HR濒临死地了吗?AI不是HR的敌人,而是工具。工具不会逼人死,只让不会使用工具的人失业。
展望未来,AI可以帮助BP完成基层事务或咨询,强大的处理器在专业流程公司用于分析归纳大数据,设计性价比最高的路径,同时处理多家公司同类事务。为COE外部专家提供数据和参谋服务。
相应的`,HR将产生更明显的业务分支。
1、在企业内部从事基础事务的HR主要致力于三点:流程、法务、工具的熟练掌握、现场应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
如果AI进入量产,依照国情必然预装通用的规则和流程。金融、法务、财务、审计等法规相对完善,关乎国民利益的行业首当其冲,我们在金税三期的设计思路中可知一二。热衷于新概念的HR行业自然不甘落后。企业HR基础事务管理将由粗放型转向标准化、精细化,对理论知识、高效工具及标准流程的熟练程度决定了HR是否能够通过新阶段的考核。
AI与人不同的地方在于AI运用大数据趋势进行决策,而人能根据现场情况应变。当然,AI会将每一次人类的应变场景收入数据库,作为下一次决策的参考,这就是所谓的AI的学习能力。HR对所处的微观环境有着和机器不同的现实体验,因此,只有对人的特性有着理性和感性敏感的HR才能在将来的环境里发挥作用。这需要HR加强心理学的学习和实践。
企业内部HR是一个燃烧情商的岗位,既有服务职能兼有管理职能,面对上下左右的利益冲突、个人情绪,每说一句话都要斟酌再三。察言观色是职业本能,思前想后为形势所逼。这正是AI所不能为之处。AI有着强大的知识存储,与强大的搭档配合需要有强大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
2、专业模块的HR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去专业 的SSC企业,从事流程设计和事务代理工作。二是进一步提升成为HR专家,去外部COE咨询公司。
过去,内部SSC中心就象管家部,填报表,跑流程,收发资料,在人事管理时代,占据了人事部最大的工作量。现在,仍然有很多企业以完成流程事务作为HR部门的最大考核指标。企业的流程效益决定了管理成本的效能。SSC工作的外包,可以大大提升企业流程效率和规避风险。
眼下,人力外包业务最多的是招聘外包,而我认为招聘外包是一种伪外包。如今信息传播扁平化和渠道单一化,看似矛盾,其实统一。正如企业生存之道在于某一领域的专业深耕,作为企业重要生产资料的人力必然存在于某一领域,企业自身在领域中的深度决定了招聘有效性,外包公司在行业中的深耕并不能对招聘有效性有多大的提升——找得到人不代表人会来。招聘效率与企业自身质量、在市场上竞争能力成正比,而不是与外包公司的挖掘能力成正比。
将复杂的事做简单,简单的事做优秀,是SSC类企业的重要目标。SSC与AI的结合,大大提升了流程事务处理效率。HR在专业SSC公司要做的,是根据大数据和自身经验,设计、修正流程,为提升AI的效率和精准服务提供指导和支持。这就要求从事SSC工作的HR对基层事务有着从具象到抽象的经验,对流程效率和成本高度敏感,并能提出专业的解决方案,这需要一群专业会做事的人。
3、COE是HR的管理大脑。需要HR具有基层工作经验、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创新研发的能力。挑选 COE的关键,在于数据抽象分析、对宏观劳动市场的敏感度、又能对现实企业问题作出实效方案的能力。
很多HR都想一步到达这个层面,而一个COE专家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专业工作经验,具备在某个或多个模块中深耕的能力。有了AI的参与,是不是这个时间可以缩短呢?不一定。AI会促使全行业门槛提高、人员精简,对COE提出更高的要求,很多人可能永远留在了BP或SSC。与过去的企业内部COE有很大不同,专业COE咨询师对数据研究跨度更大,纵向更深、眼光更远,着眼于行业,着手于企业。
我们会不会面对机器人HR?我想不会太快。但是AI与HR的结合,这一天,会有多远,很难讲。各行业都在尝试数据共享和整合,某一天HR数据也上传入云,六大模块将会发生颠覆。基层做账会计被AI替代已在眼前,HR业务的分层也会在最近的三年发生。
实际上,很多一线城市和个人咨询师已给企业做外部HR部门的试点。很多企业家对金钱换效率算得很清楚,与其自己摸索多年,不如外包给专业公司或事务所搭好框架,再做内部填充。对于无力招聘高端HR专家的创新型企业来说,去外包公司众筹一个高效的SSC和永不下线的COE专家组,是更为划算的办法。
罗马城不是一日建成,AI也不会一举歼灭所有岗位。人在,HR就在。不想让科技工具成为我们的敌人,就要充分理解科技工具于HR的意义,找到自己的定位,掌握它,配合它,融合它。
AI与HR的未来2牛津大学预测,在2025年,47%的工作会被机器人取代,也就是说在这个会议室里的500位HR,将有一半的人的工作会被机器人取代。
在美国加州,谷歌给出一组数据:当人类驾驶时,事故率达到每百万有4.2个,而机器人只有3.2个。很明显,机器人开车比人要安全。
无人驾驶,我们人力做什么?
在美国西部,IBM的休斯顿神学医院,沃森机器人看X光时比医生 0倍 , 准确率达到99% ,而医生的 出错率是 20%,特别是乳 腺癌,白白地将病人送上手术台。
无人医生,那我们人力做什么?
在美国东部的纽约,有一家刚刚创办了只有两年的公司,专注于智能投顾,只有机器人管理,提供24*7的服务,不眨眼不休息,每时每刻为社会服务。这家公司15年成立,第一年只有1.1亿美金,第二年5亿美金,现在500亿,到了20xx年,会达到2500亿的资产管理,而且都是由机器人管理。
机器人比人更赚钱,那我们人力做什么?
未来50%的工作会被机器人取代
我们人力到底该做什么?
以上是云谷慧商学院及中国HR最强大脑创始人邰宏伟在人博会现场,针对“正在被颠覆的人力”做的深入分析与思考,让贝贝印象深刻。
他从趋势、路径、战略和组织四个角度,对人工智能新时代的HR提出了成长路径和AI三角组织变革方案。
人工智能时代的是三个路径: 自动化、数据化、增智化。在未来70%的决策是机器人做的,人需要去做审批的工作。HR需要跳出人力,利用组织创新,把整个社会的归为己用。
那么,什么行业将会被取代?
人力是否会被替代?
