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式坦克火控系统是不是很先进?

2.什么是WMMC计算机?

3.美军给榴弹发射器装上计算机

4.欧洲紫菀防空导弹器系统是怎样组成的?

5.SU30MK的航电火控系统

6.勒克莱尔坦克的火控系统包括什么?

火控系统如何开发电脑系统_火控系统工作原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支持图形界面的触摸操作和实时操作系统相结合的应用系统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航空航天、军事、消费类电子、通讯设备等领域。mC/OS-II操作系统是一种占先式、实时操作系统(RTOS),由于其内核可拆减、可剥离性,使得它在实时控制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减小了因为系统硬件设计缺陷带来的不可靠因素,而且增强了系统的控制实时性,从软件方面进一步增强了ARM控制系统的性能。另外,新版本的mC/OS-II已经通过了FAA认证,很适合应用于对实时性要求很高的嵌入式工业控制领域,如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军用战斗机、攻击机和火控系统等。

支持图形界面操作(mC/GUI)是一种较为流行的人机交互系统,它能够提供了友好的人机交互平台,使得微处理器成为大多数人都能够使用和接受的工具。与PC机不同,由于mC/OS-II基本为“黑盒”式操作系统,对人机界面的控制与开发需比较复杂的编程技术和时序控制技术。ARM7嵌入式实时控制系统对mC/GUI的要求更高,包括轻型、占用资源少、高性能、高可靠性及可配置等。因此,如何将ARM7、mC/GUI、mC/OS-II、触摸屏驱动和应用程序有机的结合起来,在ARM7上进行运行并完成用户想实现的任务,成为在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发中的一项关键技术。

mC/OS-II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移植

mC/OS-II作为操作系统的内核,主要的任务就是完成多任务之间的调度和同步,协调各个硬件源不会冲突。与其它嵌入式操作系统相比,它具有系统透明、可拆减、接口简单的特点。下面就如何在S3C44B0进行操作系统移植和修改作简要的描述:

(1)重新修改OS_CPU.H文件

a)定义数据类型:mC/OS-Ⅱ不使用C语言中的short、int、long等与处理器类型有关的数据类型,而代之以移植性强的数据类型,这样既直观又便于移植;b)定义堆栈增长类型和ARM运行的模式:虽然ARM处理器对堆栈向上与向下的两种增长方式都予以支持,但由于编译器ADS仅支持堆栈从上往下,并且必须是满递减堆栈,所以在文件中用来定义堆栈增长方式的常量OS_STK_GROWTH 的值为1;c)需对外部函数声明:如在mC/OS-II.h头文件中,有些要移植的函数已经声明,包括:OSTaskStkInit()、OSIntCtxSw(void)、OSStartHighRdy(void) 。

(2)修改OS_CPU_C.C文件

a)任务堆栈初始化函数OSTaskStkInit():在编写任务堆栈初始化函数OSTaskStkInit()之前,必须先根据处理器的结构和特点确定任务的堆栈结构;b)钩子函数:mC/OS-II为了用户在系统函数中书写自己的代码而预置了一些钩子函数(如OSTimeTickHook),这些函数在移植时可全为空函数,可根据用户的需要添加。

(3)重点编写OS_CPU_A.S文件a)开/关中断函数:在ARM7处理器核中可利用改变程序状态寄存器CPSR中的相应控制位实现;b)OSStartHighRdy(void):OSStart()函数调用OSStartHighRdy()来使就绪态任务中优先级最高的任务开始执行;c)OS_TASK_SW(void):μC/OS-II通过调用OSSched()函数来完成任务调度的,OSSched()先将最高优先级任务的地址装载到OSTCBHighRdy,再通过调用OS_TASK_SW()执行任务级的任务切换,OS_TASK_SW主要完成保护现场,完成用于的任务,恢复现场;d)OSIntCtxSw(void):OSIntExit()通过调用OSIntCtxSw(),在中断服务程序中执行任务切换功能。

e)时钟节拍函数:在本移植中,只使用了ARM的IRQ中断。由于不同的ARM芯片的中断系统并不完全一样,因此不可能编写出对所有使用ARM核的处理器通用的中断及节拍移植代码,但是这是后续任务管理中重点需要操作系统进行处理的,OSTickISR的实现代码见程序清单。

程序清单 OSTickISR()

