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脑系统除了Windows系列之外,还有什么系列呢?它们好用吗?

2.荷兰鹿特丹的特色

3.电脑什么时候出生的?

电脑系统除了Windows系列之外,还有什么系列呢?它们好用吗?

荷兰电脑系统-荷兰计算机

1.有开源的linux,应该说linux将是微软对大的对手,它又衍生出各个不同版本的,像比较有名的red

hat,Ubuntu,Fedora等等。如果要玩,建议玩玩Ubuntu,相对来说这个用的比较多,(还可以去官网免费申请个安装光盘来,不过申请界面是英文的,所填地址也要是英文,人家会从荷兰寄过来的哟)

2.还有就是老牌的苹果Mac了,操作界面华丽,用还是比较简单的,你可以去麦友网看看,专门讨论Mac的

3.像其他的市场份额就很小了,如谷歌的Android,虽然是为手机设计的,但是现在已经可以在上网本上运行,我想以谷歌的野心实力,进入PC操作系统只是早晚的事

PS:据说棒子也搞出个操作系统Tmax,不过还没发布

荷兰鹿特丹的特色

楼主是去留学的?还是旅游啊

鹿特丹港历史悠长 ,并几经兴衰。特别是二

战后 ,随着欧洲经济复兴和共同市场的建立 ,鹿特

丹港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 ,得到迅猛发展。1961

年 ,鹿特丹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超过纽约港 ,达

1 . 8亿吨 ,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此后 40多年来 ,

它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虽然 2004年

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超过鹿特丹港 ,但是鹿特丹港

货物吞吐量仍居世界第四位、 欧洲第一位。经考

察 ,鹿特丹港在地主港管理模式下 ,港区建设、 物

流园区、 临港产业及集疏运体系等 4个方面非常

有特色 ,以下逐一介绍。

1  港区建设

1 . 1  港区分布

港区建设以新航道为主轴 ,由上游向下游、 由

北向南、 由东向西、 由近市区向大海延伸 ,港池多

采用挖入式 ,分布于主航道两侧。自东向西主要

港区有 7个 (见图 1 ) ,分别是瓦尔 - 埃姆港区

(Waal - Eemhaven)、 梅尔沃港区 (Mer wehaven)、

维尔港区 (Vierhavens)、 波利斯港区 ( Pernis)、 博

特莱克港区 (Botlek)、 欧罗波特港区 ( Eur opoort)

和马斯莱可迪港区 (Maasvlakte )。港区水深从

6 . 8 m (接纳内河船舶 )到 22 m,可以停靠从内河

驳船到 50多万吨的特大油轮等各类船舶 ,同时可

供 600多艘轮船停泊作业。按功能分为集装箱、

石油化工、 煤炭、 矿石、 农产品、 滚装船等专用和多

用码头。

  港区面积

鹿特丹港港区总面积 105 . 56 km2

,岸线长度

为 40 km。其中 ,工业区面积 52 . 57 km2

,港口水

域面积 52 . 99 km2

,集装箱码头作业区 8个 ,多功

能码头作业区 17个 ,全气候码头作业区 1个 ,滚

装码头作业区 7个 ,汽车码头作业区 1个 ,水果码

头作业区 2个 ,果汁码头作业区 3个 ,散货码头作

业区 20个。其中 ,博特莱克、 欧罗波特和马斯莱

可迪三大港区构成了鹿特丹港的主体。博特莱克

港区及工业区占地面积为 12 . 5 km2

,港区内建有

各种专用码头和集装箱船、 滚装船、 载驳船作业

区 ,可停靠 6万吨级船舶 ,装卸货物的种类主要是

矿石、 石油和散粮等;欧罗波特港区占地面积为

36 km2

,最大水深可达 22 m,可停靠 20万吨级的

油轮和散货船 ,主要吞吐原油和石油化工产品 ,港

区附近建有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马斯莱可迪港

区占地 33 km2

,它是利用沿岸浅滩 ,经过疏浚而

建成的 ,港区在新水道入海口以南 ,伸入海域达

5 km,港内水深维持在 19~23 m,可停靠 25万吨

级矿砂船和 30万吨级油船。

1 . 3  港区发展

马斯莱可迪港区Ⅱ 期将是鹿特丹港第 8个港

区,为适应洲际远洋运输船舶大型化和专业化 (液

货运输采用超大型油轮、 什杂件货运输集装箱化)