案例分享
我在海尔呆了三年,帮助海尔做战略转型。后来收到了一个非常智能的洗衣机,每走一步路,机器人都会提醒我一句话,比如:
“您太太的红色衬衫不能和您的白色衣服放在一起洗。”
“您太太非常喜欢这件衣服。”
原来,在手机的屏幕上显示,这件衣服我太太两周洗了14次,天天穿天天洗。
“今年新款出来,打7折,要不要?”
我一次买了3件,我太太回来可使劲地夸我。
机器人,比我更懂我太太。
也因为人工智能,销售被机器人代替。历来的京东、淘宝都会被这类的机器人代替掉。
总结下,海尔转型是一年两年的探索得来的,工作流程从模块化到无人生产,黑灯工厂,最后是互联工厂。
互联工厂是干什么?
用户交互、众包定制、订单定制、生产可视、交付可视、试用体验……等等
也就是说,只有洗衣机被买回去,它的价值才开始;对于公司来说,真正的赢利模式才开始。
这个才是未来,我叫之为M2C。
人工智能这么重要,这意味着什么?
1、 自动化:无人工厂、黑灯生产
2、 数据化:洗衣机收集数据
3、 增智化:洗衣机帮助购物
这是人类历史上对机器人重新定义: 减少我们的脑力劳动,更加有意义的工作。
实现“智能时代”创新与转型的挑战
海尔当时的问题是,一年内都没有研发出一个颠覆式产品,领导让我去设计组织构架。通过调研,我发现花再多的时间在组织架构,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反而,我帮助海尔搭建Hope这样一个平台-海尔开发合作生态系统。
任何人都可以到这个平台上去,提交你的创意方案,与海尔互动。一旦方案确定,海尔立马注资75%,让你成为老板,合作转化,盈利之后分成。每年这个平台可以孵化200多个产品。
这也是每一位人力需要做的事情,跳出人力,解决公司最根本的问题。这个平台,组织创新,将把全世界变成了海尔的人力部,将把全世界变成了研发部。
AI三角
总结我在海尔5年的工作经验,结合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我得出了一个“AI三角”理论。未来的HR都要了解学习“AI三角”。
AI三角是什么?
首先你需要考虑产品与平台的关系。
红领不仅做了一个智能化的生产线,它现在进入了智能家居、智能灯具,未来还有可能进入私人定制领域等等。它这样就把一个产品公司转向了平台公司,这是未来的管理者和HR都需要考虑的。
第二个就是人思与器思。在未来,70%的决策是机器人做的,不是人做的。机器人做决策更快,看的更多。人只做审批的工作,解放人,人做决策,机器人听话。这时,你就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在你组织是人做决策还是机器慢慢代替人或者帮助人做决策。
最后一个,最最最最需要解决的是核心与大众。人力招聘了这么多人,还有大量的精力与时间花在培训上面,培养了一群核心力量,可惜这些核心力量基本上都带有偏见。偏见就是过去的成功阻碍了这个公司的发展。那么,真正的多视角的人在哪里?
在社会上!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海尔就解决了核心和大众的问题。
那么未来企业的发展,就在于这三方面,而这三面几乎都是HR需要做的事情。
首先,是要考虑你司到底是做产品的组织结构还是打造平台的组织结构?这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未来,所有做产品的公司慢慢地都会隶属于某一个平台公司。是创建一个平台还是加入其它平台?
再者,人思与器思。决策机制到底是什么?这是HR需要梳理的一个流程。
但最最最需要解决的是,核心力量和社会力量如何平衡,这是人力需要跳出人力工作,要解决的最大问题。
因此,我和杨老师(《组织能力的杨三角》一书作者)讨论了下:组织能力的杨三角应该转变成AI三角。
高科技有哪些?
2020年8月7日,华为余承东公开表示海思麒麟高端芯片已经“绝版”,中国最强的芯片设计公司,就在我们眼皮子底下被锁死了未来。
华为海思推出第一款麒麟(Kirin)芯片是在2009年,虽然当时反响一般,但奏响了麒麟腾飞的乐章,随后每一年都有不小的进步:麒麟925带领Mate7打入高端阵营;麒麟955助力华为P9销量过千万……自己研发的芯片,成为华为手机甩开国内友商的最大武器。
然而到了2020年8月7日,麒麟系列的高端芯片却被迫提前退休,余承东表示麒麟系列中最先进的Kirin 990和Kirin 1000系列,在9月15日之后将无法生产,华为Mate40将成为麒麟高端芯片的绝唱。绝版的原因很简单:受到美国禁令影响,台积电将不再为华为代工。
台积电并非没有抗争。全球高制程工艺一线难求,台积电话语权其实很强,而且几周前刚刚超过英特尔成为世界第一大半导体公司。所以面对美国禁令,台积电也曾斡旋过,但只要美国提起一个公司的名字,就能让台积电高管们吓出冷汗。这个公司就是: 福建晋华。
福建晋华成立于2016年,目标是在存储芯片领域实现突破。福建晋华是IDM一体化工艺,即设计、制造、封装都要做,一旦产品落地,对大陆整个半导体工艺的都会有所带动和提升。晋华一期投资款高达370亿元,还和台湾第二大代工厂台联电进行了技术合作。
研发人员日夜奋战,成立一年多后,晋华就打造出了一座12寸的生产线,并准备投产,不料却迎来了 资本主义的铁拳。
2017年12月,美国镁光 科技 即刻以窃取知识产权为由开始狙击晋华,晋华也不甘示弱,双方在中国福州和美国加州互相起诉。就当局势焦灼之时,早就虎视眈眈的特朗普在2018年10月29日发起了闪电战: 将福建晋华列入实体名单,严禁美国企业进行合作。
