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抽样法的计算_电脑系统抽样法
1.电脑的内存是3GB,为什么每次还是显示“内存太少”?
2.滚雪球抽样的优缺点
3.质量检验操作实务
4.注册会计师常用的三种网络审计技术
5.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6.求助:一个样本抽出的计算方法
必修三的考试要求不大,主要是基础题,重点是程序框图。
第一章 算法初步
1.1.1 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 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程序框 名称 功能
起止框 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是任何流程图不可少的。
输入、输出框 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可用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
处理框 赋值、计算,算法中处理数据需要的算式、公式等分别写在不同的用以处理数据的处理框内。
判断框 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明“是”或“Y”;不成立时标明“否”或“N”。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
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框和B
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
行B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
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
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
条件P是否成立而选择执行A框或B框。无论P条件是否成立,只能执行A框或B框之一,不可能同时执行A框和B框,也不可能A框、B框都不执行。一个判断结构可以有多个判断框。
3、循环结构: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为循环体,显然,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循环结构又称重复结构,循环结构可细分为两类:
(1)、一类是当型循环结构,如下左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当给定的条件P成立时,执行A框,A框执行完毕后,再判断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再执行A框,如此反复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条件P不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
(2)、另一类是直到型循环结构,如下右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先执行,然后判断给定的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P仍然不成立,则继续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给定的条件P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
当型循环结构 直到型循环结构
注意:1循环结构要在某个条件下终止循环,这就需要条件结构来判断。因此,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但不允许“死循环”。2在循环结构中都有一个计数变量和累加变量。计数变量用于记录循环次数,累加变量用于输出结果。计数变量和累加变量一般是同步执行的,累加一次,计数一次。
1.2.1 输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
1、输入语句
(1)输入语句的一般格式
(2)输入语句的作用是实现算法的输入信息功能;(3)“提示内容”提示用户输入什么样的信息,变量是指程序在运行时其值是可以变化的量;(4)输入语句要求输入的值只能是具体的常数,不能是函数、变量或表达式;(5)提示内容与变量之间用分号“;”隔开,若输入多个变量,变量与变量之间用逗号“,”隔开。
2、输出语句
(1)输出语句的一般格式
(2)输出语句的作用是实现算法的输出结果功能;(3)“提示内容”提示用户输入什么样的信息,表达式是指程序要输出的数据;(4)输出语句可以输出常量、变量或表达式的值以及字符。
3、赋值语句
(1)赋值语句的一般格式
(2)赋值语句的作用是将表达式所代表的值赋给变量;(3)赋值语句中的“=”称作赋值号,与数学中的等号的意义是不同的。赋值号的左右两边不能对换,它将赋值号右边的表达式的值赋给赋值号左边的变量;(4)赋值语句左边只能是变量名字,而不是表达式,右边表达式可以是一个数据、常量或算式;(5)对于一个变量可以多次赋值。
注意:①赋值号左边只能是变量名字,而不能是表达式。如:2=X是错误的。②赋值号左右不能对换。如“A=B”“B=A”的含义运行结果是不同的。③不能利用赋值语句进行代数式的演算。(如化简、因式分解、解方程等)④赋值号“=”与数学中的等号意义不同。
1.2.2条件语句
1、条件语句的一般格式有两种:(1)IF—THEN—ELSE语句;(2)IF—THEN语句。2、IF—THEN—ELSE语句
IF—THEN—ELSE语句的一般格式为图1,对应的程序框图为图2。
图1 图2
分析:在IF—THEN—ELSE语句中,“条件”表示判断的条件,“语句1”表示满足条件时执行的操作内容;“语句2”表示不满足条件时执行的操作内容;END IF表示条件语句的结束。计算机在执行时,首先对IF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符合,则执行THEN后面的语句1;若条件不符合,则执行ELSE后面的语句2。
3、IF—THEN语句
IF—THEN语句的一般格式为图3,对应的程序框图为图4。
注意:“条件”表示判断的条件;“语句”表示满足条件时执行的操作内容,条件不满足时,结束程序;END IF表示条件语句的结束。计算机在执行时首先对IF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THEN后边的语句,若条件不符合则直接结束该条件语句,转而执行其它语句。
1.2.3循环语句
循环结构是由循环语句来实现的。对应于程序框图中的两种循环结构,一般程序设计语言中也有当型(WHILE型)和直到型(UNTIL型)两种语句结构。即WHILE语句和UNTIL语句。
1、WHILE语句
(1)WHILE语句的一般格式是 对应的程序框图是
(2)当计算机遇到WHILE语句时,先判断条件的真假,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WHILE与WEND之间的循环体;然后再检查上述条件,如果条件仍符合,再次执行循环体,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某一次条件不符合为止。这时,计算机将不执行循环体,直接跳到WEND语句后,接着执行WEND之后的语句。因此,当型循环有时也称为“前测试型”循环。
2、UNTIL语句
(1)UNTIL语句的一般格式是 对应的程序框图是
(2)直到型循环又称为“后测试型”循环,从UNTIL型循环结构分析,计算机执行该语句时,先执行一次循环体,然后进行条件的判断,如果条件不满足,继续返回执行循环体,然后再进行条件的判断,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某一次条件满足时,不再执行循环体,跳到LOOP UNTIL语句后执行其他语句,是先执行循环体后进行条件判断的循环语句。
分析:当型循环与直到型循环的区别:(先由学生讨论再归纳)
(1) 当型循环先判断后执行,直到型循环先执行后判断;
在WHILE语句中,是当条件满足时执行循环体,在UNTIL语句中,是当条件不满足时执行循环
1.3.1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
1、辗转相除法。也叫欧几里德算法,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如下:
(1):用较大的数m除以较小的数n得到一个商 和一个余数 ;(2):若 =0,则n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 ≠0,则用除数n除以余数 得到一个商 和一个余数 ;(3):若 =0,则 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 ≠0,则用除数 除以余数 得到一个商 和一个余数 ;…… 依次计算直至 =0,此时所得到的 即为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2、更相减损术
我国早期也有求最大公约数问题的算法,就是更相减损术。在《九章算术》中有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
翻译为:(1):任意给出两个正数;判断它们是否都是偶数。若是,用2约简;若不是,执行第二步。(2):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较小的数与所得的差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等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例2 用更相减损术求98与63的最大公约数.
分析:(略)
3、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的区别:
(1)都是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计算上辗转相除法以除法为主,更相减损术以减法为主,计算次数上辗转相除法计算次数相对较少,特别当两个数字大小区别较大时计算次数的区别较明显。
(2)从结果体现形式来看,辗转相除法体现结果是以相除余数为0则得到,而更相减损术则以减数与差相等而得到
1.3.2秦九韶算法与排序
1、秦九韶算法概念:
f(x)=anxn+an-1xn-1+….+a1x+a0求值问题
f(x)=anxn+an-1xn-1+….+a1x+a0=( anxn-1+an-1xn-2+….+a1)x+a0 =(( anxn-2+an-1xn-3+….+a2)x+a1)x+a0
=......=(...( anx+an-1)x+an-2)x+...+a1)x+a0
求多项式的值时,首先计算最内层括号内依次多项式的值,即v1=anx+an-1
然后由内向外逐层计算一次多项式的值,即
v2=v1x+an-2 v3=v2x+an-3 ...... vn=vn-1x+a0
这样,把n次多项式的求值问题转化成求n个一次多项式的值的问题。
2、两种排序方法:直接插入排序和冒泡排序
1、直接插入排序
基本思想:插入排序的思想就是读一个,排一个。将第1个数放入数组的第1个元素中,以后读入的数与已存入数组的数进行比较,确定它在从大到小的排列中应处的位置.将该位置以及以后的元素向后推移一个位置,将读入的新数填入空出的位置中.(由于算法简单,可以举例说明)
2、冒泡排序
基本思想: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数,把大的放前面,小的放后面.即首先比较第1个数和第2个数,大数放前,小数放后.然后比较第2个数和第3个数......直到比较最后两个数.第一趟结束,最小的一定沉到最后.重复上过程,仍从第1个数开始,到最后第2个数...... 由于在排序过程中总是大数往前,小数往后,相当气泡上升,所以叫冒泡排序.