OSTickISR

STMFD SP!, {R0-R3,R12,LR}

BL OSIntEnter

BL user_function ;调用用户

处理的中断处理程序

BL OSIntExit

LDMFD SP!,{R0-R3,R12,LR}

S3C44B0触摸屏驱动程序编制

本文采用固定参考电压模式,在驱动程序开发过程中,需要关注时钟端、输入端和输出端的时序特性。首先检测PENIRQ是否为低电平,只有触摸屏有接触时此位才会为低电平。利用软件模拟DIN、DOUT和DCLK上的三线串行传输时序,将读取的X或Y坐标数值的控制字串行送人ADS7843,然后再从对应的函数读出该坐标值,获取坐标值的源程序如下:

int TOUCH_X_MeasureX(void)

{

X=ReadTouchXY(CHX);

return X;

}

int TOUCH_X_MeasureY(void)

{

Y=ReadTouchXY(CHY);

return Y;

}

99式坦克火控系统是不是很先进?

军品与民品性能上的差异还体现在抗强电子流冲击的能力上(靠电子加固器实现芯片的辐射加固处理)。比方说,如果用民用芯片去做战斗机火控系统的主控电脑,那你首先就要装一个温控范围很大、反应灵敏的恒温控制器,然后要在设备外铺设电磁屏蔽网,防止其它电子设备如导航、动力控制系统、姿态稳定系统的信号窜扰。这样下来,还不论其它手段了,光这些附加重量就会是电子设备本身重量和体积的6-10倍,而且还无法保证可靠性(因为子系统复杂度高,可靠性必然下降)。所以必须采用军品级别的电子器件去完成。这也是为什么F-22这么先进的战斗机上的主控计算机芯片速度也只相当于Intel80486等级的原因了,一则不需要更高的速度,再则也无法在保证系统电磁加固特性条件下还能够以低廉的价格提升运算速度。

另外还有一个最要命的因素,就是核爆脉冲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以前苏联去发展电子管微型化的原因。

什么是WMMC计算机?

这个差异实际上是由于火控系统的差异造成的

99式用的是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该系统属于指挥仪型数字式坦克火控系统。它通过一个二自由度陀螺仪稳定瞄准镜中的下反射棱镜来实现炮长瞄准线的双向稳定。在瞄准时,炮长操纵瞄准镜,使瞄准线瞄准跟踪目标,则火炮随动于瞄准线。当炮长在坦克行进间从瞄准镜向外观察目标时,瞄准镜中的目标和背景几乎是不动的,极大的方便了炮长在坦克行进间进行射击,而且射击时只需一次瞄准。

毛子的T90和日本的90式用的是上反式稳像火控系统,瞄准镜镜体刚性安装在炮塔顶部,在上反射镜的方向轴和俯仰轴上,分别安装了小型稳定系统,实现瞄准线的独立稳定。当车体颠簸带动瞄准镜镜体随炮塔摆动时,视场中的目标会向与炮塔运动相反的方向运动。这时,瞄准镜中的陀螺仪会测量出镜体摆动的角度,然后控制上反射镜向相反的方向摆动该角度的一半,使目标成像后依然位于视场中原来的位置,达到稳像的目的。?

相对来说,99式的火控系统机构比较复杂,但命中率高一些

火控系统,最新的99G具有了歼-歼系统,车长可以超越炮长直接攻击。和西方的M1A2、豹2A5基本在一个水准上

关于这个东西,前两年王辉写了本书,还因为泄密被判了2年,但这本书外面还是有卖的,你可以看看,上面写的很详细

自动跟踪系统最早是日本的90式上面出来的,后来证明实际上也很简单,就是一开始测算目标的角速度,然后根据时间预估对方可能出现在什么位置。有专家认为这玩意不实用

要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可以去超级大本营论坛,看看版主红外的帖子。他开了个专题帖

美军给榴弹发射器装上计算机

2009年12月20日,“枭龙”项目在成都通过设计鉴定审查,这标志着“枭龙”项目研制工作基本结束。“枭龙”项目自1993年集团立项以来,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下,以中航工业防务及所属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和中航技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为核心的研制团队创新拼搏,创造了中国军机研制史上的一个又一个第一。