禁令发出后,和晋华合作的美国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的研发支持人员当天就打包撤离,另外两家美商科磊和泛林也迅速召回了前来合作的工程师。更严重的是,由于设备中含有美国原件,欧洲的阿斯麦、日本东京电子也暂停了对晋华的设备供应。
晋华员工回忆外资撤退场景时,总结说:“这些人根本给我们时间道别。”
福建晋华上的生产进度,停留在了2018年试投片日,迟迟没有更新,而产品页则直接显示“页面在建设”中。去年5月10日,英国《金融时报》称,晋华已经开始寻求出租或者出售自己的工厂。仅仅一个回合,担当中国存储突破的选手,就被打倒在了起跑线上。
“实体名单”就像是一份通知书,可以瞬间让企业坠入地狱。美国制裁的决心、打击的力度,令同样用美国核心零部件和核心技术支撑的台积电不寒而栗。同样,本来兴致勃勃要来抢台积电蛋糕的三星没了下文;中芯也含蓄地表示,可能不能为“某些客户”代工。
为什么这些公司不愿意去触碰美国“逆鳞”?半导体领域,美国真的就独霸天下吗?其实并不然。
虽然美国半导体行业产值大约占全世界的47%,体量上处于绝对优势;但韩国、欧洲、日本、、中国大陆等其他“豪强”也各有擅长,与美国的差距并不是无法越过的鸿沟。
比如, 韩国 在产值1500亿美金的存储芯片领域,占据压倒性优势,双强(三星、海力士)占据65%市场;
欧洲 在模拟芯片领域有三驾马车(英飞凌、意法半导体、恩智浦),从80年代起就从未跌出全球二十强。
日本 不但有独步天下的图像识别芯片,以信越日立为首的几家公司,更是牢牢扼住了全世界半导体的上游材料。
在千亿美元级别的芯片代工领域,更胜美国一筹,台积电和联电占据60%的规模,以日月光为首的封测代工也能抢下50%的市场;
中国大陆依托庞大的下游市场,近年芯片设计领域发展迅速,不但诞生了世界前十的芯片设计巨头华为海思,整体芯片设计规模也位居世界第二。
这些企业从账面实力来看,甚至可以让芯片行业“去美国化”,合力搞出一部没有美国芯片的手机。 但美国515禁令一下,各路豪强却莫敢不从。
一超多强的局面似乎就像“纸老虎”,在美国霸权之下,众半导体商分封而治可能才是目前的“真相”。大家忌惮的,其实是美国手握的两把利剑:芯片设备和设计工具 。 这两把剑又和日本的材料一起,组成了威力极强的美日半导体霸权三张牌: 设备、工具和材料。
那么,美日手中握的这三把剑究竟可怕在何处?是如何能挟制各路 科技 巨头豪强?了解这些答案,才能了解华为们的突围之路。
一、设备:芯片制造的外置大脑
设备商对于一般行业而言,就是个卖铲子的,交钱拿货基本就完事儿了;但 半导体设备商却不同,不仅提供设备卖铲子,还要全程服务卖脑子,可谓是芯片制造商的外置大脑 。
芯片制造成本高昂,只有将良品率控制在90%上下,才不会亏本。但要知道,芯片制造,工序一千起步,这就导致,哪怕每一步合格率都有99%,最终良率都会在0.9*0.9的多次累积下,趋近于0。因此,要想不亏本, 每个步骤的合格率就得控制在99.99%乃至99.999%以上。
要达到这个状况,就对设备的复杂度提出了超高要求。 就目前最先进的EUV光刻机来说,单台设备里超过十万个零件、4万个螺栓,以及3000多条线路。仅仅软管加起来,就有两公里长。这么一台庞大的设备,重量足足有180吨,单次发货需要动用40个货柜、20辆卡车以及3架货机才能运完。
而更为重要的是,即使设备买回来,也远不是像电视冰箱一样,放好、插电就能开动这么简单。一般来说,一台高精度光刻机的调试组装,需要一年时间。而零件的组装、参数的设置、模块的调试,甚至螺丝的松紧、外部气温都会影响生产效果。哪怕一里外的一辆地铁经过,都能导致多数设备集体失灵。
这也是所有精密仪器的“通病”。比如,十年前,北京大学12个高精度实验室里价值4亿元的仪器突然失灵,而原因居然是位于地下13.5米深的北京4号线经过了北大东门产生了1Hz~10Hz的震动,为此北大高精度实验室不得不集体搬家。
因此, 半导体制造设备每开动一段时间,就必须联系专门原厂服务人员上门调校。 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阿斯麦曾有一个客户,要更换光器件;由于当时阿斯麦的工程师无法出国,便邀请客户优秀员工到公司学习,用了近2个月,才仅仅掌握了单个零部件更换的技能。
因此,阿斯麦、应用材料等半导体巨头,不只是把设备卖掉就结束了,更是在中国建立了2000人左右的庞大支持团队。其中应用材料的第二大收入就是服务,营收占比超过25%,而且稳定增长,旱涝保收。
而设备厂的可怕之处正在于, 不但通过“一代设备,一代工艺,一代产品”决定了制造厂的工艺制程,更是通过售后服务将制造厂牢牢的拿捏在手中 。 随着工艺越来越越高精尖,设备商的话语权也正在进一步提升。
设备商的强势,可以从利润上明确的反映出来。过去5年,芯片制造厂的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但上游设备商的净利润率反而大幅提升:泛林利润率从12%提升到22%,应用材料从14%上升到18%。代工厂想要客大欺店,那是根本不存在。
也正因如此,在长达六十年的时间里,美国一直都在以各种手段,来保证自己在设备领域的绝对主导地位。
根据2019年全球顶级半导体设备厂商排名,全球前五大半导体设备商占据了全球58%行业营收。 其中,美国独占三席;其余两席,一席是日本的东京电子,另一席荷兰的阿斯麦,恰巧,这两家又都是美国一手扶持起来的。