1.3.3进位制
1、概念:进位制是一种记数方式,用有限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数值。可使用数字符号的个数称为基数,基数为n,即可称n进位制,简称n进制。现在最常用的是十进制,通常使用10个阿拉伯数字0-9进行记数。对于任何一个数,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进位制来表示。比如:十进数57,可以用二进制表示为111001,也可以用八进制表示为71、用十六进制表示为39,它们所代表的数值都是一样的。
一般地,若k是一个大于一的整数,那么以k为基数的k进制可以表示为:
,
而表示各种进位制数一般在数字右下脚加注来表示,如111001(2)表示二进制数,34(5)表示5进制数
第二章 统计
2.1.1简单随机抽样
1.总体和样本
在统计学中 , 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
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量.
为了研究总体 的有关性质,一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 , , ,
研究,我们称它为样本.其中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
2.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
机地抽取调查单位。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3.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
(1)抽签法;⑵随机数表法;⑶计算机模拟法;⑷使用统计软件直接抽取。
在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容量设计中,主要考虑:①总体变异情况;②允许误差范围;③概率保证程度。
4.抽签法:
(1)给调查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对象编号;
(2)准备抽签的工具,实施抽签
(3)对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测量或调查
例:请调查你所在的学校的学生做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
5.随机数表法:
例:利用随机数表在所在的班级中抽取10位同学参加某项活动。
2.1.2系统抽样
1.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
把总体的单位进行排序,再计算出抽样距离,然后按照这一固定的抽样距离抽取样本。第一个样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
K(抽样距离)=N(总体规模)/n(样本规模)
前提条件:总体中个体的排列对于研究的变量来说,应是随机的,即不存在某种与研究变量相关的规则分布。可以在调查允许的条件下,从不同的样本开始抽样,对比几次样本的特点。如果有明显差别,说明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承某种循环性规律,且这种循环和抽样距离重合。
2.系统抽样,即等距抽样是实际中最为常用的抽样方法之一。因为它对抽样框的要求较低,实施也比较简单。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有某种与调查指标相关的辅助变量可供使用,总体单元按辅助变量的大小顺序排队的话,使用系统抽样可以大大提高估计精度。
2.1.3分层抽样
1.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性别、年龄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用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两种方法:
1.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按照各层在总体中的比例从各层中抽取。
2.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将各层中的元素按分层的顺序整齐排列,最后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2.分层抽样是把异质性较强的总体分成一个个同质性较强的子总体,再抽取不同的子总体中的样本分别代表该子总体,所有的样本进而代表总体。
分层标准:
(1)以调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变量或相关的变量作为分层的标准。
(2)以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各层之间异质性强、突出总体内在结构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3)以那些有明显分层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3.分层的比例问题:
(1)按比例分层抽样:根据各种类型或层次中的单位数目占总体单位数目的比重来抽取子样本的方法。
(2)不按比例分层抽样:有的层次在总体中的比重太小,其样本量就会非常少,此时采用该方法,主要是便于对不同层次的子总体进行专门研究或进行相互比较。如果要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时,则需要先对各层的数据资料进行加权处理,调整样本中各层的比例,使数据恢复到总体中各层实际的比例结构。
2.2.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1、本均值:
2、.样本标准差:
3.用样本估计总体时,如果抽样的方法比较合理,那么样本可以反映总体的信息,但从样本得到的信息会有偏差。在随机抽样中,这种偏差是不可避免的。
虽然我们用样本数据得到的分布、均值和标准差并不是总体的真正的分布、均值和标准差,而只是一个估计,但这种估计是合理的,特别是当样本量很大时,它们确实反映了总体的信息。
4.(1)如果把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共同的常数,标准差不变
(2)如果把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乘以一个共同的常数k,标准差变为原来的k倍
(3)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对标准差的影响,区间 的应用;
“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中的科学道理
2.3.2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
1、概念:
(1)回归直线方程
(2)回归系数
2.最小二乘法
3.直线回归方程的应用
(1)描述两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利用直线回归方程即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依存的数量关系
(2)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把预报因子(即自变量x)代入回归方程对预报量(即因变量Y)进行估计,即可得到个体Y值的容许区间。
(3)利用回归方程进行统计控制规定Y值的变化,通过控制x的范围来实现统计控制的目标。如已经得到了空气中NO2的浓度和汽车流量间的回归方程,即可通过控制汽车流量来控制空气中NO2的浓度。
4.应用直线回归的注意事项
(1)做回归分析要有实际意义;
(2)回归分析前,最好先作出散点图;
(3)回归直线不要外延。
第三章 概 率
3.1.1 —3.1.2随机事件的概率及概率的意义
1、基本概念:
(1)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
(4)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
(5)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fn(A)= 为事件A出现的概率: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件A的概率。
(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nA与试验总次数n的比值 ,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
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
1、基本概念:
(1)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
(2)若A∩B为不可能事件,即A∩B=ф,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
(3)若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
(4)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 P(A)+ P(B);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 P(A)+ P(B)=1,于是有P(A)=1—P(B)
2、概率的基本性质:
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
2)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 P(A)+ P(B);
3)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 P(A)+ P(B)=1,于是有P(A)=1—P(B);
4)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其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1)事件A发生且事件B不发生;(2)事件A不发生且事件B发生;(3)事件A与事件B同时不发生,而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 与事件B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其包括两种情形;(1)事件A发生B不发生;(2)事件B发生事件A不发生,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
3.2.1 —3.2.2古典概型及随机数的产生
1、(1)古典概型的使用条件: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所有结果的等可能性。
(2)古典概型的解题步骤;
①求出总的基本事件数;
②求出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然后利用公式P(A)=
3.3.1—3.3.2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1、基本概念:
(1)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A)= ;
(3)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电脑的内存是3GB,为什么每次还是显示“内存太少”?
1. 题目
应以简炼,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引人注目.
2. 前言(背景和目的)
主要包括研究背景和目的.
背景介绍应简明,扼要,切题,背景介绍一般包括一部分重要的文献小结.
调查目的:阐述调查的必要性和针对性,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报告主旨,引起关注.
3. 方法
详细描述研究中采用的方法,使读者能评价资料收集方法是否恰当.这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地点
时间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的选择(抽样方法),样本量的估计
调查方法:定性,定量
质量控制
4. 结果与讨论
结果与讨论可以放在一起写,也可以分开写.
结果和讨论分几节来完成.一般采用描述,分析,讨论来写.
描述:
描述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
描述调查人群的人口社会学特征,
描述调查事物的特征
对比:
历史对比
他人研究对比
本调查中不同特征人群对比
推断:
在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统计推断
(前提条件:调查样本具有代表性)
讨论:反映作者学术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要紧紧围绕结果,以及可能有争议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
讨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把调查结果上升到理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揭示内在联系.
与他人结果相矛盾的地方,讨论发生的原因和理论依据.
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论点明确.
5. 结论与建议
结论
用扼要的文句把论文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切忌重复文章内容.
文字结构应该准确,完整,精练,高度概括文章的主要目的和结果.
建议
为政府决策提出科学建议
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建议
6. 参考文献
列出主要理论依据和方法,以及有争议的论据.
具体格式见文献综述中讲述的参考文献的格式.
7. 附录
在论文中只有局部使用或完全没有使用,但又与论文有关的具有科学价值的重要原始资料,数据,如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复杂的公式推导,计算程序,各类统计表,统计图等都可以放在附录中,有利于说明和理解调查报告,又可提供有用的科学信息.