中航工业副总经理李玉海在鉴定会上指出,“枭龙”飞机的研制成功探索了一条航空工业对外合作的新路子,对实施集团公司新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飞机研制成功表明军贸航空产品国内合作新模式方向的正确,批量出口更是提升了我国战斗机产品和企业的整体形象,为今后创立自主品牌奠定了基础。在实现飞机产品和技术出口的同时,“枭龙”项目还培养锻炼了一支熟悉国际“游戏规则”的军贸航空产品市场营销、设计制造、试验试飞、服务保障、项目管理等专业的人才队伍。

从本期开始,本报将分三期连续刊登《——“枭龙”飞机创新研制纪实》,详细介绍“枭龙”项目研制历程,展示航空人拼搏奉献的精神。

2009年12月20日,成都,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明担任组长,陈一坚院士、宋文骢院士担任副组长的“枭龙”飞机设计鉴定审查组对“枭龙”飞机的设计鉴定审查结果揭晓。李明院士宣布,经过自92个单位的320多名专家代表连续多日的审查,审查组认为“枭龙”飞机达到了用户提出的战术技术指标要求,一致同意“枭龙”飞机通过设计鉴定审查。

从1999年中巴双方签订“枭龙”飞机机体合作研制合同开始到项目通过设计鉴定刚好10年。10年间,在多方配合下,以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简称成都所)、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成飞公司)、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航技)为核心的研制团队创造了中国军机研制史上的多个第一,创造了“枭龙”飞机研制生产的奇迹。

[ 转自铁血社区 ]

引子

追溯“枭龙”飞机的研制历程,从酝酿并提出设想算起已经有20多年了。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针对二代机普遍存在的机动性能差、作战半径小、载弹量轻等问题,航空工业部门提出在歼7飞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研制开发出一款可用于逐步替换国内外在役的米格-21、歼7和强5的飞机,以满足国内外空军的装备需求,当时取名“超七”,并与国外开展了合作研制,80年代末项目终止。

进入90年代,尤其是海湾战争后,国内外军机装备格局和市场需求逐步发生了变化。世界上发达国家航空武器装备陆续完成了由第二代战斗机向第三代战斗机的更新换代,并开始进行三代半或第四代战斗机的研制。很多发展中国家对其更新机种的综合作战效能、可支付性和换装时间等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经过不懈地努力和深入论证研究,瞄准达到或接近第三代战斗机的综合作战效能,使之拥有与当今先进战斗机抗衡的能力,同时又具有轻小、廉价并可大量装备的目标,从而解决发展中国家急需更新航空武器装备,“枭龙”项目又出现了新的转机。

1992年中巴共同决定重新启动“枭龙”飞机的论证和谈判工作。中方在1992~1994年已完成了可行性研究,并得到巴方认可。1996年,中巴双方政府高层在该项目合作上达成共识。1998年2月,中巴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基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超七/FC-1项目合作的原则协议》。1999年6月28日,在两国总理见证下,中航技和巴空军在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了项目第一个合同—S-7飞机研制合同,8月中巴双方签订了飞机机体合作研制合同,“枭龙”项目型号研制工作正式启动。

创新——

[ 转自铁血社区 ]

唯一能概括的词汇

“枭龙”研制生产历程创造了中国军机研制史上的多个第一,唯一能概括这些的词只有一个——创新。

1998年9月,在北京郊区怀柔的一间会议室里,当时的中航总和中航技公司、成都所、成飞公司的代表会聚一堂。大家在一张白纸上开始谋划“枭龙”飞机怎样操作,运行模式怎样确定,进度如何把握,国内外怎样合作等等。

大家经过了非常艰难的商讨,提出各合作单位按照专业化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中航技发挥在商务方面国际交往的优势,包括合同的谈判,合同的管理及一些原器件的采购,同时也承担了国际上的一些风险。成都所主要发挥了设计方面的优势,成飞公司则发挥在制造技术方面的优势。集团公司则起到了协调以及综合管理的职能。这种模式,在中国的军机研制史上没有先例。

“枭龙”飞机是我国首个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由国内外投资方组成项目管委会,进行运作管理的重大工程项目。项目包括机体、航电、武器研制发展阶段,小批和批产批量销售阶段,空中加油、双座改进改型阶段,以及合作生产等四个主要阶段。管委会按照“共同投资、共同开发、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合作原则开展工作,充分调动了合作各方的积极性,提高了管理效率。管理模式的创新为“枭龙”项目成功奠定了基础。