具体来说,应用材料(AMAT)和泛林(LAM)、科磊(KLA),是根正苗红的美国企业。
其中,泛林在刻蚀机的市场占有率高达50%以上。应用材料则不仅在刻蚀机领域与泛林平分秋色,在离子注入、化学抛光等等细分设备环节也都占据半壁江山,甚至高达70%。科磊则在半导体前道检测设备领域占据了50%以上的市场,并在镀膜测量设备的市占率达到了98%。
而光刻机巨头阿斯麦,看似是一家荷兰企业,其实有一颗美国心。 早在2000年前后,光刻机市场还停留在DUV(深紫外)光刻阶段,日本尼康才是真正的霸主,但到了EUV(极紫外)阶段,尼康却在美国的一手主导下被淘汰出局。
原因很简单,EUV技术难度登峰造极: 从传统DUV跨越到EUV,意味着光源从193nm剧烈缩短到13.5nm。这需要将20KW的激光,以每秒5万次的频率来轰击20微米的锡滴,将液态锡汽化成为等离子体。这相当于在飓风里以每秒五万次的频率,让乒乓球打中一只苍蝇两次。
当年,全球最先进的EUV研发机构是英特尔与美国能源部带头组建的EUV LLC联盟, 这里有摩托罗拉、AMD、IBM,以及能源部下属三大国家实验室,可谓是集美国科研精华于一身。 可以说,只有进入EUVLLC联盟,才能获得一张EUV的门票。
美国彼时正将日本半导体视为大敌,自然拒绝了日本尼康的入会请求,而阿斯麦则保证55%零部件会从美国供应商处购,并接受定期审查。这才入了美国的局,从后起之秀变成了“帝花之秀”。
美国不仅对阿斯麦开了门,还送了礼:允许阿斯麦先后收购了美国掩罩技术龙头Silicon Valley Group、美国光刻检测与解决方案玩家Brion、美国紫外光源龙头Cymer等公司。 阿斯麦技术心、研发身,都打上了星条旗烙印。那还不是任凭美国使唤。
而早年的东京电子,只是美国半导体始祖仙童半导体(Fairchild)的设备代理商,后来又与美国Thermco公司合资生产半导体设备,直到1988年才变成日本独资,但东京电子身上也已经流着美国公司的血。
因此,在2019年六月,面对第一轮美国禁令,东京电子就表示:“那些被禁止与应用材料和泛林做生意的中国客户,我们也不会跟他们有业务往来”,义正词严表明了和美系设备商共进退。
至此,美国靠着多年的“时间积累”和超高精密度“工艺技术”,在设备领域形成了牢牢的主动权。而时间和技术,都不是后进者可以一蹴而就的。
二、EDA(设计软件):生态网络效应下的“幌金绳”
如果说设备是针对芯片生产的一把封喉剑,那么 EDA无疑是芯片设计环节的“幌金绳”,虽不致命但可以令“孙悟空”束手束脚、无处施展。
EDA这根“幌金绳”分三段: 首先,它是芯片设计师的“PS软件+素材库”, 可以让芯片设计从几十年前图纸上画线的体力活,变成了软件里“素材排列组合+敲敲代码”的脑力活。而且,现在仅指甲盖大小芯片,也有几十亿个晶体管,这种工程量,离开了EDA简直是天方夜谭。
20年前的英特尔奔腾处理器的线路图一角,目前晶体管密度已经上升超过1000倍
其次,EDA的奥秘,在于其丰富的IP库。 即将经常使用的功能,标准化为可以直接调用的模块,而无需设计公司再重新设计。如果说芯片设计是厨师做菜的话,软件就是厨具,IP就是料包。
而事实上,EDA巨头公司,往往是得益于其IP的独占。比如Cadence(楷登电子)拥有大量模拟电路IP,而其也是模拟及混合信号电路设计的王者;而Synopsys(新思 科技 )的IP库更偏向DC综合、PT时序分析,因而新思在数字芯片领域独占鳌头。
而在全球前三的IP企业中,EDA公司就占了两个,合计市场份额高达24.1%。在Synopsys的历年营收中,IP授权是仅次于EDA授权的第二业务。
EDA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是仿真 ,即帮设计好的芯片查漏补缺。毕竟一次流片(试产)的成本就高达数百万美金,顶得上一个小设计公司大半年的利润。业内广为流传一句话: 设计不仿真,流片两行泪。
加州大学教授有一个统计测算,2011年一片SoC的设计费用大概为4000万美元,而 如果没有EDA,设计费用则会飙升至77亿美元,增加了近200倍。
因此,EDA被誉为半导体里的最高杠杆,虽然全球产值不过一百多亿美元,但却可以影响全球五千多亿集成电路市场、几万亿电子产业的发展。
EDA如此高效好用,那我国自主化状况如何呢?很可惜,比操作系统还尴尬 。
我国最大的EDA厂商华大九天在全球的份额差不多是1%,而美国三大厂商Synopsys(新思 科技 )、Cadence(楷登电子)以及Mentor Graphics(明导 科技 ,2016年被西门子收购)则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
这也就导致了虽然我国芯片设计位居世界第二,但美国一声令下,芯片设计就会面临“工具危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过,既然软件已经交过钱了, 用旧版本难道不行吗?
很可惜,并不能。
因为这背后有一张EDA商、IP商、代工厂们互相嵌合的生态网。EDA是不断更新的。新的版本对应更新的IP库和PDK文件。而PDK即工艺设计包,则又包含了芯片工艺中的电流、电压、材料、流程等参数,是代工厂生产时的必备数据。 新EDA、新IP、新工艺,互相促进、互为一体。
因此,用旧版的软件就会处处“脱节”:做设计时无法获得最新的设计IP库,找代工厂时又无法和工艺需要最新的EDA、PDK进行匹配。长此以往,技术越来越落后,合作伙伴也越来越少。不过既然EDA不过是0101的代码,从破解小组里找几个高手不就好了吗?