滚雪球抽样的优缺点
如果你机子内存太小,不设虚拟内存的话,会内存不足,显然会影响速度。 \x0d\\x0d\Windows虚拟内存问题详解 \x0d\\x0d\本文详细介绍了虚拟内存的设置和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x0d\\x0d\内存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很大,电脑中所有运行的程序都需要经过内存来执行,如果执行的程序很大或很多,就会导致内存消耗殆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Windows中运用了虚拟内存技术,即拿出一部分硬盘空间来充当内存使用,当内存占用完时,电脑就会自动调用硬盘来充当内存,以缓解内存的紧张。举一个例子来说,如果电脑只有128MB物理内存的话,当读取一个容量为200MB的文件时,就必须要用到比较大的虚拟内存,文件被内存读取之后就会先储存到虚拟内存,等待内存把文件全部储存到虚拟内存之后,跟着就会把虚拟内里储存的文件释放到原来的安装目录里了。 \x0d\\x0d\当系统运行时,先要将所需的指令和数据从外部存储器(如硬盘、软盘、光盘等)调入内存中,CPU再从内存中读取指令或数据进行运算,并将运算结果存入内存中,内存所起的作用就像一个“二传手”的作用。当运行一个程序需要大量数据、占用大量内存时,内存这个仓库就会被“塞满”,而在这个“仓库”中总有一部分暂时不用的数据占据着有限的空间,所以要将这部分“惰性”的数据“请”出去,以腾出地方给“活性”数据使用。这时就需要新建另一个后备“仓库”去存放“惰性”数据。由于硬盘的空间很大,所以微软Windows 操作系统就将后备“仓库”的地址选在硬盘上,这个后备“仓库”就是虚拟内存。在默认情况下,虚拟内存是以名为Pagefile.sys的交换文件保存在硬盘的系统分区中。 \x0d\\x0d\手动设置虚拟内存 \x0d\\x0d\在默认状态下,是让系统管理虚拟内存的,但是系统默认设置的管理方式通常比较保守,在自动调节时会造成页面文件不连续,而降低读写效率,工作效率就显得不高,于是经常会出现“内存不足”这样的提示,下面就自已动手来设置它吧。 \x0d\\x0d\①用右键点击桌面上的“我的电脑”图标,在出现的右键菜单中选择“属性”选项打开“系统属性”窗口。在窗口中点击“高级”选项卡,出现高级设置的对话框。 \x0d\\x0d\②点击“性能”区域的“设置”按钮,在出现的“性能选项”窗口中选择“高级”选项卡,打开其对话框。 \x0d\\x0d\③在该对话框中可看到关于虚拟内存的区域,点击“更改”按钮进入“虚拟内存”的设置窗口。选择一个有较大空闲容量的分区,勾选“自定义大小”前的复选框,将具体数值填入“初始大小”、“最大值”栏中,而后依次点击“设置→确定”按钮即可,最后重新启动计算机使虚拟内存设置生效。 \x0d\\x0d\建议:可以划分出一个小分区专门提供给虚拟内存、IE临时文件存储等使用,以后可以对该分区定期进行磁盘整理,从而能更好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 \x0d\\x0d\一、量身定制虚似内存 \x0d\\x0d\1.普通设置法 \x0d\\x0d\根据一般的设置方法,虚拟内存交换文件最小值、最大值同时都可设为内存容量的1.5倍,但如果内存本身容量比较大,比如内存是512MB,那么它占用的空间也是很可观的。所以可以这样设定虚拟内存的基本数值:内存容量在256MB以下,就设置为1.5倍;在512MB以上,设置为内存容量的一半;介于256MB与512MB之间的设为与内存容量相同值。 \x0d\\x0d\2.精准设置法 \x0d\\x0d\由于每个人实际操作的应用程序不可能一样,比如有些人要运行3DMAX、Photoshop等这样的大型程序,而有些人可能只是打打字、玩些小游戏,所以对虚拟内存的要求并不相同,于是就要因地制宜地精确设置虚拟内存空间的数值。 \x0d\\x0d\①先将虚拟内存自定义的“初始大小”、“最大值”设为两个相同的数值,比如500MB; \x0d\\x0d\②然后依次打开“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性能”,在出现的“性能”对话框中,展开左侧栏目中的“性能日志和警报”,选中其下的“计数器日志”,在右侧栏目中空白处点击右键,选择右键菜单中的“新建日志设置”选项; \x0d\\x0d\③在弹出的对话框“名称”一栏中填入任意名称,比如“虚拟内存测试”。在出现窗口中点击“添加计数器”按钮进入下一个窗口; \x0d\\x0d\④在该窗口中打开“性能对象”的下拉列表,选择其中的“Paging File”,勾选“从列表中选择计数器”,并在下方的栏目中选择“%Usage Peak”;勾选“从列表中选择范例”,在下方的栏目中选择“_Total”,再依次点击“添加→关闭”结束; \x0d\\x0d\⑥在右侧栏目中可以发现多了一个“虚拟内存测试”项目,如果该项目为红色则说明还没有启动,点击该项,选择右键菜单中的“启动”选项即可; \x0d\\x0d\接下来运行自己常用的一些应用程序,运行一段时间后,进入日志文件所在的系统分区下默认目录“PerfLogs”,找到“虚拟内存测试_000001.csv”并用记事本程序打开它,在该内容中,查看每一栏中倒数第二项数值,这个数值是虚拟内存的使用比率,找到这项数值的最大值,比如图中的“46”,用46%乘以500MB(前面所设定的虚拟内存数值),得出数值为230MB。 \x0d\\x0d\用该数值可以将初始大小设为230MB,而最大值可以根据磁盘空间大小自由设定,一般建议将它设置为最小值的2到3倍。这样就可以将虚拟内存打造得更精准,使自己的爱机运行得更加流畅、更具效率 \x0d\\x0d\二、Windows虚拟内存加速密籍 \x0d\\x0d\虚拟内存对于任何版本的Windows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设置得当,它将极大地提升电脑的性能和运行速度。可是在默认状态下,Windows始终将虚拟内存设为物理内存的1.5倍。这样的话,如果用户安装2GB的内存,系统就会腾出高达3GB的硬盘空间作为虚拟内存。但以当前的主流应用软件和游戏对内存的需要来看,根本没有必要使用这么多的虚拟内存。那么,有没有什么秘技或绝招可使虚拟内存运用得更有效率或更显性能呢? \x0d\\x0d\1、分割存于多个硬盘 \x0d\\x0d\将虚拟内存设在较快的硬盘上,的确可使虚拟内存的运作更有效率。但是若电脑上两个硬盘速度一样快,则应将虚拟内存平均分配在两个不同的硬盘上(并非同一硬盘的不同分区)。因为同步进行读写操作会更有效地提高系统整体的虚拟内存性能。 \x0d\\x0d\举个例子,假设你原本在硬盘C上设置了700MB的虚拟内存,现在你可尝试重新分配,即把硬盘C改为350MB,硬盘D新增350MB的虚拟内存。理论上这样做会加快虚拟内存整体的读写操作. \x0d\\x0d\2、硬盘需有足够空间 \x0d\\x0d\如果你不是很有经验的电脑用户,又或者没有特殊的使用要求,在Windows XP中选择“系统管理的大小”的方法来自动处理虚拟内存,一般情况下应该会比选择“自定义大小”的方法来得安全和稳定。不过,有一点大家必须注意,由于虚拟内存的“页面文件”(pagefile.sys)会随着电脑使用过程进行收缩和扩展,为使系统管理虚拟内存能够进行得顺利和更具弹性,必须保证分页文件所在的硬盘拥有足够的可用空间。 \x0d\\x0d\3、最小值等于最大值 \x0d\\x0d\选择“自定义大小”的方法来处理虚拟内存,并将最大值和最小值都设为同一数值。有很多人都相信用这种方法来处理虚拟内存有助于提高系统的性能。他们所持的理由是,当最大值和最小值都相等时,系统无需时刻进行收缩和扩展页面文件的动作。省去了这些工作,相应地就是提高系统效率。 \x0d\\x0d\这种方法,很多人坚信有效,但同样地,也有人指出其实并没有效果。但不管怎样也好,如要将最大值和最小值设为相等,必须坚守一个原则,那就是虚拟内存的大小必须足够,否则系统轻则会出现效率下降(要进行更多复写动作来腾出空间),严重的更会造成系统不稳定。 \x0d\\x0d\4、整理页面文件 \x0d\\x0d\文件数据保存在硬盘上久了,文件碎片(fragment)自然会产生。