的发展趋势,加强鹿特丹作为欧洲和世界最重要港

口的地位而建设。马斯莱可迪港区 II期将位于马

斯河出海口,港区水深大于 19 m,可满足 12 000标

箱的 10~15万吨级集装箱货船停靠。2008年春季

开始建设, 2012~2014年投产

  物流园区

2 . 1  特色化海港

鹿特丹港是欧洲最重要的石油、 化学品、 集装

箱、 铁矿、 食物和金属的运输港口。各种物流的交

汇使鹿特丹港成为特色化海港的集合体 ,最大的

特点是储、 运、 销一条龙。通过一些保税仓库和货

物配给中心 (物流中心 )进行储运和再加工 ,提高

货物的附加值 ,然后通过公路、 铁路、 河道、 空运、

海运等多种运输路线将货物送到荷兰和欧洲的目

的地。

2 . 2  配给中心

鹿特丹港为制造商、 船运公司和配给商提供

全球性的后勤保障归功于它先进的港口设备、 配

给设施以及同欧洲内地便利的联系。物流的高度

集中使鹿特丹成为了一个中心:世界上所有大的

船运公司都直接进驻于此或设代理处;欧洲的贸

易也集中于此 ,许多公司都在鹿特丹建立了欧洲

配给中心;美国、 日本约一半的大公司已经在荷兰

建立了欧洲配给中心;在欧洲建立的配给中心有

3 /4位于荷兰。这些一方面归功于它得天独厚的

地理位置、 同内地便利的联系、 后勤服务的质量、

熟练的工人和明确的海关程序等等 ,更重要的方

面是鹿特丹港同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Schi phol空港

(欧洲重要的空港之一 )之间紧密的联系。鹿特

丹也有许多亚洲的“ 贸易和配给中心” 。

2 . 3  参与国际贸易

鹿特丹港发展物流园区目的是参与国际贸

易。物流园区 (Distri park)建在港区中心地带 ,紧

临码头和多种交通设施 (指通往内陆、 海外、 欧洲

目的地的交通设施 ) ,与码头间建设专门的运输

通道 ,方便进行物资配给。园区内设有仓库 ,有现

代化的信息与通讯设施 ,以及现场办公的海关。

在埃姆、 博特莱克和马斯莱可迪港区建有 3个大

型物流园区即配给中心 (见图 3) ,通过货物合理

配置满足顾客需求和目的地国家的要求 ,包括再

包装、 标签、 称重、 装配、 质量监控、 配送、 海关等环

节:埃姆物流园区占地 50万 m2

,主要提供大宗产

品如木材、 钢材等的储存和配送服务;博特莱克物

流园区占地 87万 m2

,是石油、 化工产品专业配送

中心 ,这里的公司主要集中仓储、 配送和编组的服

务;马斯莱可迪是新建设的物流园区 ,占地 125万

m2

,它是为那些集中物流活动来建立欧洲配送中

心的公司而设计的 ,它临近西南边的集装箱码头 ,

通过一个内部道路与码头联系 ,其他如火车、 卡

车、 远洋船、 内河船也可方便到达

  临港产业

3 . 1  工业综合体

鹿特丹港不仅是转运港 ,也是一个巨大的工

业综合体。大量的跨国公司在此设立它们最重要

的或是在欧洲唯一的工业联合体 ,在这里它们为

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生产工业品。鹿特丹市炼

油、 化工、 造船等工业主要是依托鹿特丹港发展起

来的 ,主要分布于新水道沿岸 ,拥有一条以炼油、

石油化工、 船舶修造、 港口机械、 食品等工业为主

的临海沿河工业带 (即临港工业区 )。

3 . 2  石油化学工业

临海沿河工业带的化学品和石油化学工业尤

其值得关注。石化工业租用了 52 km2

的港口工

业区中的 60% ,拥有 BP /Texaco、 Ess o、 Kuwait Pe2

troleum、 Shell和 Koch 5个公司的大型炼油厂 ,年

原油加工能力 8 500万吨以上 ,成为世界最大的

炼油和石油化工中心之一 (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

8 4 《城市公用事业 》一 )。临港工业区内的化工厂原材料主要依靠 5