很遗憾,也几乎不可能。
每个EDA软件出厂时都会内嵌一个Flexlm加密软件, 把EDA和安装的设备进行一一锁定 ,包括主机号、设备硬盘、网卡、使用日期等信息。而Flexlm的密钥长度达239位,暴力破解的难度非常大。如果用英特尔高性能的CPU来破解的话,需要4000左右的核年(core-year),也就是说 用40核的CPU,需要100年 。
当然,也可以用分布式的方式,继续增加CPU数量减少时间。然而,即使破解成功了,来到了全新的IP库门前时,也会被EDA厂商通过“修改时间、文件大小、确认IP来源”等方式,再次进行验证,然后被拒绝。油然而生一股挖了百年地下隧道、却撞到石头上的酸爽。
破解并不有效,也不敞亮,还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态度相违背。因此,依然还是要靠华大九天等公司自研崛起。那么, 这条出路有多宽呢? 其实单纯写出一套软件,难度并不大。关键还是要有海量丰富的IP、PDK,以及产业上下游的支持配合。单点突破未必有效,需要军团全面突围,而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三、材料:工匠精神最后的堡垒
2019年,日韩闹了矛盾,双方都很刚,但日本断供了韩国几款半导体材料后,没多久韩国三星掌门人李在镕就飞往日本恳请松口了,后来他更是跑到比利时、,试图绕道购买或者收点存货过日。
按理说,韩国也是半导体强国,三星在设计、制造领域更是主要玩家,但面对区区几亿美金的材料,却被闹得狼狈不堪。
材料真的有这么难吗?讲真,半导体原始材料是非常丰富的,比如硅片用的就是满地球的沙子。但要实现半导体的“材料自由”,却并不容易,必须打通任督二脉: “纯度”、“配方” 。
纯度是一个无止境之路。我国已经实现自产的光伏硅片,一般纯度是6-8个9,即99.999999%,但半导体的硅片纯度却是11个9,而且还在不断提高。小数点后多3到5位,就意味着杂质含量相差了1000到10万倍。
这个差距有多大呢? 设,光伏硅片里包含的杂质,相当于一桶沙子洒在了操场上;那么半导体硅片的要求则是在两个足球场大的面积里,只能容下一粒沙子。
那么, 为什么必须将杂质含量降到这么低呢? 因为原子的大小只有1/10纳米,哪怕仅有几个原子大小的杂质出现在硅片上,也会彻底堵塞一条电路通道,导致芯片局部失灵。如果杂质含量更高的话,甚至会和硅原子混在一起,直接改变硅片的原子排列结构,让硅片的导电效率完全改变。
经过刻蚀后的硅表面和锡颗粒,如同明月在金字塔后升起
要达到如此纯度,需要科学和工艺的完美结合。
一方面,需要大量基础科学仪器来。比如在材料生产过程中,设备自身就会有金属原子渗透影响纯度,因此需要不断改良。而要确认纯度,也是高难度。就像特种气体,就需要专门的仪器来检测10亿分之一(PPB级)的杂质含量水平。实现这个难度,就不仅需要半导体企业,还需要奥林巴斯等光学企业出马助力。
另一方面,从实验室到工厂车间也需要工艺积累。材料制造,不仅对生产设备要求高,就连工厂里的地垫、拖把,也都是高级别特供。而且,生产车间温度、湿度的不同,也会影响材料纯度,就不得不反复尝试后得出标准。
而高纯度只是第一步,复合材料(比如光刻胶)的配置更是难以跨越的鸿沟。如果说 “纯度”是个艺术科学的话,那么“配方”就是玄学科学 。
其实,无论提纯、还是配置,基本的理论原理、工艺技术都不是难事儿。但如何选材、配比,从而实现极致的效果,却需要高度依赖经验法则,即业内常说的 “know-how” 。
同样的材料,不同的配比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就像我们用红黄蓝三色去搭配,不同的配比就能得到不同的颜色。而即使用同样的配方、用同样的工艺, 在不同的湿度、温度甚至光照下,也会有不同,甚至相差很远的效果。
这些影响材料效果的参数,无法通过精密计算获得,只能是实验室、车间里一次次调配、实验、观察、记录、改良。有时候,为了得到10%的效果改良,可能需要花费几年。然而,这提升的10%,虽然抢占的只是几百亿规模的市场,但却影响着万亿半导体行业。
因此, 无论是提纯,还是配方,其实需要的都是超长的耐心待机、极致专注。 这不禁令人会想到日本的寿司之神,一辈子只做寿司,而一个学徒仅拧毛巾就要练五年。虽然在生活中,这种执着看起来有些迂腐可笑,但事实上,材料领域做得最好的,正是日本企业。
据SEMI推测,2019年日本企业在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所占份额达到66%。19种主要材料中,日本有14种市占率超过50%。而在占据产值2/3的四大最核心的材料:硅片、光刻胶、电子特气和掩膜胶等领域,日本有三项都占据了70%的份额。最新一代EUV光刻胶领域,日本的3家企业申请了行业80%以上的专利。
日本在材料产能上占据优势后,又用服务将客户捆绑得死死的 。
许多半导体材料都有极强的腐蚀性和毒性,曾有一位特种气体的供应商描述,一旦气体泄漏,只需一瓶,就可以把整个厦门市人口消灭。因此,芯片制造商只能把材料的运输、保存、检测等环节,都交给材料的“娘家”材料商。
而另一方面,材料虽小、威力却大。半导体制造中几万美金的材料不达标,就能让耗资数十亿美金生产线的产品大半报废,因此制造商们只会选择经过认证的、长期合作的供应商。新进玩家,几乎没有上桌的机会。
而对于材料公司而言,下游用得越多,得到的反馈就越多,就有更多的案例支持、更多的验证机会来提升工艺、改善配比,从而进一步拉大和追赶者的差距。对于后进者而言,商业处境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一步赶不上、步步都白忙。
日本能取得这个成就,其实离不开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在上世纪80年代给日本规划的方向:欧美先进国家不愿再转让技术的条件下,日本人除了将自己固有的“改良改善特质”发扬光大之外,别无出路;各类企业都要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做彻底,把技术做到极致,在本专业内不亚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任何企业。
这种匠人精神,令日本在规模不大的材料领域,顶住美国、成为领主。
四、何处突围
我们在做产业研究的时候,有个强烈的感受, 中国似乎在美国的打压中,陷入一个被无限向上追溯的绝境:
发现芯片被卡脖子后,我们在芯片设计领域有了崛起的华为海思,但随后就发现:还需要代工领域突破;当中芯国际攻坚芯片代工制造时,却又发现:需要设备环节突破;当中微公司、北方华创在逆袭设备、有所收获时,却又发现:设备核心零部件又仰人鼻息;当零部件也有所进展时,又发现:芯片材料还是被卡脖子。
而当我们继续一步步向前溯源、“图穷匕见”时,才发现一切都回到了任正非此前无数次强调的 基础科学 。
回顾来看,如果没有1703年建立的现代二进制,那么两百年后的机器语言就无从谈起;如果没有1874年布劳恩发现物理上的整流效应,那么就没有大半个世纪后晶体管的发明和应用;而等离子物理、气体化学,更是刻蚀机等关键设备的必备基础。
而在美国大学中,有7所位列全球物理学科排名前十,有6所位列全球数学学科排名前十,有5所位列全球材料学科排名前十。 基础科学强大的统治力,成为美国半导体公司汲取力量的源泉。
在强势的基础学科背后,却又是1957年就已经埋下伏笔的美国基础学科支持体系—— 对大学基础学科进行财政支持;通过超级 科技 项目带领应用落地。
当年美苏争霸,苏联的全球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刺激了美国执政者,这也成为美国 科技 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一方面,为了保持“美国领先”,开始直接对研究机构发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给大学的基础研究经费从1955年的700万美金,飙升到1968年的2亿美金。在2018年,N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更是高达42亿美金。这长达50年的基础研究经费里, 美国联邦出了一半 。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N每年为数以千计的基础学科研究生提供奖学金,这其中诞生了 42位 诺贝尔奖得主。
另一方面, 美国启动了超级工程来落地研发成果。 1958年,NASA成立,挑战人类 科技 极限的阿波罗登月和航天飞机工程也就此启动。
在研究需要250万个零件的航天飞机过程中(作为对比,光刻机零件大约是10万个,一辆 汽车 只有1万多个零件),大量尖端技术找到用武之地;而这些当时“冷门”的尖端技术,又在条件成熟时,相继转化为杀手级民用品(比如从航天飞机零件中诞生的人造心脏、红外照相机)。