要保持或提高硬盘的工作效率,应不时为硬盘进行一次碎片整理。所谓虚拟内存,其实也是硬盘上的资料文件,那么虚拟内存是否也应该像普通文件般需要整理呢? \x0d\\x0d\Windows系统处理页面文件(即虚拟内存)的方法有别于一般的文件。相比之下,页面文件比一般文件更少出现碎片,为页面文件进行整理通常是没有必要的。事实上,当Windows XP进行磁盘碎片整理时,页面文件不会牵涉其中。 \x0d\\x0d\虽然Windows不会对页面文件进行整理,但事实上页面文件也有碎片存在。追求“尽善尽美”的朋友可能仍想对页面文件进行碎片整理。大家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x0d\\x0d\在桌面“我的电脑”图标上单击鼠标右键,在随后出现的功能菜单中选“属性”。进入系统属性的设置窗口,用鼠标点选“高级”-->“性能”-->“设置”-->“高级”-->“更改”,在随后出现的“虚拟内存”设置窗口中选中“无分页文件”一项。最后单击“设置”按钮退出,并重新启动电脑。 \x0d\\x0d\重新启动后,检查一下磁盘根目录中还有没有pagefile.sys页面文件存在,如有就将之删除。清除掉虚拟内存的页面文件后,现在再进行磁盘碎片整理。完成后,按照前面的步骤重新设置一定数量的虚拟内存,并启动电脑使之生效。经上述方法处理后,新得出的页面文件将会是没有碎片的。 \x0d\\x0d\另外,如果想查看页面文件碎片的具体情况呢?启动磁盘碎片整理程序,为存在有页面文件的硬盘进行一次“分析”,再点选“查看报告”,看看“页面文件碎片”一栏便会一目了然. \x0d\\x0d\5、虚拟内存的理想大小 \x0d\\x0d\想以“自定义大小”的方法来处理虚拟内存,究竟应该设置多大的虚拟内存呢?在Windows XP中,如果由操作系统自己定义虚拟内存,系统通常会把最小值设置为物理内存的1.5倍。当扩展时,最大值则介于物理内存的2.5至3倍。一般情况下,用户想自定义虚拟内存的大小,均可参照这个比例设置。 \x0d\\x0d\真的要参照这个比例吗?如果电脑有1GB的内存,难不成最小值要设置为1.5GB,最大值是2.5至3GB。这样一来。Pagefile.sys页面文件至少为1.5GB,太不现实了! \x0d\\x0d\其实,大内存的系统跟小内存的系统相比,在设置虚拟内存时,标准有些不同。 \x0d\\x0d\如果大家有512MB以上甚至1GB的内存,既然物理内存已经相当充足,所需的虚拟内存反而应该减少。故在大内存的系统中,虚拟内存的最小值可以设成物理内存的一半。比如有1GB的内存,虚拟内存的最小值设成512MB,最大值则维持3GB以备不时之需。注意:虽然最大值设为3GB,系统是不会立即出现3GB大小的pagefile.sys文件,实际上它首先会以最小值出现,待有扩展需要时才会递增。 \x0d\\x0d\另外,有些大内存的朋友,可能会干脆不设置虚拟内存,以此强迫系统使用速度较快的内存。其实这是不太明智的做法。正所谓凡事都不要做得太绝对,完全没有虚拟内存也不行。原因是不少应用程序在设计时要求必须使用虚拟内存,没有了就会造成系统不稳定或死机。 \x0d\\x0d\至于小内存的系统,例如256MB,参照1.5倍及3倍的设置比例最稳当。即虚拟内存最小值设为384MB,最大值768MB。 \x0d\\x0d\6、手工订制最准确的虚拟内存 \x0d\\x0d\0.5倍、1.5倍、3倍,哇!好像买衣服时分大、中、小号,完全没有个性。究竟设置虚拟内存有没有更“贴身剪裁”的方法呢? \x0d\\x0d\在Windows XP桌面的“开始”→“运行”中输入perfmon.msc,一个与系统性能有关的监视器便会出现。看看显示器的底部,有三个计数器(pages/sec、Avg.Disk Queue Length及rocessor Time,)。为了便于接下来对虚拟内存的页面文件进行精确监测,现在请大家将这三个计数器逐一点选,并按键盘上的Delete键将它们删除。请大家放心,删除后,下次再启动系统性能监视器时,这三个项目会重新出现。 \x0d\\x0d\删除后,现在请在图表中央位置单击鼠标右键,在随后出现的功能菜单中点选“添加计数器”一项,跟着在跳出窗口的“性能对象”一栏选“Process”。之后再在“从列表选择”一栏中点选“Page File Bytes”。不清楚“Page File Bytes”代表什么意思,只要单击“说明”按钮,解说文字便会出现在对话框之下。 \x0d\\x0d\选定“Page File Bytes”后,再在右方的“从列表选择范例”一栏选取“Total”项,之后依次单击“添加”和“关闭”按钮,一个名为“Page File Bytes”的计数器便会出现在性能监视器的下方中。 \x0d\\x0d\重复以上的动作,再添加一个名为“Page File Bytes Peak”的计数器(即Process下面的Page File Bytes Peak)。 \x0d\\x0d\现在,回头看一下监视器,图表中应该正在显示并计量着刚才新增加的两个计数器。如无意外,这两个计数器在图表上的显示不正确,即数值靠近最高比例线,没有动态变化。不用怕,这并不表示你的电脑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图表比例设得不太恰当而已!用鼠标右键逐一单击监视器底部的“Page Fele Bytes”和“Page File By8tes Peak”计数器,并选“属性”一项。在“数据”页面的“比例”一栏中改为0.0000001,这样显示器中的图表便不再是没有动静了。 \x0d\\x0d\如果你看过系统提供的说明,相信应该知道“Page File Bytes”和“Page File Bytes Peak”正是代表了系统监测期间所使用的虚拟内存及其峰值是多大。因此,需要精确地手工设置虚拟内存,可参考图表下方显示的数字,其单位是Bytes。 \x0d\\x0d\想知道在正常的情况下,你的系统会耗用多少虚拟内存?请将平时日常使用的应用软件同时启动并让它们开始工作,接着再看性能监视器上所显示的数值,心中有数了吧。 \x0d\\x0d\人总有疯狂的时候,想知道自己疯狂使用电脑时系统需要多少虚拟内存,现在就尽情地将电脑上的程序启动并运行(例如,开十多个IE浏览器窗口上网,播放MP3和DVD影片,再进行光盘刻录或DV影片压缩编码),看看监视器的百分比会升高到多少。 \x0d\\x0d\在图表上右击鼠标,点选“属性”,进入“图表”页面勾选“水平格线”一项。这样图表中会出现一条条的水平分割线,是不是好分辨了? \x0d\\x0d\图表中的红色垂直线跑得太快,来不及开启电脑上的程序进行测试? \x0d\\x0d\同样,在图表上单击鼠标右键,选“属性”,在常规页面的“自动抽样间隔”一项中将1秒改为5秒。此时,图表中的“图形时间”数值便会由1分40秒变成8分20秒。换言之,红色垂直线走完一圈需花费8分20秒,这个时间应该足以让大家开启并运行很多应用程序,然后再慢慢查看图表中的结果。 \x0d\\x0d\最后,通过监视器的图表,相信大家已经能粗略估计你的电脑系统应设置多大的虚拟内存了。 \x0d\\x0d\三、出现“虚拟内存不够”的几个可能 \x0d\\x0d\1、感染病毒 \x0d\\x0d\有些病毒发作时会占用大量内存空间,导致系统出现内存不足的问题。赶快去杀毒,升级病毒库,然后把防毒措施做好! \x0d\\x0d\2、虚拟内存设置不当 \x0d\\x0d\虚拟内存设置不当也可能导致出现内存不足问题,一般情况下,虚拟内存大小为物理内存大小的2倍即可,如果设置得过小,就会影响系统程序的正常运行。重新调整虚拟内存大小以WinXP为例,右键点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然后在“高级”标签页,点击“性能”框中的“设置”按钮,切换到“高级”标签页,然后在“虚拟内存”框中点击“更改”按钮,接着重新设置虚拟内存大小,完成后重新启动系统就好了。 \x0d\\x0d\3、系统空间不足 \x0d\\x0d\虚拟内存文件默认是在系统盘中,如WinXP的虚拟内存文件名为“pagefile.sys”,如果系统盘剩余空间过小,导致虚拟内存不足,也会出现内存不足的问题。系统盘至少要保留300MB剩余空间,当然这个数值要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而定。