2007年8月21日,第八届莫斯科国际航空航天展刚一开幕,中国展区的“枭龙”飞机模拟器即引来了专业观众的极大兴趣。驾驶过F-16战机的美国空军资深飞行员杰森·克莱门茨,端坐在驾驶席上,亲自体验“枭龙”的操控性能。离席后他说:“感觉不错,一些主要功能和F-16相差不多。”

[ 转自铁血社区 ]

“枭龙”飞机达到了第三代战斗机的综合作战效能,能与当今先进战斗机抗衡。“枭龙”飞机拥有一系列先进的关键技术,技术创新无疑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成都所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自主研制成功了无隔道的“蚌式”进气道。这种在进气口前方机身上设计一个鼓包,用鼓包取代了传统的隔道与调板系统,不但获得良好的性能,有效提高了进气效率,还减轻了飞机结构重量。“枭龙”飞机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成都所为“枭龙”飞机量身订做了具有当今世界领先水平的综合化航空电子和武器系统。其核心技术之一是采用了高度综合化的任务管理计算机(WMMC),取代了传统的显控系统、中央控制单元、任务计算机、数字传输单元、数字地图等,实现了五合一,大幅度提升了“枭龙”战机的整体性能和综合作战能力。

“枭龙”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设计在国内首次采用了数字式电传和机械混合系统综合设计,这不仅使飞机具有良好的飞行品质和多种自动驾驶模态,而且有效降低了成本。“枭龙”飞机采用数字式电源控制盒,实现了多余度电源的自动检测、调度、管理、告警和机载重要用电设备的多余度供电,缩短了故障维护时间,提高了飞机的出勤率。 飞机应急电源是要在主电源故障情况下确保飞机重要用电设备的供电。“枭龙”飞机配置的充电器能快速充电,实现了蓄电池的免维护,飞控电源系统实现了飞控系统的四余度全时不中断供电。“枭龙”飞机还采用了先进的整体圆弧风档和水泡式舱盖设计,为飞行员提供了良好的座舱视野。“枭龙”飞机还在国内自行研制的飞机中首次采用了全液动工作方式的供输油及控制子系统。该系统运动部件少、重量轻,可靠性高,飞机耗油过程中的重心控制能力异常出色,其耗油重心变化控制范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枭龙”飞机走上国际舞台即获得青睐不仅因为自己先进的设计技术,还因为较低的采购费用和全寿命费用。而这恰恰得益于研制团队采用了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先进设计手段。

“枭龙”飞机研制团队为了全面满足用户对进度与作战效能的需求,创造性地将原型机研制分为平台状态和全状态完整航电系统状态两个阶段。既保证了总体研制进度,又提高了飞机的整体竞争力。

[ 转自铁血社区 ]

“枭龙”飞机是国内首个全线采用先进的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通过制定完整的数字化设计规范,实现了以数字量传递代替模拟量传递,首次实现设计与生产的数字一体化的飞机。

研制过程中按照并行工程理念与方法,构筑先进的数字化管理平台。设计单位内部、设计与制造之间、制造单位内部乃至研制全线各部门各单位的研制工作全面并行。边发图、边制造、边试验,整个研制战线高效率快节奏有效运行,最大限度地缩短了型号研制周期。

研制团队还在国内首次将研制成本引入军机设计当中,采用成本目标控制方法,从重大技术方案选择到具体技术细节,从科研计划到具体组织实施,各阶段、各环节都严格实现成本控制。

这些革命性的变革,将“枭龙”飞机的研制时间大大缩短。从1999年9月冻结技术状态,到2003年8月用于验证飞机平台特性的01原型机实现首飞仅用了23个月。随后,装配简化版航电设备03架机2004年4月首飞成功,2006年4月和8月全状态的04、06架原型机又分别实现了首飞。

欧洲紫菀防空导弹器系统是怎样组成的?

美军给榴弹发射器装上计算机,弹道距离秒算好,士兵只需扣扳机。

从战争结束至今,榴弹发射器的发展就一直没有停止。和其他步兵制式武器不同,榴弹发射器拥有机枪一般的射速、迫击炮一样的火力,还可以像狙击枪一样点射敌方目标。因此深受各国士兵喜爱。作为世界军武大国,美国给自家陆军士兵,自然也会配备榴弹发射器。

并且还会更进一步,研发出一款“更好用的”榴弹发射器,也就是MK47打击者自动榴弹发射器。和现役其他榴弹发射器不同,MK47打击者不但拥有恐怖的杀伤力和射速,最关键的是它“更加智能”。用许多军迷的话来说,就是更加聪明的一款武器。那MK47打击者自动榴弹发射器,它到底智能在哪里呢?