个炼油厂提供。鹿特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欧洲

的主要化学品港口 ,每年大约有 1亿多吨原油海

运至鹿特丹 ,一部分供给炼油厂 ,其余的通过海

运、 空运、 管道输往欧洲其他地区。

3 . 3  造船业

利用拥有水工建筑技术和水利技术的独特优

势 ,港区大力发展造船业和水工产品制造业。造

船工业发达 , 7个大型造船厂拥有 30多个浮船

坞 ,生产巨型油轮、 货轮和集装箱船等。同时生产

海上拖轮、 挖泥船、 浮吊、 勘探船、 海上钻井平台等

特种工具船 ,以及大型闸门、 桥梁构件、 沉井等水

工制成品等。

3 . 4  农产品加工

鹿特丹地区许多农产品的加工基地也建在临

港工业区内。这些农产品加工包括半成品的加工

和成品加工。工业化的农产品加工、 质量控制、 交

易方便、 仓储完备、 高效运输是鹿特丹成为欧洲农

产品加工业中心的要素。食品公司 (如联合利

华、 可口可乐 )的贸易、 存储、 加工以及运输等也

都集中在港区 ,由此形成了欧洲最重要的农产品

交易中心。

3 . 5  航运服务相关产业

每年有超过 3万艘船只和超过 4亿吨货物进

出鹿特丹港 ,与航运服务相关的众多产业集聚在

鹿特丹港区及其周围。包括船舶分级、 船舶监测、

船舶配件供应、 物资补给、 检查测试、 保养、 废物处

理、 船舶修理和船员招募与更换等业务。该地区

有 11万人从事与港口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产业。

同时 ,发达的临港工业促进了金融、 贸易、 保险、 信

息、 代理和咨询等服务业的发展。

3 . 6  港口工业

港口工业已成为鹿特丹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分。港区及其周围的产业目前已达到该地区产值

的 50%以上。临港工业区的发展已经成为鹿特

丹港的主要组成部分。

4  集疏运设施

鹿特丹港的基础设施最强调集疏运系统 (见

图 4)。它不仅包括对其服务腹地的运输网络 ,还

包括港口本身内部的运输系统。鹿特丹港吞吐的

货物 80%的发货地或目的地不在荷兰 ,大量的货物在港口通过一流的内陆运输网进行中转。通过

铁路、 海运、 河道、 管道、 公路、 空运等多种运输路

线将货物送到荷兰和欧洲的目的地。鹿特丹有高

速公路、 铁路、 水路与欧洲各国联接 ,覆盖了从法

国到黑海、 从北欧到意大利的欧洲各主要市场和

工业区 ,空运货物可以通过鹿特丹国际机场进出。

此外 ,鹿特丹港还为客户提供个性化运输和中转

服务与多式联运相结合。

鹿特丹港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公路、 水路、 铁

路和管道。截至 2005年年底 ,公路、 水路、 铁路在

多模式运输中分担比例分别是 59∶ 31∶ 10。除了

海运、 内河运输外 ,鹿特丹还拥有 2个先进的铁路

服务中心 ,并有 2个铁路化学品中心 ,很多码头也

拥有自己的铁路连接。原油等液体货物主要通过

管道进行输送 ,港区内各种运输管道的长度已超

过 1 200 km长的荷兰铁路系统。鹿特丹港计划

减少公路交通运输拥挤和环境污染。计划到

2035年 ,优化公路、 水路、 铁路在多模式运输中的

分担比例为 35∶ 45∶ 20

5  发展趋势

鹿特丹港是保持 40多年的世界第一大港。

它的发展历史充分反映了世界港口的发展历程和

趋势。经研究 ,世界港口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代:第

一代港口仅作为运输中心 ,承担着货物的运转、 临

时储存、 发货等功能;第二代港口增加了工业、 商

业活动 ,这些活动改变了港口 (甚至整个运输业 )

不具备增值作用的局面;第三代港口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 ,港口的功能出现了更广意义上的发展 ,