用户尽量不要把各种应用软件安装在系统盘中,保证有足够的空间供虚拟内存文件使用,而且最好把虚拟内存文件安放到非系统盘中。 \x0d\\x0d\4、因为SYSTEM用户权限设置不当 \x0d\\x0d\基于NT内核的Windows系统启动时,SYSTEM用户会为系统创建虚拟内存文件。有些用户为了系统的安全,采用NTFS文件系统,但却取消了SYSTEM用户在系统盘“写入”和“修改”的权限,这样就无法为系统创建虚拟内存文件,运行大型程序时,也会出现内存不足的问题。问题很好解决,只要重新赋予SYSTEM用户“写入”和“修改”的权限即可,不过这个仅限于使用NTFS文件系统的用户。 \x0d\\x0d\四、虚拟内存的优化 \x0d\\x0d\1. 启用磁盘写入缓存 \x0d\\x0d\在“我的电脑”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硬件”,打开设备管理器找到当前正在使用的硬盘,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在硬盘属性的的“策略”页中,打开“启用磁盘上的写入缓存”。 \x0d\\x0d\这个选项将会激活硬盘的写入缓存,从而提高硬盘的读写速度。不过要注意一点,这个功能打开后,如果计算机突然断电可能会导致无法挽回的数据丢失。因此最好在有UPS的情况下再打开这个功能。当然,如果你平常使用计算机时不要进行什么重要的数据处理工作,没有UPS也无所谓,这个功能不会对系统造成太大的损失。 \x0d\\x0d\2. 打开Ultra MDA \x0d\\x0d\在设备管理其中选择IDE ATA/ATAPI控制器中的“基本/次要IDE控制器”,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打开“高级设置”页。这里最重要的设置项目就是“传输模式”,一般应当选择“DMA(若可用)”。 \x0d\\x0d\3. 配置恢复选项 \x0d\\x0d\Windows XP 运行过程中碰到致命错误时会将内存的快照保存为一个文件,以便进行系统调试时使用,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而言,这个文件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反而会影响虚拟内存的性能。所以应当将其关闭。 \x0d\\x0d\在“我的电脑”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高级”,在“性能”下面单击“设置”按钮,在“性能选项”中选择“高级”页。这里有一个“内存使用”选项,如果将其设置为“系统缓存”,Windows XP 将使用约4MB的物理内存作为读写硬盘的缓存,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速度。默认情况下,这个选项是关闭的,如果计算机的物理内存比较充足,比如256M或者更多,最好打开这个选项。但是如果物理内存比较紧张,还是应当保留默认的选项。 \x0d\\x0d\页面文件的设置 \x0d\\x0d\一、页面文件的大小计算 \x0d\\x0d\对于不同的计算机而言,页面文件的大小是各不相同的。关于页面文件大小的设置,有两个流传甚广的“公式”,“物理内存X2.5”或者“物理内存X1.5”。这两种计算方法固然简便,但是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计算机。设置页面文件大小最准确的方法是看看计算机在平常运行中实际使用的页面文件大小。 \x0d\\x0d\通过Windows XP自带的日志功能可以监视计算机平常使用的页面文件的大小,从而进行最准确的设置,具体步骤如下。 \x0d\\x0d\1、在“我的电脑”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高级”,单击“性能”下面的“设置”按钮,然后选择“高级”页,单击“虚拟内存”下方的“更改”按钮。选择“自定义大小”,并将“起始大小”和“最大值”都设置为300M,这只是一个临时性的设置。设置完成后重新启动计算机使设置生效。 \x0d\\x0d\2、进入“控制面板->性能与维护->管理工具”“性能”“性能日志和警告”“计数器日志”。在窗口右侧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新建日志设置” \x0d\\x0d\3、随便设置一个日志名称,比如“监视虚拟内存大小”。 \x0d\\x0d\4、在“常规”页中单击“添加计数器”按钮。 \x0d\\x0d\在“性能对象”中选择“Paging File”,然后选中“从列表选择记数器”下面的“%Usage Peak”,并在右侧“从列表中选择范例”中选择“_Total”。最后单击“添加”和“关闭”按钮。 \x0d\\x0d\5、别忘了记住“日志文件”页中的日志文件存放位置和文件名,后面需要查看这个日志来判断Windows XP平常到底用了多少虚拟内存,在这个例子中,日志文件被存放在D:\Perflog目录下。 \x0d\\x0d\另外还要设置“日志文件类型”为“文本文件”,这样便于阅读。 \x0d\\x0d\这时你可以看到刚才新建的日志条目前面的图标变成了绿色,这表明日志系统已经在监视虚拟内存了。如果图标还是红色,你应该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开始”来启动这个日志。 \x0d\\x0d\过一段时间后打开这个CVS文件,可以看到如下内容的条目。 \x0d\\x0d\这个日志文件记录这一段时间中页面文件的使用情况,注意这里的单位是%,而不是MB。通过简单的计算,就可以得到页面文件的最小尺寸,公式是“页面文件尺寸X百分比”。比如这个例子中,虚拟内存最大的使用比率是31%,300MBX31%=93MB,这个值就是虚拟内存的最小值(注意,300MB是前面的设置的临时值)。 \x0d\\x0d\如果物理内存较大,可以考虑将页面文件的“起始大小”和“最大值”设置为相等,等于上一步中计算出来的大小。这样硬盘中不会因为页面文件过渡膨胀产生磁盘碎片,其副作用是由于“最大值”被设置的较小,万一偶然出现虚拟内存超支的情况,可能会导致系统崩溃。 \x0d\\x0d\设置页面文件 \x0d\\x0d\现在回到“虚拟内存”的设置对话框中选择自定义大小并按照上面的计算结果分别设置“初始大小”和“最大值”。这里将“初始大小”设置为91M,而将“最大值”设置成了200M,这样比较保险。 \x0d\\x0d\对页面文件进行碎片整理 \x0d\\x0d\Windows XP运行时需要大量访问页面文件,如果页面文件出现碎片,系统性能将会受到严重影响,而且会缩短硬盘的使用寿命。所以很有必要对页面文件定期进行碎片整理。 \x0d\\x0d\不过别忘了,页面文件是系统关键文件,Windows XP运行时无法对其进行访问。所以对它进行碎片整理并不是
质量检验操作实务
滚雪球抽样是一种非随机抽样方法,一般适用于社会学、教育学和市场调研等领域。该方法的优点主要包括:方便操作、高效、适用于目标难以直接获取的人群。缺点主要包括:可能存在偏差、无法考虑个体差异、受节奏和个人心态影响。
一、滚雪球抽样的优点
1、方便操作:滚雪球抽样是一种简单直接的抽样方法,操作方便,容易实施。
2、高效:适用于人员生态或人际网络开展的调查对象数量较小的调查研究,数据收集效率高。
3、适用于目标难以直接获取的人群:滚雪球抽样的优点是适用于目标人群不容易获取或样本数量不太多的情况。
二、滚雪球抽样的缺点
1、可能存在偏差:由于滚雪球抽样是非随机性抽样,因此可能存在偏差,不能完全代表整个受众群体。
2、无法考虑个体差异:滚雪球抽样不能考虑受访者个体之间的异质性和多样性,难以描述总体的特点。
3、受节奏和个人心态影响:滚雪球抽样容易受到研究对象的节奏和个人心态的影响,数据的真实性难以保证。
滚雪球抽样是一种有利有弊的抽样方法,可以在特定条件下应用,但同时也要考虑其不足和缺点。在实施滚雪球抽样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和采样目的,综合考虑样本质量要求、可达到的样本规模、抽样策略等多方面因素,从而确保抽样的精度和结果的可信度。