首先这款榴弹发射器提升了自身瞄准系统,它除了有光学瞄准镜外,还有一个由火控弹道计算机、激光测距仪、火力控制系统组成的综合火控计算机。而这三种仪器,之前只在主战坦克上出现过,如今出现在一款榴弹发射器上,可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

三款仪器所有数据,都能显示在一台液晶显示屏上。使用时,士兵只需将榴弹发射器瞄准目标,目标距离、精准弹道就都能显示在屏幕中。士兵此时只需扣下扳机,就能通过显示屏,目送榴弹准确命中目标。

据称MK47打击者瞄准具放大倍率为9倍,最大瞄准距离为2500米!操纵者只需看着显示屏操作,有一种操作坦克主炮打击目标的感觉。而这种“现代坦克体验”,正是MK47打击者自动榴弹发射器想给人带来的感觉。

当然上述设备都非常耗电,为此MK47打击者自动榴弹发射器,特意配备了一块北约标准大电量电池。战时可提供8小时电力,如果超过这个时间,使用者就只能使用普通光学瞄准镜了。打击精度也会有所下降。

除了给榴弹发射器加装火控系统外,MK47打击者自动榴弹发射器还有一个“绝招”。那就是可以打“聪明榴弹”,这种榴弹不仅可以触碰爆炸,还能在目标头顶爆炸。相对来说威力更大,使用的场景也越多。

这种“聪明榴弹”,也就是所谓的编程榴弹。这种代号为MK285的智能可编程榴弹,可在设定的距离进行空爆。MK285可编程榴弹的弹头中心装有40g的高爆药,周围包覆着1450颗小钢珠,有效杀伤范围达5米。

虽然5米范围还不如手雷大,但考虑到榴弹发射器是集火发射。几百发榴弹几秒内打过来,一起空爆,几十米范围内到处是钢珠。人想跑恐怕都来不及,会被高速钢珠打成筛子。该型号榴弹,常见于消灭战壕内、掩体后面软目标。在战场上,士兵一旦被MK47打击者自动榴弹发射器盯上,大概率是逃不脱的。

定价方面,MK47打击者自动榴弹发射器售价只有21万美元!相对于它的科技含量、火力威力来说,这个价格性价比还是非常高的。对于一些火力不足恐惧症国家,一个班里配两门,可以说拥有了强大的火力。

SU30MK的航电火控系统

目前,“紫菀”导弹已经用于多个防御系统,主要有SAAM、SAMP/T、PAAMS,下面将逐一介绍。

SAAM舰对空反导系统

该系统是一个舰载点防御系统,用于满足舰艇自卫和保护舰队的需要。它既可独立工作,也可融入舰队的防御系统中。

该系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基于多功能电子扫描雷达的火控系统;一座或多座八联装“席尔瓦”(SYLVER)A43垂直发射系统和相应数量的“紫菀15”导弹;实时多个处理器的Mara计算机和图形界面的Magics作战指挥与武器控制系统。

由于使用的火控系统不同,SAAM又分为两个版本:法国版(SAAM-F)使用泰利斯公司的“阿拉贝尔”雷达,装备法国“戴高乐”号航母和沙特的新型驱逐舰;意大利版SAAM-I则使用“埃姆帕”G波段雷达,其它分则与SAAM-F相同。

“阿拉贝尔”雷达是三坐标雷达,频率8~13吉赫,作用距离100千米,对雷达反射截面积0.5平方米的导弹的探测距离为50千米,对大型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为100千米,最多能跟踪100个目标,同时制导10~16枚导弹。由于配备了精密的反电子干扰设备及采用频率捷变、脉冲压缩等技术,该雷达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埃姆帕”G波段雷达的工作频率为4~6吉赫,其性能与前者相似。

“紫菀”导弹的发射系统为“席尔瓦”八联装垂直发射装置,它由法国开发研制,其性能与美国的MK41不差上下。它是一种多用途导弹发射装置,主要有A43型和A50型两种。A43型可发射8枚最长为4.3米的导弹,主要用于发射“紫菀15”。A50型主要用于发射“紫菀30”,但也可用于发射“紫菀15”。此外,法国还正以“席尔瓦”系统为基础,研制一种既可发射“紫菀”又可发射最新研制的SCALP海军型巡航导弹的通用垂直发射系统。