航天飞机的技术外溢,并不是孤例。 医院核磁共振设备中用的超导磁铁,也正是在美国粒子加速器“Tevatron”的研发中应用诞生。美国的超级 科技 工程,成为基础学科成果的试验田、练兵场和民用转化泉。
事实上,通过基础研究掌握源头 科技 ,随后一步步外溢建立产业霸权,这条路径并不只是美国的专利,也应该是各个产业强国的选择,更是面对美国打压时一条真正可行的道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避免无穷尽的“国产替代向上突破”的陷阱,实现和“基础研究向下溢出”的大会师。
事实上,我们面临的困难、打压,日本也经历过。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美国对日本半导体产业发起突袭:政治封杀、商业打压、关税压迫无所不用其极,尤其是培养了“新小弟”韩国来挤压日本半导体产业。没几年,日本就从全球第一半导体强国宝座上跌落了。日本半导体引以为傲的三大楷模,松下、东芝、富士通的半导体部门先后被出售。
面对美国的压制,日本选择 进军高精尖材料,用时间换空间、用匠心换信心。
1989年,韩国发力补贴存储芯片,而日本通产省制定了投资160亿日元的“硅类高分子材料研究开发基本”,重点补贴信越化学为首的有机硅企业。
1995年,韩国发动第二轮存储价格战前夕,而日本东京应化(TOK)则实现了 KrF光刻胶商业化,打破了美国IBM长达10余年的垄断,并在随后第五年,其产品工艺成为行业标准,全球领先。
2005年,三星坐上存储芯片老大的位置,而日本凸版印刷株式会社以710亿日元收购了美国杜邦公司的光掩膜业务,成为光罩龙头。
在韩国全力扩张产能,和其他半导体下游厂搏杀的日子里,日本一步步走到了材料霸主的宝座前。从看似掌握着无解优势的美国人手里,硬生生抢下了一把霸权剑。
但日本的成功仅仅是因为换了一个上游战场吗?显然不是。在过去30年,三大自然科学领域, 日本共计收获了16个诺贝尔奖,其中有6个都属于是化学领域 ,而这些才是日本崛起的坚实地基。
我国的基础研究怎么样呢?2018年,我国基础研究费用,在全年总研发支出中仅占5%,而这还是10年来占比最高的一年。而同期美国基础研究占比则是17%,日本是12%。 在国内各个学校论坛上,劝师弟师妹们从基础学科转向金融计算机等应用学科的帖子,层出不穷。
所以有人笑称,陆家嘴学集成电路的,比张江还多。
今年7月份,更是爆出了中科院某所90多人集体离职的迷思。诚然,每个人都有择业的自由,但需要警示的,是大家做出选择的理由。基础学科研究的长周期、弱转化、低收入,令研究员们在日益上涨的房价、动则数百亿利润面前,相形见绌。
任正非曾经感叹道:国家发展工业,过去的方针是砸钱,但钱砸下去不起作用。我们国家修桥、修路、修房子……已经习惯了只要砸钱就行。但是芯片砸钱不行,得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64年前,苏联率先发射的一颗卫星让美国惊醒。美国人一边加码“短期对抗”,一边酝酿“长期创新”,从而开启了多个领域的突破、领先;而今,一张张禁令也让我们惊醒,我国不少产业只是表面上的大,急需要的是骨子里的强。
这些危机之痛,总是令人后悔不已。过去几十年,落后就要挨打的现实一次次提醒着我们, 要实现基础技术能力的创新和突破,才能赢取下一个时代。
中国的高科技有哪些?
高铁技术、飞机DSI进气技术、飞机涂料技术、造船技术、超级计算机、载人深水潜航器技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卫星发射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电磁炮技术、激光对抗技术
现代高科技都有哪些
高能物理方面建立了自己的高能物理研究基地,有了最适合粲粒子物理能区工作的正负电子对撞机,在海拔5500米的甘巴拉山装置了超高能乳胶室,获得了反西格马负超子的发现、粒子物理的层子模型和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律以及涛子质量的标定等成就。
在核物理方面,建成了1.5米重离子加速器,开展了低能重离子核物理研究,首次合成超铀元素锎等。此外还建造了1.5兆电子伏直线感应加速器、同步辐射装置、同位素分离器、受控核聚变装置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等科学研究设备以及大口径反光望远镜、太阳磁场望远镜、13.7毫米波射电望远镜、氢原子钟等天文仪器。
高科技有哪些
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仍有许多进展,在高能物理方面建立了自己的高能物理研究基地,有了最适合粲粒子物理能区工作的正负电子对撞机,在海拔5500米的甘巴拉山装置了超高能乳胶室,获得了反西格马负超子的发现、粒子物理的层子模型和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律以及涛子质量的标定等成就。 在核物理方面,建成了1.5米重离子加速器,开展了低能重离子核物理研究,首次合成超铀元素锎等。此外还建造了1.5兆电子伏直线感应加速器、同步辐射装置、同位素分离器、受控核聚变装置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等科学研究设备以及大口径反光望远镜、太阳磁场望远镜、13.7毫米波射电望远镜、氢原子钟等天文仪器。 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如数理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有限元法的标准算法、数学定理的机器证明、微分动力系统稳定性、分子轨道图形理论方法、暖云降水理论、地球内核旋转稍快的发现,生命科学领域的牛胰岛素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合成、胰岛素三维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蛋白质功能基因的修饰、水稻基因物理图谱,还有彗星和小行星的发现、准晶体的发现、澄江化石群等古动植物化石的发现,在生物固氮和光合作用研究、东亚大气环流研究、古气候和古新星研究、黄河探源、雅鲁藏布江探险以及南极和北极的考察等方面都有众多收获。 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掌握高技术的能力。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掌握了制造、氢弹 、核发电和核辐射等核技术以及发射远程运载火箭、各种用途的人造地球卫星乃至宇宙飞船的技术,制造的电子计算机有10亿次巨型机、千万次向量机。数百万次超小型机以及曙光1号和曙光1000等高性能并行机,发展了时态逻辑语言、汉字语言信息处理系统、汉语语文转换系统等软件系统,研制了中文智能接口和高密度信息贮存装置,在量子计算和量子通讯方面也有了量子避错原理和量子态实验可喜的进展。 在激光技术方面我们研制出“神光”等高功率的激光装置、半导体量子陷阱激光器、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和1.35微米半导体激光器等激光系统并掌握了高速光导纤维通信技术。独创的双离子束外延机、3微米集成电路工艺的突破以及核工业机器人、六维机器人、爬壁机器人等多种机器人的制造和6000米水下机器人探海实验成功,代表了我们在精密制造方面的进步。 在生物技术方面,玉米和大豆的固氮、抗虫棉花、基因工程疫苗、和试管羊、人类基因在植物中的表达和高等动物克隆等生物技术成绩斐然。材料科学方面,高温超导体材料和纳米材料、高性能固体推进料、非线性晶体和激光晶体等的研究都取得可喜成就。 在技术科学方面还有复式燃烧理论、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冷压状态方程、齿轮动态整体误差理论、非线性系统的最优控制等有影响的理论成果。 工程方面的进步突出地表现在大型设备的制造能力上,中国已能制造12.5万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17.5万千瓦低水头发电机组、50万千瓦高压输变电设备、200吨级电渣重熔炉、1.5万吨涤纶拉丝设备、24万吨尿素生产、30万吨合成氨设备、1000万吨级露天矿设备 。 武汉和南京的长江大桥、长江葛洲坝和黄河小浪底两大水利枢纽以及正在兴建的三峡工程代表了桥梁和水坝的建设能力,万吨级巨轮、运7客机、高速公路建设和火车提速表现了交通运输方面的进展。 大庆油田的成功开发充分显示了中国自力更生方针的力量,喷气纺纱、合成橡胶表现了吸收和创新技术的能力。 农业进步的科学技术的贡献已经达到35%,在良种推广和耕作制度的改革方面进展巨大。籼型杂交水稻、鲁棉1号棉花、铁丰1......