滚雪球抽样的注意事项
1、确定抽样范围:需要明确抽样的研究对象群体范围,确定要抽取的样本数量,以及是否需要考虑对象属性、性别、年龄等特定属性。
2、确认调查者:需要选取信任的调查者居间推荐,以确保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和可信度。
3、确定抽样路径:需要确定滚雪球抽样的路径和步长,这是构建样本的关键环节,需要考虑不同模型和实际情况下的路径选择。
4、控制样本误差:需要注意控制样本误差,调查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测量误差、表达误差和框架误差等潜在问题。
5. 注意退出:滚雪球抽样是一种主动找到样本的抽样方法,需要适当掌握退出样本的方法和原则,避免样本数量过多或样本重复。
在进行滚雪球抽样时需要注意以上几点,以提高样本质量和抽样精度,进而保证研究者的研究节奏和结果的可信度。此外,滚雪球抽样适合于某些调查和研究场景,但不适合于样本总量较大或调查目标需要固定样本量的场景。若使用滚雪球抽样作为调查方法,需特别注重抽样设计和抽样过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以实现所期望的研究目标。
注册会计师常用的三种网络审计技术
质量检验操作实务
出口产品的质量检验需依据订单的质量要求,保证产品出口符合要求。下面我为大家准备了关于质量检验操作实务的文章,欢迎阅读。
一、常用的出口产品质量检验方式
常见的检验方法
(一) 全数与抽样检验。
1、全数检验就是对待检产品批100%地逐一进行检验,又称全面检验或100%检验。
这种质量检验方法适用于生产批量很少的大型机电设备产品,大多数生产批量较大的产品,如电子元器件产品就很不适用。当质量检验具有破坏性时,例如电视机的寿命试验、材料产品的强度试验等,全数检验更是不可能的。
2、抽样检验是从一批交验的产品(总体)中,随机抽取适量的产品样本进行质量检验,然后把检验结果与判定标准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该产品是否合格或需再进行抽检后裁决的一种质量检验方法。
(二) 计数与计量检验。
1、计数检验。计数检验的计数值质量数据不能连续取值,如不合格数、疵点数、缺陷数等。
2、计量检验。计量检验的计量值质量数据可以连续取值,如长度、容积、重量、浓度、温度、强度等。
(三) 理化与感官检验。
(1)理化检验是应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依靠量具、仪器及设备装置等对受检物进行检验。理化检验通常测得检验项目的具体数值,精度高,人为误差小。理化检验是各种检验方式的主体,特别受到人们的关注。
(2)感官检验就是依靠人的感觉器官对质量特性或特征作出评价和判断。如对产品的形状、颜色、气味、伤痕、污损、锈蚀和老化程度等,往往要靠人的感觉器官来进行检查和评价。
因此,感官检验的结果往往依赖于检验人员的经验,并有较大的波动性。虽然如此,但由于目前理化检验技术发展的局限性以及质量检验问题的多样性,感官检验在某些场合仍然是质量检验方式的一种选择或补充。
(四) 破坏性与非破坏性检验。
破坏性检验后,受检物品不再具有原来的使用功能,如寿命试验,强度试验以及爆炸试验等。破坏性检验只能采用抽样检验方式。
(五) 固定与流动检验。
(1)固定检验就是集中检验,是指在生产企业内设立固定的检验站,各工作现场的产品加工以后送到检验站集中检验。
(2)流动检验就是由检验人员直接去工作现场检验。
(六) 验收与监控检验。
(1)验收检验广泛存在于生产全过程,如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及配套件的进货检验,半成品的入库检验,产成品的出厂检验等。验收检验的目的是判断受检对象是否合格,从而作出接收或拒收的决定。
(2)监控检验也叫过程检验,目的是检定生产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以预防由于系统性质量因素的出现而导致的不合格品的大量出现。如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中的各种抽样检验就是监控检验。
二、抽样检验方法
抽样检验是外贸出口商品质量检验中使用最多的形式,我国至今已制定的抽样方法标准有:
GBl0lll利用随机数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GBl3393抽样检查原则;GB6378不合格品率的计量抽样检查程序及图表(对应于ISO3951);GB8051计数型序贯抽样检验方案等。这些抽样方法标准规范性文件,分别对企业抽样检验与国家行业的质量抽样检验方法作出明确的规定,在实际跟单过程中需要了解掌握。
(一) 抽样检查中的基本术语
1、批:相同条件下制造出来的一定数量的产品,称为?批?。在5M1E(即人、机、料、法、测、环)基本相同的生产过程中连续生产的一系列批称为连续批;不能定为连续批的批称为孤立批。
5M1E?是指:
①人(man),包括人的质量意识、责任心、技术业务水平、操作熟练程度、身体条件等。②仪器设备(machine),是否已过检验和校正,运行状况是否正常,是否有严格的管理和使用制度等等。③材料(material)包括试剂、药品、实验动物等是否标准有效。试剂药品有无标明生产厂家、有效期、含量;实验动物是否明确、种系、等级、年龄、性别、适应、饲养等情况。④测量(measure),包括试仪器的精度和测量方法等,是否有明确规定,并严格执行。⑤方法(method),包括工艺技术路线、操作规程、组织管理方法等是否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岗位责任制和考核是否健全;⑥环境(environment),包括温度、湿度,含尘量、噪音、震动、照明、卫生等条件,该控制的条件是否已得到控制
2、单位产品:为实施抽样检查的需要而划分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位产品。
3、批量和样本大小:批量是指批中包含的单位产品个数,以N表示。样本大小是指随机抽取的样本中单位产品个数,以n表示。
4、样本和样本单位:从检查批中抽取用于检查的单位产品称为样本单位。而样本单位的全体则称为样本。样本大小则是指样本中所包含的样本单位数量。
5、合格质量水平(AQL)和不合格质量水平(RQL):在抽样检查中,认为可以接受的.连续提交检查批的过程平均上限值,称为合格质量水平。而过程平均是指一系列初次提交检查批的平均质量,它用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品数或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表示;具体数值由产需双方协商确定,一般由AQL符号表示;在抽样检查中,认为不可接受的批质量下限值,称为不合格质量水平,用RQL符号表示。
6、检查和检查水平(IL):用测量、试验或其他方法,把单位产品与技术要求对比的过程称为检查。检查有正常检查、加严检查和放宽检查等。
7、两类风险a和?:因抽样检验随机性,将本来合格的批,误判为拒收的概率,这对生产方是不利的,因此称为第1类风险或生产方风险,以a表示;而本来不合格的批,也有可能误判为可接受,将对使用方产生不利,该概率称为第II类风险或使用方风险,以?表示。
8、抽样检查方案
样本大小或样本大小系列和判定数组结合在一起,称为抽样方案。而判定数组是指由合格判定数系列和不合格判定数或合格判定数系列和不合格判定数系列结合在一起。
抽样方案有一次、二次和五次抽样方案。
一次抽样方案是指由样本大小n和判定数组(Ac 、Re)结合在一起组成的抽样方案。
Ac为合格判定数。判定批合格时,样本中所含不合格品(d)的最大数称为合格判定数,又称接收数(d?Ac)。
Re为不合格判定数,是判定批不合格时,样本中所含不合格品的最小数,又称拒收数(d?Re)。
二次抽样方案是指由第一样本大小n1,第二样本大小n2,?和判定数组(Ac1;Ac2,Re1;Re2)结合在一起组成的抽样方案。