SAAM系统还有一型改进版叫SAAM-AD,这里的AD即“区域防空”的意思,因为改进版使用“席尔瓦”A50垂直发射系统,所以它可以同时使用“紫菀15”和“紫菀30”,并增加了两部搜索雷达和光学设备,不仅能同时制导10~16枚导弹作战,必要时还能引导海军战斗机进行拦截,使得该系统的作战空域加大。

使用“紫菀15”的SAAM系统作为FSAF计划的一部分从1990年开始研制,现已完成飞行测试和系统认证。1997年4月8日在位于法国博多克斯的艾斯德兰中心进行的第一次试验中,一枚“紫菀15”成功地拦截了模拟掠海反舰导弹的一枚C-22靶标,该靶标飞行高度10米,速度1000千米/小时。这次试验是在很强的电子干扰环境下进行的,同时检测了“紫菀”导弹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实验中“紫菀”导弹的爆炸点和目标重心点的距离小于1米,这一表现立即得到了法国方面的好评。

1998年“紫菀15”导弹系统完成了所有的发射试验和功能测试。2001年10月,供法国和沙特使用的SAAM-F系统开发完成。意大利也在1999年到2002年间先后进行了6次发射试验,所有的发射试验都是在“龙骑兵”号护卫舰上进行的,到2002年12月为意大利海军开发的SAAM-I系统结束了测试阶段。

SAMP/T地对空反导系统

该系统是一个面向21世纪需要的陆基区域防空武器系统,可以同时担任反导和防空的双重使命,具有防御先进战术弹道导弹的能力,该系统还提供了高层次的战术和战略机动性。

该系统主要用来抵御来自飞机和防区外发射导弹的进攻,以保护高价值的军事目标。它将取代法国和意大利陆军现役的“霍克”地空系统和法国空军的“响尾蛇”导弹。

SAMP/T系统是为满足中远程防空和自卫的需要而设计的,由于SAMP/T的操纵和控制系统与北约使用的各种C2/C3I系统兼容,所以它既可以独立工作,也可以融入一个复杂的防御网络系统,在预警雷达或者大范围监视雷达的引导下摧毁目标,使它具有防御“飞毛腿”之类战术弹道导弹的能力。该系统可以在100千米范围内防御飞机,在25千米范围内防御导弹。

使用“紫菀30”导弹的SAMP/T系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基于“阿拉贝尔”电子扫描雷达的火控系统;一座或多座八\联装垂直发射系统和相应数量的“紫菀30”反导导弹;实时多处理器的Mara计算机和图形界面的Magics作战指挥与武器控制系统。

除了具有360°的防御能力以外,SAMP/T系统具有极快的反应能力,能在10秒内发射8枚导弹,能同时跟踪10个目标,控制16枚导弹的飞行,以及管理48枚待发导弹,而且该系统具有自我测试能力。

SAMP/T系统的发射车兼有运输、存储和发射功能,一旦发现目标,“紫宽30”就可以进行垂直发射。

由于全系统的总模块很少,而且外形尺寸都符合国际标准,所以可以方便地拆卸,并可以用C-130等多型运输机运输,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战略部署。该系统也有很好的战术机动性,一套典型的SAMP/T系统由1辆雷达车、1辆控制车和44辆发射车组成,控制车装有导航和定位系统,全系统可在15分钟内做好发射准备,并且支持分散部署和自动远程控制,改进后的控制系统只需两个人,一个四发射模块的系统只需14个人,这样由数量不多的几辆卡车组成的防空反导部队可以在战区进行灵活机动。

使用“紫菀30”导弹的SAMP/T系统作为FSAF计划的一部分从1990年开始研制,现已完成飞行测试和系统认证。1995年7月18日,当时的欧洲防空导弹公司在朗德试验中心完成了“紫菀30”的发射试验。试验任务是拦截一架距发射点30千米、在15000米高度以1000千米/小时的速度进行机动飞行的模拟飞机。在1995年11月的一次试验中“紫菀30”在3.5千米高度内成功拦截了一枚超音速巡航导弹的模拟弹。模拟的巡航导弹末段机动过载为1g,飞行速度2马赫。