现在有什么高科技?
高科技不是指机器而指的人的脑子,因为所谓的高科技是当时相比较而言,人们在不断的创新、改变高科技和减掉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而已,人的脑子是无法创新和改变的所以说脑子是机器代替不了的。
高新科技有哪些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高新技术范围如下:
(一)微电子科学和电子信息技术。
(二)空间科学和航空航天技术。
(三)光电子科学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
(四)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
(五)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
(六)能源科学和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
(七)生态科学和环境保护技术。
(八)地球科学和海洋工程技术
(九)基本物质科学和辐射技术
(九)基本物质科学和辐射技术。
(十)医药科学和生物海学工程。
(十一)其它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
最新高科技产品有哪些?
一节5号电池能用20年
下面熬汤,利用熬汤产生的蒸汽,再放锅煮饭,饭的上面还能放锅做菜。昨日高交会上,一款高压节能原味锅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这种锅用的是特级不锈钢制作多层套接,当底层汤锅中的水分经加热后,产生大量的高温水蒸汽,再由特殊的气孔设计及不锈钢的导热保温特性,使蒸汽形成强大压力气流,迅速进入各层达到快速烹饪的效果。
“15分钟时间可以煮饭还能做出9道菜,蒸煮食物可节约70%%以上的时间及能源!”不过,据介绍,这种锅可不便宜,市场售价最高的达2000元。
手电筒不用电池,“摇啊摇啊”就摇亮。昨日,深圳某科技公司一款手电筒在高交会上引起不小轰动。记者看到,这款手电筒通体透明,里面没有电池,摇一摇,打开手电筒开关,手电筒就亮了。
“摇10下,这种手电筒就可用一天。”据现场一人士介绍,用时轻轻前后摇动电筒,1—2分钟便可产生电能,产生的电能可以用4个小时。当电量用完后,再摇一摇,手电筒就又“来电”。
这种手电筒可反复使用5000次,使用期长达9—10年。这究竟是什么原理?该人士解释,这是电池感应原理,照明“灯泡”为晶体管。
开车,最怕的就是光线时强时弱,不过高交会亮相的一款名叫晶望镜的产品可谓爱车“墨镜”。
这种爱车“墨镜”其实就是汽车遮阳板的升级换代产品。晶望镜用液晶制成,是具有11层复杂构造的智能变光系统,它能根据外界光线强弱在0.15秒内瞬间自动变色,能有效防止眩光,过滤有害光。
据介绍,驾车者还可根据外界光线强度及个人习惯,事先任意设定液晶视窗初始色度。
一般的电热毯本身有电流通过,不安全!昨日记者在高交会现场看到,北京一家公司推出的电热毯宣称不带电。
这种电热毯用的是电子制冷芯片,不用任何冷热剂,通上直流电12伏就可达到制冷制热的效果。这种电热毯用先进传导技术,本身没有电流通过,在使用过程中绝对安全可靠。
这种电热毯不仅能制热,还能当“凉席”,电热毯有个开关,红灯亮开始加热,绿灯亮就是制冷。据介绍,这种产品今年将在我市上饥。
“只用了10分钟,满头的白发就恢复了原有的乌黑。”昨日,来高交会参观的刘先生赶紧掏出100元购买了一瓶神奇的摩丝。记者注意到,这家位于展厅一楼的参展商展出的快速黑发摩丝引起了在场数百位参观者围观。
据参展商介绍,这种产品没有掺杂任何毒素,使用者只需将摩丝挤在梳子上,像平时梳头一样梳理一下,等上10分钟再清洗后,自己想要的发型颜色就出来了,每套价格也只需100元。
相貌平平的一节电池其使用寿命竟长达20年,而且在零下40度还能正常工作。昨日,深圳来渝参加高交会的一参展商以色列TADIRAM电池立刻引起了众多参观者的兴趣。据参展商介绍,一节这样的5号电池使用放电量可达5安培,每节电池价格要70—80元。
一块看似普通的投影屏幕,上面却有类似电脑操作界面的标志,点击这些标志和使用鼠标一样,除了显示投影文字和图表,老师在这块投影屏幕上还可以用一支专用笔直接写字,标识重点等。高交会上,沙区科委推出的这块神奇互动屏幕引来了大量观众围观。
据了解,这种投影屏幕相当于黑板和普通投影屏结合,老师可以用粗细两种电子笔迹标明重点和进行观点阐释。使用这种互动屏幕教学,老师学生都可以告别粉笔灰了。屏幕还可以自动录音、自动录屏,所有教学内容不会因为“擦黑板”而遗失,教学轻松多了。...