五次抽样方案则是指由第一样本大小n1第二样本大小n2,?第五样本大小n5和判定数组
(A1,A2,A3,A4,A5,R1,R2,R3,R4,R5)结合在一起组成的抽样方案。
(二) 抽样检查方法的分类
1、按产品质量指标特性分类
质量指标可以按其测量特性分为计量指标和计数指标两类。计量指标是指如材料的纯度、加工件的尺寸、钢的化学成分、产品的寿命等定量数据指标。计数指标又可分为计件指标和计点指标两种,前者以不合格品的件数来衡量,后者则指产品中的缺陷数,如一平方米布料上的外观疵点个数,一个铸件上的气泡和砂眼个数等等。按质量指标分类,产品质量检验的抽样检查方法也分成计数抽检和计量抽检方法两类。
2、按抽样检查的次数分类(略)
按抽样检查次数可分为一次、二次、多次和序贯抽样检查方法。
①一次抽检方法。该方法最简单,它只需要抽检一个样本就可以作出一批产品是否合格的判断。
②二次抽检方法。先抽第一个样本进行检验,若能据此作出该批产品合格与否的判断、检验则终止。如不能作出判断,就再抽取第二个样本,然后再次检验后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
③多次抽检方法。其原理与二次抽检方法一样,每次抽样的样本大小相同,即n,=n2一n。?=n但抽检次数多,合格判定数和不合格判定数亦多。IS()2859标准提供了7次抽检方案。而我国GB2828、GB2829都实施5次抽检方案。GB/?r?2828.1是计数抽样检验标准,只适用于计数抽样检验的场合,主要用于连续批的逐批检验也可用于孤立批的检验。但用于孤立批场合时,使用者应仔细分析OC曲线,从中找出具有所需保护能力的方案。GB/T 2828.1规定的抽样方案主要适用于下述检验范围:最终产品;零部件和原材料;操作;在制品;库存品;维修操作;数据或记录;管理程序。
④序贯抽检方法。相当于多次抽检方法的极限,每次仅随机抽取一个单位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后即按判定规则作出合格、不合格或再抽下个单位产品的判断,一旦能作出该批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时,就终止检验。
3.按抽检方法形式分类
抽检方法首先可以分为调整型与非调整型两大类。调整型是由几个不同的抽检方案与转移规则联系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抽检体系,然后根据各批产品质量变化情况,按转移规则更换抽检方案即正常、加严或放宽抽检方案的转换,ISO2859、ISO3951和GB2828标准都属于这种类型,调整型抽检方法适用于各批质量有联系的连续批产品的质量检验。非调整型的单个抽样检查方案不考虑产品批的质量历史,使用中也没有转移规则,因此它比较容易为质检人员所掌握,但只对孤立批的质量检验较为适宜。
三、出口产品计数抽样方法
1.计数抽样方法
按抽样次数,分为一次、二次和多次计数抽样检查方法。
(1)计数一次抽样检查方法。这是一种最基本和最简单的抽样检查方法,它对总体N中抽取n个样品进行检验,根据n中的不合格品数d和预先规定的允许不合格品数C(也可记作A。)对比,从而判断该批产品是否合格。
(2)计数二次抽样检查方法。这种抽检方法是在一次抽检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对交验批抽取两个样本n1,n2(GB2828中规定n1=n2)对应也有二个合格判定数C1,和C2:,不合格判定数为?1, ?2两次样本中的不合格数分别为d1,和d2:,其抽检和判断过程
第一步:先抽取第一个样本n1。,检验后如不合格品数是d1,?C1,判为合格;如d1?1,判为不合格,当C1?d1?1,则需由第二个样本来判定。
第二步:n2中的不合格品数d2,由d2和d1加在一起与C2的?2进行比较,如d1+d2?C2,判为合格;当d1+d2?2。判为不合格。
(3)计数多次抽样检查。计数多次抽样检查的程序与计数二次抽检相似,但抽检次数多,合格判定数和不合格判定数亦多,因每次抽取样本大小相同,因此抽检次数多的样本小。我国GB 2828和GB 2829规定是五次抽检方案.
;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基础的企业信息系统将逐步成为注册会计师的主要审计对象。对这种网络化的信息系统的审计需要多种多样的网络审计技术,目前,这些审计技术都在探索和研究中。本文仅就对网络化环境下的网络数据库、网络信息系统软件和电子签章三类关键要素的审计技术作一简要介绍。
一、网络交易数据库的审计技术
在信息网络化的环境下,会计数据的无纸化和网络数据库化是一种发展的趋势。对网络信息系统的网络数据库或数据文件的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传统的手工审计习惯出发,注册会计师往往最关注的是:如何应用计算机审计技术获取所需的审计证据,并对这些证据进行评价,进而判断数据是否真实、可靠、完备和合法合规。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技术很多,本文仅简要介绍以下四种技术。
(一)计算机抽样取证、计算比较与综合分析
这项技术作为审计软件中的一个基本功能程序块,可被设计成灵活的通用程序。注册会计师在使用时,根据需要选择抽取数据的条件和参数,就可立即获得所要抽取的业务数据。这种技术可用于平时的监督(如内部审计人员或外部的注册会计师作为系统的一个终端用户),也可用于外部审计的年度审计。传统审计中,注册会计师一般是在一批业务发生后,才来审查这批业务是否合规和真实。在计算机审计技术普遍应用的今天,注册会计师可实时调取网络系统的业务或需要关注的重大经济业务,以便及时提出内部控制的建议来保障数据的完整性。
1.计算机抽样取证。譬如,对电子购销业务的审查,要审查的业务是赊销额大于5万元或售价低于正常售价的15%的销售业务;或要审查购入的原材料比标准价高出5%的业务。这些业务的条件是根据需要而定,有时条件是相当复杂的,用计算机进行操作往往能提高效率。
2.计算机计算比较和综合分析。计算机按指定的审计条件从业务数据库中抽取的业务记录并直接由计算机程序自动计算金额数据项的合计额,并与标准或正常业务进行比较,反映出差异等必要的信息和可能的线索。同时,审计软件也可对这些不同的业务抽样审计进行综合分析得到较综合的审计证据。在此基础上,注册会计师可做出判断和对被审计的网络信息系统数据库及其系统提出及时的建议。
(二)利用嵌入实时审计软件
网络信息系统需要经常性和实时监督,注册会计师一般可设计一个程序块嵌入被审查的系统中,采集审计所关心的关键数据。同时,嵌入的审计程序本身具有隐蔽性、安全性和稳定性,非注册会计师不能看到这些审计程序和自动形成的审计数据。所以,注册会计师应用这些审计程序就能自动记载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还可随时调阅这些证据文件,并利用这些审计证据可适时判断系统运行情况和提出审计建议。
用嵌入的程序采集的审计证据文件,一般分如下几种:不合法而进入使用有口令的程序(如数据修改程序);未经批准而调用某数据文件;超权限使用系统;擅自调阅或修改审计线索数据项或审计证据文件。这项技术对于符合性测试是非常有效的,同时,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也可用于实质性测试。由于这种技术要求在系统设计时,就要把这一嵌入的审计程序块结合进去,因此需要在网络信息系统软件设计标准中对这类审计线索生成的程序进行必要的强制规范。
(三)网络数据实时备份加密技术
网络实时备份如同手工开具销售发票复写几份一样,在不同计算机硬盘上同时记录业务发生的数据备份。而且这些备份数据中至少有一份是由审计鉴证机构保存和适当加密,以便保持其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种方法也是保留审计线索的一种重要手段。但这种技术的应用需要预先建立一个具备备份能力的网络服务器系统,而且有一套备份数据的加密制度。
(四)专设审计控制字段