1997年12月11日一枚从地面发射的“紫菀30”进行了第一次拦截真实目标的试射,导弹在飞行了30千米后以超过2.68马赫的速度迎头拦截了一架从海拔11000米高空发射,飞行速度为0.84马赫(900米千/小时)的C22型靶机。1998年11月又在强电子干扰环境下进行了一次拦截试验。

1999年在意大利的测试中心对“阿拉贝尔”电子扫描雷达进行了测试,试验中使用了大量的真实目标,以测试其同时跟踪多个目标的能力和抗饱和攻击能力。到2001年底SAMP/T系统已经成功完成了所有的功能测试、发射试验和全系统测试。

PAAMS主防空导弹系统

该系统的研制利用了英、法、意三国在联合研制模块化的FSAF系统中开发出来的技术。它可以安装在舰船或地面上,用来担负全方位、多层次的防空和反导任务。首先发展的是它的海军版,实现本舰防御、邻舰防御和舰队防御三重使命。

“主防空导弹系统”的主要防御对象包括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巡航导弹、反辐射导弹及战斗机等,具有全方位抗饱和攻击能力,能在恶劣的电子对抗环境下工作。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紫菀15”和“紫菀30”主动寻的舰空导弹;“埃姆帕”G波段(供法国和意大利使用)或“桑普森”F/Z波段(供英国使用)多功能雷达;两座八联装“席尔瓦”垂直导弹发射系统;T1850型D波段远程搜索雷达,负责向主防空导弹提供三坐标搜索信息,以及向舰艇作战系统提供水面和空中图像数据。

PAAMS系统的研制计划从1999年8月开始。按计划,2003年将进行“主防空导弹系统”的综合试验,2005年进行海上发射试验,同年向英国海军交付第一套“主防空导弹系统”,2006年开始批生产。系统交付后将立即装舰进行港口试验和海上试验,并计划在2007年前完成。按照合同规定,联合投资公司还将就增强导弹性能进行研究,以使其能够对抗2010~2012年间的反舰导弹威胁,届时“主防空导弹系统”的基本结构可能会进一步改进,从而具备对抗低层弹道导弹的能力。

勒克莱尔坦克的火控系统包括什么?

苏-30MKK 采用的综合式航电系统是开放式结构的,各子系统除了有自己的主控电脑外、还以一个中央电脑为中心构成综合信息网络。苏-30MKK 的中央电脑是由国家航空系统科学研究院和拉明斯克耶仪器制造设计局联合研制的,项目总师是詹治卡瓦。核心为 MVK 任务计算机,运算速度可达 100 亿次/每秒。采用 1553B 数据总线(苏-27SM 也采用该总线),新程序及新一代计算机通过多路数据传输总线与航空电子主系统和武器系统交联。信息综合的结果,苏-30MKK 在战况意识、人性化、自动化、数据链等方面达到与西方战机相媲美的水平,高度计算机化的结果使其航电系统能以软件升级或更新积木式硬件的方式不断提升。

添加了 A737GPS 的 PNS-10 综合导航系统,是以惯性导航为中心并加上其他自动校正设备的综合导航及飞行系统,可以接收美国 GPS 信号及俄国 GLONASS 信号,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误差小于 100 米。此外还有近距无线电导航系统,根据燃油使用状况及剩余量计算飞行距离的系统。复合导航系统能根据任务规划或燃油剩余等状况为飞机设定最适合的飞行路径,并交由自动飞行系统操作,例如指引飞机与空中加油机交会、赶赴战区、接近敌机等。

电传操纵装置与苏-30MKI 的相同,装有新的数字式飞控电脑,发动机可接受自动飞行系统的操纵,这意味着装置了最新研制的发动机全权数字控制系统(FADEC)。其飞行限 制较苏-27SK 放松不少,飞行操纵更为人性化。

这一点尤其被外国军事订购人的飞行员所赞赏。来自珠海航展的消息说,外国军事订购人已经自行开发出一整套的全权数字式四余度电传操纵装置(FBW),这一 FBW 系统具备 CCV 操控能力,可使飞机在没有俯仰的情况下利用直接力的控制实现上升和下滑等一系列非常实用的动作。俄罗斯人相信,外国军事订购人最终将用自己的 FBW 系统装置在所有的苏式飞机上。