尤其是物流和信息功能的加强 ,世界各大港口多

数成为物流和信息中心。目前 ,世界主要港口中

第二代港口仍是发展的主流 ,但已开始向第三代

港口发展。鹿特丹港在向第三代港口转型中走在

世界港口的前列 ,代表了世界港口发展的新趋向 ,

具体表现在 7个方面:

5 . 1  港口功能多元化

第三代港口功能日趋多元化 ,除了装卸运输

功能外 ,大力发展物流功能、 工业功能、 商贸功能

和信息功能等。功能的多元化已成为综合性港口

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如鹿特丹港港区东西延

绵 40 km、 占地约 105 . 56 km2

,是集装卸、 堆存、 工

业、 贸易、 运输和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 综

合化港区 ,其综合物流码头不仅具有保管、 发送、

加工等流通功能和信息功能 ,而且还增加了销售和展览等商贸功能。港区及其周围的产业产值已

达到该地区产值的 50%以上。

5 . 2  港口货物集装箱化

随着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开展 ,件杂货运

输的集装箱化程度越来越高 ,集装箱海运量也越

来越大。为了适应世界海运集装箱化的发展 ,能

在未来的全球集装箱运输中占有一席之地 ,世界

港口开始将其主要注意力放到集装箱码头的发展

上 ,纷纷投资集装箱码头的建造和传统件杂货码

头的集装箱化改造。集装箱的吞吐能力已经成为

世界港口之间竞争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集装箱

吞吐量将成为衡量现代港口作用与地位的主要标

志。1990年代以来 ,鹿特丹港开始实施新的扩能

计划 ,计划到 2010年再建 8个集装箱码头 ,同时

规划还预留了发展空间。

5 . 3  港口泊位深水化

近年来 ,船舶出现了大型化发展的趋势 (散

货船大都在 15~20万吨 ,油船出现了 50万吨的

巨轮 ,集装箱船也向超巴拿马型发展 ) ,环球航线

上的国际集装箱班轮已经向第五、 第六代发展 ,满

载吃水最小的也在 12m以上 ,这样 ,深水泊位和

深水航道就成为国际班轮未来主要船型对港口的

要求。为了适应这一形势 ,鹿特丹港不断扩建大

型深水泊位 ,前沿水深 17~23m,满足第五、 第六

代集装箱船的要求。

5 . 4  港口物流现代化

港口城市处于海陆空各种运输方式的交汇

点。随着现代物流的兴起 ,港口作为国际贸易的

最主要形式 ,在物流中的核心与枢纽地位愈发被

凸显出来。在港口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 ,拓展现

代化物流分拨功能 ,形成物流分拨和综合运输服

务中心已成为世界港口新的发展方向。港口不仅

是货物的集散地 ,而且也是一个物流中心、 商贸交

易中心。鹿特丹港十分重视港口在物流系统的节

点功能和动态物流链中的枢纽作用 ,其不仅是荷

兰的国际贸易中心 ,而且也是欧洲的物资流通基

地 ,世界各地的远洋船舶一直挂靠在鹿特丹港 ,美

国向欧洲出口货物的 43% ,日本向欧洲出口货物

的 34%几乎都是通过鹿特丹港。目前鹿特丹港

口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现货市场、 世界有色金属

储运中心、 欧洲粮食贸易中心 ,它从国际中转港转

变为国际贸易、 物流的中心 ,突出了航运、 物流和

贸易的作用;而工业、 航运、 贸易的发展 ,又促进了

金融、 保险、 信息行业的发展 ,形成了鹿特丹港工贸一体的复合型港的经济结构。

5 . 5  港口工业规模化

现代港口所具有的完善物流功能 ,将使之成

为大型临港工业的首选用地 ,而临港工业的发展

与壮大必将成为港口最直接的最有保证的货源。

临港工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鹿特丹港工业区

面积 52 . 57 km2

,占港区总面积 105 . 56 km2

的一

半 ,港口工业已成为鹿特丹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分 ,约有 50%的增加值来自港口工业。