插入审计控制字段是指利用特殊的控制字段与被查的网络信息系统数据文件的记录或业务建立一种关系或将发生的业务的关键数据加密并加以存储,审计时根据这一特征就能容易地收集到所需的审计证据。插入控制字段指单独设置一个字段(数据项)存放关系函数和有关加密的关键数据。这一字段可专门用于审计鉴证。但是,它可在程序和业务编码设计时结合在一起,把控制内容融合在网络信息系统中,以保证控制字段记载的内容真实和可靠。这种控制字段经常用于在线业务的处理,避免在线操作人员进行不合法的数据篡改或伪造。如果把审计控制字段与业务编码、程序设计密切联系在一起,就可增加一种可靠的应用控制手段,当然也给审计提供了方便的审计线索。这种技术强调在系统设计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考虑各种处理特性和修改线索保留的措施,并融合到信息系统的设计内容中去,以便确保系统数据的安全性。
求助:一个样本抽出的计算方法
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广泛采用了人体科学和生物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及手段,也采用了系统工程、控制理论、统计学等其他学科的一些研究方法,而且本学科的研究也建立了一些独特的新方法。使用这些方法来研究以下问题:测量人体各部分静态和动态数据;调查、询问或直接观察人在作业时的行为和反应特征;对时间和动作的分析研究;测量人在作业前后以及作业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各种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观察和分析作业过程和工艺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差错和意外事故的原因;进行模型实验或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找出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发展成有关理论。
常用的研究方法有:
1.观察法
为了研究系统中人和机器的工作状态,常采用各种各样的观察方法,如工人操作动作的分析,功能分析和工艺流程分析等都属观察法。
2.实测法
实测法是一种借助于仪器设备进行实际测量的方法。例如,对人体静态和动态参数的测量,对人体生理参数的测量或者是对系统参数、作业环境参数的测量等。
3.实验法
这是当运用实测法受到限制时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一般在实验室中进行,也可以在作业现场进行。例如,为了获得人对各种不同的显示仪表的认读速度和差错率的数据,一般实验室进行试验;为了了解色彩环境对人的心理、生理和工作效率的影响,由于需要进行长时间研究和多人次的观测,才能获得比较真实的数据,通常在作业现场进行实验。
4.模拟和模型实验法
由于机器系统一般比较复杂,因而在进行人机系统研究时常采用模拟的方法。模拟方法包括对各种技术和装置的模拟,如操作训练模拟器、机械模型以及各种人体模型等。通过这类模拟方法可以对某些操作系统进行仿真实验,得到从实验室研究外推所需的更符合实际的数据。因为模拟器和模型通常比其模拟的真实系统价格便宜得多,但又可以进行符合实际的研究,所以应用较多。
5.计算机数值仿真法
由于人机系统中的操作者是具有主观意志的生命体,用传统的物理模拟和模型方法研究人机系统,往往不能完全反映系统中生命体的特征,其结果与实际相比必有一定误差。另外,随着现代人机系统越来越复杂,采用物理模拟和模型的方法研究复杂的人机系统,不仅成本高、周期长,而且模拟和模型装置一经定型,就很难作修改变动。为此,一些更为理想和有效的方法逐渐被研究出来,其中的计算机数值仿真法已成为人体工程学研究的一种现代方法。数值仿真是在计算机上利用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仿真性实验研究。研究者可对尚处于设计阶段的未来系统进行仿真,并就系统中的人、机、环境三要素的功能特点及其相互间的协调性进行分析,从而预知所设计产品的性能,并进行改进设计。应用数值仿真研究,能大大缩短设计周期,并降低成本。
6.分析法
分析法是上述各种方法中获得了一定的资料和数据后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人体工程学研究常采用以下几种分析方法:
(1)瞬间操作分析法。生产过程一般是连续的,人和机械之间的信息传递也是连续的。但要分析这种连续传递的信息很困难,因而只能用间歇性的分析测定法,即采用统计学中的随机采样法,对操作者和机械之间在每一间隔时刻的信息进行测定后,再用统计推理的方法加以整理,从而获得人机环境系统的有益资料。
(2)知觉与运动信息分析法。人机之间存在一个反馈系统,即外界给人的信息,首先由感知器官传到神经中枢,经大脑处理后,产生反映信号再传递给肢体对机械进行操作,被操作的机械又将信息反馈给操作者,从而形成一个反馈系统。知觉与运动信息分析法,就是对此反馈系统进行测定分析,然后用信息传递理论来阐述人机间信息传递的数量关系。
(3)动作负荷分析法。在规定操作所必须的最小间隔时间条件下,采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来分析操作者连续操作的情况,从而推算操作者工作的负荷程度。另外,对操作者在单位时间内工作的负荷进行分析,可以获得用单位时间的作业负荷率来表示操作者的全部工作负荷。
(4)频率分析法。对人家系统中的机械系统使用频率和操作者的操作动作频率进行测定分析,其结果可以获得作为调整操作人员负荷参数的依据。
(5)危象分析法。对事故或者近似事故的危象进行分析,特别有助于识别容易诱发错误的情况,同时也能方便的查找出系统中存在的而又需用较复杂的研究方法才能发现的问题。
(6)相关分析法。在分析方法中,常常要研究两种变量,即自变量和因变量。用相关分析法能够确定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关系。利用变量之间的统计关系可以对变量进行描述和预测,或者从中找出合乎规律的东西。例如对人的身高和体重进行相关分析,便可以用身高参数来描述人的体重。统计学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应用使相关分析法成为人机工程学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
(7)调查研究法。人体工程学专家还采用各种调查方法来抽样分析操作者或使用者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方法包括简单的访问,专门调查、精细的评分、心理和生理学分析判断以及间接意见与建议分析等。
样本量的计算公式为:Z为置信区间,n为样本量,d为抽样误差范围,σ为标准偏差。一般来说,样本量05是指总体中抽取的样本元素总数。统计学、数学、物理和其他学科的样本量是选择测试统计学的一个要素。根据抽样分布理论,在大样本条件下,如果总体为正态分布,则样本统计服从正态分布;如果总体为非正态分布,则样本统计量渐近服从正态分布。扩展数据采样方法1。一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将总体数设置为N。如果通过逐个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并且每次抽取样本时,每个个体都具有相同的被选中概率。这种抽样方法是简单的随机抽样,适用于少数群体。2.系统抽样。当种群数量较大时,首先将种群划分为平衡的部分,然后根据预先确定的规则,从每个部分抽取一些个体以获得所需的样本。这种抽样方法称为系统抽样。3.在分层抽样中,将人口划分为非交叉层,然后按一定比例进行抽样,从每层中分离一定数量的个体,以获得所需的样本。这种抽样方法是分层抽样,适用于由几个有明显差异的部分组成的人群。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