通讯系统方面,有可进行空对空及空对地双向加密语音通信的无线电通信能力,其中甚高频/超高频(VHF/UHF)波段可在 400 千米以内使用,高频(HF)段最大距离 1,500 千米。飞机装有 TKS-2 型战术加密高速数据链,可接受地面站台指挥,也可进行机对机指挥。按照拉明斯克耶仪器制造设计局的说法,苏-27 等俄罗斯战机虽然也配备早期的数据链,但限于数据处理能力和传输速度,只能向战机传递目标航向,预定拦截点等简单信息,而 TKS-2 可以充分支持苏-30MKK 实行联合网络作战,实现编队内的信息共享,比如编队的雷达可以交替进行开机以扰乱对方的电子侦察系统。

装有 TKS-2 的飞机可以一次指挥 15 架苏-30MKK,也就是说最多以 16 架苏-30MKK 组成的编队在其中 1 架长机的指挥下作战。网络内的 16 架苏-30MKK 会自动联接僚机数据,共享信息,由长机自动分配目标或由后座武器操作员手动分配,僚机可在完全不开雷达的情况下进行“隐密”攻击,也就是由长机提供火控数据给僚机,僚机以此为发射出去的导弹进行无线电指令制导。另外在这里要补充一点,所谓“指挥”一说是俄罗斯的军事用语,在西方被称为“信息共享”。其实美国空军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广泛运用的技术手段,只不过被俄罗斯人换了个叫法而已。加上制造商在那里顾弄玄虚,结果被所谓“防空指挥中心”愚弄的不止是当年苏联部长会议军事工业委员会的委员们……

飞机的火控系统分为两部分,由 SUV-VEP 空对空火控子系统以及 SUV-P 空对地火控子系统组成。其中 SUV-VEP 包括雷达、光电探测器、头盔瞄准器、全向雷达告警器、空对空及空对地数据链。雷达告警器精度很高,可定出辐射源方位,满足 Kh-31P 反辐射导弹的发射需要,且可显示 4 个最具威胁的地面目标,环视红外线探测器除了提供导弹预警外也可控测飞机,并可提供导弹火控资料,通过数据链可接收僚机的火控资料,使本身不开雷达作战。作为对空火控系统的 SUV-VEP 也负责控制 Kh-31A反 舰导弹的发射。火控计算机性能也予以提升,以便发射 R-77 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及进行多目标攻击并执行反辐射等任务。现有的火控电脑可同时制导 6 枚 R-77,不过前提是雷达也能同时对付那么多空中目标。未来如果有能应付更多目标的雷达,则需要新火控计算机以提升制导 R-77 的数量。SUV-P 空对面火控精确制导系统与 SUV-VEP 共用探测设备,仅在处理方式上有所差异。它能与精确制导武器进行宽频通信,可将精确制导武器所攻击的目标数据、武器的导航数据等显示在座舱的 4 个显示屏上。SUV-P 还与机首光电探测器中的电视导引装置结合,以发射如 Kh-59ME 这类电视导引武器(须加挂吊舱)。

目前装置在苏-30MKK 上的是由 NIIP 研制的,装有 N001VE 雷达的 RLPK-27 雷达综合瞄准系统,设计师是在俄罗斯享有盛誉的格里申,著名的 SUV-27 火控系统就是在他的主持下研制的。它改良自苏-27SK 装备的 N001E 雷达,追加设计了对地工作模式。N001VE 在基本性能上和 N001E 雷达相同,迎头搜索距离达到 100 千米,尾追搜索距离 40 千米。使用空对空 TWS 模式时最多可追踪 10 个目标,最多同时攻击 2 个,可制导两枚 R-77 中程空空导弹。对单个目标的最大搜索角度是方位角正负 60°、俯仰角正负 55°。在格斗及敌我识别的同时搜寻、锁定、追踪目标,并具备从一群目标中准确识别出单个目标的能力,还能探测直升机类的低空低速目标。使用对面模式时,能够完成地图测绘、地面移动目标识别和标定。还增加了发射 Kh-31 和 Kh-59 空地导弹的模式。

“勒克莱尔”坦克的火控系统为指挥仪/猎歼式火控系统,包括热像仪、激光测距仪、车长及炮长瞄准镜、火炮稳定器、传感器和3台计算机,其中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就有30多个,因此,法国人将“勒克莱尔”坦克称为“电脑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