5 . 6  港口运输网络化

港口作为综合运输的枢纽及货物和旅客的集

散地 ,在整个运输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 一体化使货物流动范围越来越大 ,速

度越来越快 ,这要求现代化港口必须具备完善的

海运、 内河、 公路、 铁路、 空中立体集疏运网络系

统 ,水路与铁路、 公路、 航空、 管道等运输方式形成

方便、 快捷的多式联运的综合运输网络 ,是港口综

合运输枢纽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同时要为

港口与腹地的通畅留有合理的、 充分的、 相配套的

包括地上、 地下和空中的空间。

鹿特丹港集疏运系统由港口铁路、 公路、 内

河、 管道和城市交通系统及机场连接 ,构成一个有

机的系统。它内连各港区码头 ,紧接港口工业区

和市区 ,远通欧洲综合交通管网。其中 ,水路与铁

路在港口集疏运系统中的作用更是非常重要。鹿

特丹市政府为减少公路交通运输拥挤和环境污

染 ,增加铁路和内河运输方式的市场份额 ,重点加

快了铁路建设 ,在内河运输方面对莱茵河的几条

支流进行改造 ,使之适应大规模的内河运输 ,不仅

做到运输上的方便、 快捷与低成本 ,而且由于铁路

和内河运输的改善 ,增加了港口系统的集疏运功

能 ,有效地减少了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5 . 7  港口服务信息化

一是港口信息网络化成为全球趋势 ,也是提

高服务效率的重要手段。通信和信息在所有经济

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贸易的一

个重要环节 ,港口要想成为现代化物流的枢纽 ,必

须进一步加强港口的信息化建设,协同电信、 海

关、 商检、 税务、 工商、 银行等部门拓展综合信息服

务功能 ,有力地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尤其是

面向港口产业的金融、 保险、 代理业的发展。二是

港口业信息技术革命的焦点之一是电子数据交换

( ED I )。通过它可使港口的计算机系统直接同用

户、 货主以及其他机构 (如海关 )的计算机系统进

行通讯。目前 ,世界主要港口均已采用了网络化

的信息系统 ,使港口的工作效率出现了飞速的提

高。三是建立国家级的信息服务平台 ( Portbase)。

1994年以前 ,鹿特丹港 ED I信息主要用于报关 ,

而现在由于拥有国家级的信息服务平台 ( Port2

base)等信息网络 ,信息应用的范围就更广了 ,包

括运输指令、 国际铁路运单、 装运通知、 装货清单、

货物进出门情况等 ,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

电脑什么时候出生的?