高科技有什么坏处?
世上之事,必有其两面性!只是其选择权在你的心中!高科技让人类的文明更深层次的发展,但是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既然你能提出来!说明你正准备资料与他人辩论!其实,例子是数不胜数的,没有了汽车,就会大幅度减少的死亡率!没有了电脑,就没了网络盗窃和许多为网络而痴迷的失足人群!没有了火药,就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战争的伤亡率!没有了音响,就尽可能地降低了噪音的分贝!*****但我个人建议你,看到高科技优异的一面。
现在生活中的高科技有哪些
最出名的当然是联想的笔记本啦!联想笔记本是指联想集团生产的便携手提电脑。 2004年12月联想现场宣布以12.5亿美金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包括台式机、笔记本及个人产品研发和购。其中6.5亿美元联想以现金形式支付。联想控股在集团占有45%股份,IBM占18.5%。联想未来5年使用IBM品牌,所有关于think的商标及技术。 在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之后,由于之前IBM电脑遍布世界,所以联想也借此大举进军国际市场,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尤其是联想的笔记本业务,由于继承了前IBM广受好评的Think Pad系列笔记本,在世界笔记本市场,也占有一席之地。目前联想已成为全球前4大PC厂商。 [编辑本段]产品应用 联想作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联想以先进和卓越的产品、技术和服务,为2008北京奥运打造了稳定的信息系统,成功支持2008北京奥运的顺利运行。 联想为2008北京奥运提供了30000件台式电脑、笔记本、服务器、桌面打印机、显示器等计算设备,并派出了一支580余人的联想奥运技术团队,坚守在各个奥运IT技术岗位。联想在奥运期间开设了7家联想网吧,为各国运动员、教练员、官员提供信息服务,助力各国媒体的新闻报道。联想在奥运期间为全球媒体提供多品牌电脑维修服务,一支40人的联想国际化服务团队全力保障全球2万多名媒体记者的笔记本电脑等IT设备正常运行。 联想信息技术和产品全面支持了奥运运营的各个层面:计时计分系统,赛场成绩系统、评论员信息系统,到信息分发系统;从比赛管理系统,人员安排和调度系统、审查系统,到认证制证系统;从交通系统到组委会信息系统等,都在联想设备上圆满运行。 国际奥委会罗格表示:“作为第一次服务奥运的中国企业,联想的表现让我们非常的满意,同时也非常欣喜。我们感谢联想为奥运做出的贡献。 ” [编辑本段]区域平台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纳。
哪些行业与高科技有关
各行业都有高科技的身影啊,看你指的高科技是什么意思啊,叮高新电子\生物\农业\工业\畜牧业\科技中的那类啊,
未来有哪些高科技?
增强现实: 这项技术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谷歌眼镜,相关手机应用等等。各种产品应用杂乱繁多,但也充满了商机。
物联网:这个想法早就有了,但是最近才被大家所关注。通过云端来连接我们的所有机器——这并不仅限于我们的计算机、手机和平板电脑,还有冰箱、远程遥控装置、咖啡机等等。连100元都不用,大多数产品就能被连接到互联网上。但是由于物联网管理平台的不完善,使得这些产品并没有被大量的用于生活中。我们终将找到方法,来管理并且使用这些联系智能设备和生活用品、家俱的网络。这将是一个化零为整的过程——想要开发出一个成功的软件或平台需要花费大量的心血来整合且兼容不同的设备、平台和制造商。不少公司都有机会在云储存和数据管理的市场闯出一片天地。无线供电:在我们生活中电线、电缆和需要电线才能充上电的设备还是太多了!这些电线电缆在未来都可以被淘汰了,现在的公司、市场是时候跨出这一步了。无线充电技术已经实现了,虽然我不太清楚这一技术有些什么利弊,但大多数人都忽视了这一巨大机遇。网络传媒大 *** :众所周知,许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公司都在努力地将线上关注度转化为利润。然而,人们不愿意去为大量不同的内容而零零散散的花费不少钱,付费专区这一模式能为这样的人群提供不小的便利。很有可能,在未来某一家公司,从各大报社、杂志社以不高的价钱买下一部分文章的版权,并且把这些文章放在网上呈现给用户。用户有机会以相对低价的年费来获取上百家报社的文章——比如用户可以花上几百元来买下一年的浏览权,或是以买点券卡的形式,来浏览这些出版社的文章。甚至某一利润分享机制会被用于解决如何在出版社、传媒公司之间分配利润。这个点子更像一个商业想法而非对未来的预测,而且在不少传媒领域已有先例(如BMG音乐俱乐部),从而解决了网络媒体的利润分配难题。(译者注:现在已有很多公司做到这一点了,国外有Spotify和Netflix,国内也有各大音乐和网站)5-7年间石墨烯:在所有纳米材料中,石墨烯最轻巧且最坚硬。只要我们有技术将石墨烯结合在其他材料里,人类就能打开进入新世界的大门。音频挖掘和语音识别、分析:Siri仍然很糟糕,但她将变得更聪明。手机支付:在美国,手机付款系统竟然还没普及,这太不可思议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用现有的或是一种全新的电子货币来取代现金付款是大势所趋。现在确实有不少的手机付款体系,但是他们无一不是基于或是银行存款。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新的付款系统,至今还没有一种全球化、并且足以取代现有货币体系的交易系统。随着新的付款体系的到来,一大批传统广告也会被取代。网络授课和网络合作教育机构:这将会渐渐地流行起来。提供大众教育的教育部门和教育系统已经非常的脆弱。现在能看到他被慢慢取代的趋势,被淘汰只是时间问题了,我对此已迫不及待。将来的线上教育系统不仅会更高效,性价比也会很高,让普通百姓节省大量的金钱和时间,但这也会成为提高国土安全性的催化剂。我希望让全国人民,包括最贫穷的区域,连接上高速宽带网络享受线上教育。大约7到10年后外层空间商业运输:现在,要是你想向太空中发射些什么,你需要提前六年预约,并且花费令人咋舌。随着发射到太空中的东西越来越多,比如商业太空航行,愈来愈多的人造卫星等等。在未来的五到十年,我预计像外层空间发送飞行器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将大大降低,外层空间运输公司也将会逐渐增加。外层空间管理及规范:现有的领空管理范围大概在离地20英里,在此之上,仍是大荒野。是谁管理者在太空中的飞船、卫星等等东西呢?每个国家都在管理著自家的飞行器,在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的联合太空运行基地,24小时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