计算机进化过程 1642至1643年,巴斯卡(Blaise Pascal)为了帮助做收税员的父亲,他就发明了一个用齿轮运作的加法器,叫“Pascalene” ,这是第一部机械加法器。 1666年,在英国Samuel Morland发明了一部可以计算加数及减数的机械计数机。 1671年,著名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G.W.Leibnitz)制成了第一台能够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机械式计算机。 1673年, Gottfried Leibniz 制造了一部踏式(stepped)圆柱形转轮的计数机,叫“Stepped Reckoner”,这部计算器可以把重复的数字相乘,并自动地加入加数器里。 1694年,德国数学家,Gottfried Leibniz ,把巴斯卡的Pascalene 改良,制造了一部可以计算乘数的机器,它仍然是用齿轮及刻度盘操作。 1773年, Philipp-Matthaus 制造及卖出了少量精确至12位的计算机器。 1775年,The third Earl of Stanhope 发明了一部与Leibniz相似的乘法计算器。 1786年,J.H.Mueller 设计了一部差分机,可惜没有拨款去制造。 1801年, Joseph-Marie Jacquard 的织布机是用连接按序的打孔卡控制编织的样式。 1854年,George Boole 出版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Laws of Thought”,是讲述符号及逻辑理由,它后来成为计算机设计的基本概念。 1858年,一条电报线第一次跨越大西洋,并且提供了几日的服务。 1861年,一条跨越大陆的电报线把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连接起来。 1876年,Alexander Graham Bell 发明了电话并取得专利权。 1876至1878年,Baron Kelvin 制造了一部泛音分析机及潮汐预测机。 1882年,William S. Burroughs 辞去在银行文员的工作,并专注于加数器的发明。 1889年,Herman Hollerith 的电动制表机在比赛中有出色的表现,并被用于 1890 中的人口调查。Herman Hollerith 采用了Jacquard 织布机的概念用来计算,他用咭贮存资料,然后注入机器内编译结果。这机器使本来需要十年时间才能得到的人口调查结果,在短短六星期内做到。 1893年,第一部四功能计算器被发明。 老式计算机 1895年,Guglielmo Marconi 传送广播讯号。 1896年,Hollerith 成立制表机器公司(Tabulating Machine Company)。 1908年,英国科学家 Campbell Swinton 述了电子扫描方法及预示用阴极射线管制造电视。 1911年,Hollerith 的表机公司与其它两间公司合并,组成 Computer Tabulating Recording Company (C-T-R),制表及录制公司。但在1924年,改名为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 Corporation (IBM)。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 Kamerlingh Onnes 在 Leiden Unversity 发现超导电。 1931年,Vannever Bush 发明了一部可以解决差分程序的计数机,这机器可以解决一些令数学家,科学家头痛的复杂差分程序。 1935年,IBM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 tion) 引入 "IBM 601”,它是一部有算术部件及可在1秒钟内计算乘数的穿孔咭机器。 它对科学及商业的计算起很大的作用。总共制造了1500 部。 1937年,Alan Turing 想出了一个 "通用机器( )” 的概念,可以执行任何的算法,形成了一个"可计算(computability)”的基本概念。Turing 的概念比其它同类型的发明为好,因为他用了符号处理(symbol 概念。 1939年11月,John Vincent Atannsoff 与 John Berry 制造了一部16位加数器。它是第一部用真空管计算的机器。1939年,Zuse 与 Schreyer 开鈶制造了"V2”〔后来叫Z2〕,这机器沿用 Z1的机械贮存器,加上一个用断电器逻辑(Relay Logic)的新算术部件。但当 Zuse完成草稿后,这计划被中断一年。 科学计算器 1946年 ,第一台正式的电脑“埃尼阿克”在美国诞生,但十分耗电。 1959年,第一台小型科学计算器IBM620研制成功。 1960年,数据处理系统IBM1401研制成功。 1961年,程序设计语言COBOL问世。 1961年,第一台分系统计算机由麻省理工学院设计完成。 1963年,BASIC语言问世。 1964年,第三代计算机IBM360系列制成。 1965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推出第一台小型机PDP-8。 1969年,IBM公司研制成功90列卡片机和系统——3计算机系统。 1970年,IBM系统1370计算机系列制成。 1971年,伊利诺大学设计完成伊利阿克IV巨型计算机。 1971年,第一台微处理机4004由英特尔公司研制成功。 1972年,微处理机基片开始大量生产销售。 1973年,第一片软磁盘由IBM公司研制成功。 1975年,ATARI——8800微电脑问世。 1977年,柯莫道尔公司宣称全组合微电脑PET——2001研制成功。 1977年,TRS——80微电脑诞生。 1977年,苹果——II型微电脑诞生。 1978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开始应用。 1978年,磁泡存储器第二次用于商用计算机。 1979年,夏普公司宣布制成第一台手提式微电脑。 1982年,微电脑开始普及,大量进入学校和家庭。 1984年,日本计算机产业着手研制"第五代计算机"——-具有人工智能的计算机。1984: DNS (Domain Name Server) 域名服务器发布,互连网上有1000多台主机运行。 1984年: Hewlett-Packard发布了优异的激光打印机,HP也在喷墨打印机上保持领先技术。 1984年1月: Apple 的Macintosh发布。基于Motorola 68000微处理器。可以寻址16M。 1984年8月: MS-DOS 3.0、PC-DOS 3.0、IBM AT发布,采用ISA标准,支持大硬盘和1.2M高密软驱。 1984年9月: Apple发布了有512Kb 内存的Macintosh,但其他方面没有什么提高。 1984年底: Compaq开始开发IDE接口,可以以更快的速度传输数据,并被许多同行采纳,后来更进一步的EIDE推出,可以支持到528MB的驱动器。数据传输也更快。 1985年: Philips和Sony合作推出CD-ROM驱动器。 1985年: EGA标准推出。 1985年3月: MS-DOS 3.1、PC-DOS 3.1。这是第一个提供部分网络功能支持DOS版本。 1985年10月17日: 80386 DX推出。时钟频率到达33MHz,可寻址1GB内存。比286更多的指令。每秒6百万条指令,集成275000个晶体管。 1985年11月: Microsoft Windows发布。但在其3.0版本之全面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需要DOS的支持,类似苹果机的操作界面,以致被苹果控告。诉讼到1997年8月才终止。 1985年12月: MS-DOS 3.2、PC-DOS 3.2。这是第一个支持3.5英寸磁盘的系统。但也只是支持到720KB。到3.3版本时方可支持1.44兆。 1986年1月: Apple 发布较高性能的Macintosh。有四兆内存,和SCSI适配器。 1986年9月: Amstrad Announced发布便宜且功能强大的计算机Amstrad PC 1512。具有CGA图形适配器、512KB内存、8086处理器20兆硬盘驱动器。采用了鼠标器和图形用户界面,面向家庭设计。 鼠标 1987: Connection Machine超级计算机发布。采用并行处理,每秒钟2亿次运算。 1987: Microsoft Windows 2.0发布,比第一版要成功,但并没有多大提高。. 1987: 英国数学家Michael F. Barnsley找到图形压缩的方法。 1987: Macintosh II发布,基于Motorola 68020处理器。时钟16MHz,每秒260万条指令。有一个SCSI适配器和一个彩色适配器。 1987年4月2日: IBM推出PS/2系统。最初基于8086处理器和老的XT总线。后来过渡到80386,开始使用3.5英寸1.44MB软盘驱动器。引进了微通道技术,这一系列机型取得了巨大成功。出货量达到200万台。 1987: IBM发布VGA技术。 1987: IBM 理器8514/A。 1987年4月: MS-DOS ,支持1.44MB驱动器和硬盘分区。可为硬盘分出多个逻辑驱动器。 1987年4月: Microsoft和IBM发布S/2Warp操作系统。但并未取得多大成功。 1987年8月: AD-LIB声卡发布。一个加拿大公司的产品。 1987年10月: Compaq DOS (CPQ-DOS) v3.31发布。支持的硬盘分区大于32Mb。 1988: 光计算机投入开发,用光子代替电子,可以提高计算机的处理速度。 1988: XMS标准建立。 1988: EISA标准建立。 1988 6月6日: 80386 SX为了迎合低价电脑的需求而发布。 1988年7月到8月: PC-DOS 4.0、MS-DOS 4.0。支持EMS内存。但因为存在BUG,后来又陆续推出4.01a。 1988年9月: IBM PS/20 286发布,基于80286处理器,没有使用其微通道总线。但其他机器继续使用这一总线。 1988年10月: Macintosh Iix发布。基于Motorola 68030处理器。仍使用16 MHz主频、每秒390万条指令,支持128M RAM。 1988年11月: MS-DOS 4.01、PC-DOS 4.01发布。 1989: Tim Berners-Lee 创立World Wide Web雏形,他工作于欧洲物理粒子研究所。通过超文本链接,新手也可以轻松上网浏览。这大大促进了INTERNET的发展。 1989: Phillips和Sony发布CD-I标准。 1989年1月: Macintosh SE/30 发布。基于新型68030处理器。 1989年3月: E-IDE标准确立,可以支持超过528MB的硬盘容量。可达到 33.3 MB/s 的传输速度。并被许多CD-ROM所采用。 1989年4月10日: 80486 DX发布,集成120万个晶体管。 其后继型号时钟频率达到100MHz。 1989年11月: Sound Blaster Card(声卡)发布。 1990: SVGA标准确立。 1990年3月 : Macintosh Iifx发布,基于68030CPU,主频40MHz,使用了更快的SCSI接口。 1990年5月22日: 微软发布Windows 3.0。兼容MS-DOS模式。 1990年10月: Macintosh Classic发布,有支持到256色的显示适配器。 1990年11月: 第一代MPC (多媒体个人电脑标准)发布。处理器至少80286/12MHz,后来增加到80386SX/16 MHz ,及一个光驱,至少150 KB/sec的传输率。 1939-40年,Schreyer 完成了用真 位加数器,以及用氖气灯(霓虹灯)的存贮器。 1940年1月,在 Bell Labs, Samuel )” 。它用电话开关部份做逻辑部件: 电器,10个横杠开关。数字用“Plus 3BCD”代表。在同年9月,电传打字 etype 安装在一个数学会议里,由New 接去纽约。